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3-5 10:01 编辑
此 生 只 为 模 具 狂 ――记老知青姜国权 眼前的姜国权完全不像想象中的专家学者的模样,他个子不高,胖呼呼的脸上带着淳朴敦厚的笑容。握着他结实有力的手,你会明显感觉到那是一双经过长期磨练的工匠之手。说句老实话,这双手很难跟他从事的电脑设计工作和他写的专著联系在一起。 绝处逢生 1964年10月,刚考上高中不久的姜国权由于出身关系,被动员到市郊半浦公社插队落户。那里田少人多收入低,他当了6年农民,评为十级劳力,掌握了全套农田技能。尽管如此,由于知青在农村没根没底像片浮萍,他生性耿直又不会巴结人,一年辛苦到头,除了填饱肚子后所剩无几。为了养活自己,姜国权除了务农还先后做过石匠、泥水匠、木匠等能够吃饱饭的行当。多年的艰辛打拼让他懂得了一个做人道理:有手艺总比没手艺的强,“羊癫病也要学三分”。 上世纪70年代初,他在宁波一所小学里做木匠。当时农民工进城打工须持有进城务工发票的,一般是由农村手工业社等组织开具,他们从中提取一些管理费。没组织的工匠们就得到处托人代开。姜国权后来托不到人没处开发票了,只得背着工具箱垂头丧气地回乡下去。 人生紧要处往往只差这么一步,而机遇总是青睐敢于追求乃至冒险的人。 那天,他在回乡的车上碰到了多年不见的表兄,见他困顿落魄的尴尬相,表兄便问他是否想改行学开模具,这个行业很吃香,日后籍此技术养家糊口比做木匠强多了。只因一点都没基础,必须肯下功夫刻苦学习,舍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付出而没有收入。姜国权也听说过这是个凭技术赚钱的行当,但模具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可是从来没见到过。 机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对自己的考验。若是有刹那间的犹豫和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之神。逆境中的姜国权在黑暗中似乎看到一丝光亮,想到这些年来那么苦涩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挺过去,他决心为此一搏! 从此,他的命运转了个大弯,为模具行业走上一条艰辛的不归之路。 人是逼出来的 翌日,他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表兄在上海一家塑料厂工作,带着他在各个车间兜了一圈,让他实地了解模具究竟是什么东西,产品又如何从注塑机里生产出来。临走时,表兄给了他一只塑料做的汤匙,叫他回去后拜师学艺,依样做出个模具来,如果合格就算第一笔业务成功了。 他怀揣着那只汤匙惴惴不安地回来了,一到宁波就赶紧找了个模具师傅上门讨教。那师傅听了哈哈大笑,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学开模具得先学会看图纸,还有车、钳、铣、刨、线切割、电脉冲等都得懂,有的还必须能熟练操作,十八般武艺缺一不可!不拜师当三年学徒,无论如何是学不会的。 他听得头都晕了,却又不甘心被这么一说就轻易放弃。他先托人找到一个能够实习的地方,白天到车间学技术,夜里又找书本看图纸认真钻研学习,不懂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再找人问。一个多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总算基本了解了模具制作的工艺流程,也能初步操作一些相关的机械工具了。 带着似懂非懂的技术和那只塑料汤匙,怀着忐忑的心和模糊的梦想,他和市郊洪塘公社的一个村办企业拉上了关系。七十年代初,农村的队办企业遍地开花,极需技术人员和业务。村里很快和他签订了协议,开发出来的产品如能赚钱,除去上交村里和必要成本,他能得到每月60元的工资。反之,他得赔偿所有损失。这条件非常苛刻,但村里也难,如果赚不来钱村里的投资向谁要去?对姜国权来说,难在你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好似破釜沉舟的一战!人有时是被逼出来的,不豁出去拼一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究竟几斤几两,也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你只能乖乖地回去做农民。 好笑的是,这位新来的模具姜师傅连最简单的钻头都不会磨,用钝了只好先藏着,免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丑。他借口回趟家,连夜骑自行车到宁波,敲开人家的门去讨教,第二天还要摆出一副老师傅的架势,教别人怎么磨钻头。 汤匙模具经过几十道工序,终于一点点地呈现出模样来,眼看大功快要告成,不料在外加工最后几道工序时闯了祸。操作铣床的工人一不留神刀具走了线,使模具变了型。结果,做出来的产品和上海要求的完全不同。姜国权急得脸都白了,真是欲哭无泪啊,交货的时间快到了,找谁赔去? 已接近最后交货的期限。姜国权无奈地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硬着头皮扛起那副沉甸甸的模具,满怀惶恐地踏上了去上海的路。 检验模具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试模打样品。上海红叶塑料厂的工人在注塑机装上模具,“咔嚓”一声按下开关,一只火热的塑料汤匙立刻呈现在眼前。厂方有关人员拿着汤匙在手里传来比去,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新样与拿去的样品明显不符! 姜国权站在一旁胀红着脸,急得心快跳出嗓子眼了,心想这下完了,不但自己和表兄的面子全无,半年白白辛苦且不计,还得赔上许多冤枉钱。 他头脑一片空白,正盘算这笔钱该去那儿借来还?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空中忽然掉下个救星,“贵人”不期而至! 来的是上海中百公司的一位业务员。那时候实行计划经济,该厂的产品全部由中百公司定点收购,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中百公司手里。那人正好联系工作经过这里,他拿过汤匙看了看,竟满意地点头称赞道:“这才像汤匙的样子。原来的那个口太浅,不实用,早就得改改了。”此言一出,大家恍然大悟,纷纷改口附和起来:“确实如此,比原来好用多了!” 喜悦来得太突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一时五味杂陈,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就这样,他从队办厂财务科领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人民币600元!辛勤付出最终有了结果,这一刻他心花怒放,别提有多高兴了。表兄见他一炮打响,又给他捎来了新的业务。 洪塘一家村办企业能制造模具!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新闻,远近工厂都陆续找上门来,业务渠道很快打开,设备也同时充实增加。在业务量的重重压力之下,技术水平在实践工作中被迫迅速提高。村里看厂里能赚钱了,生怕万一姜国权跑了,厂没法办下去,还叫他收了村里两个年轻人当学徒。 让姜国权至今难忘的是,第二年制作的上海沪南电表厂的那副双色模具。 “宁波乡下人”会开模具的消息同时传到了与上海塑料厂相邻的沪南电表厂,引起了该厂生产部门的关注。他们有副模具经过多名上海师傅的试制均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联系了姜国权。 这是一副电流测试表的外壳模,要求在注塑时一次性成型为黑白两种不同颜色的产品。这技术放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是很有技术含量的难题,许多模具师傅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呢! 人说技艺无止境,大凡懂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不足。第一次成功靠的是勇气,勇气中不乏许多盲目。姜国权心里很清楚其中的困难和压力。但新的工艺技术深深地吸引了他,年轻人的心动荡着跃跃欲试的激情,难以抵挡住探索技术奥秘的诱惑,只觉得这是一次难逢的提高自己技术的机遇。第一次冒险的经历告诉他,只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人家做得出自己为什么不能呢?于是,他毅然地签下了合同。 天道酬勤,命运总会眷顾那些努力向上,拼搏进取的人。他成功了,成功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艰辛和付出。历经种种曲折,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模具送到上海时,因为事关新产品上马,沪南电表厂非常重视,试模时来了一大群人。令人欣喜的是,第一模打出来的试制品就黑白分明,边角象刀切一样清晰干净。成功了!沪南厂的人纷纷上前向姜国权握手祝贺,这事当时在沪南电表厂轰动一时。此后,从上海来的业务便像黄浦江水奔涌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