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曙明,小人物也,名不见经传,乃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经历也不复杂,早年初中没毕业,赶上支边下乡,八年后才回家来,在本市一家国企工厂当一名普普通通的销售员。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天行书友会”组织的“文化之旅”的大巴车上,肥头大耳的尊容,戴着一顶领队的红帽子,一手捏着喇叭,一手摇着旗帜,携老扶幼,奔上忙下,满脸汗涔涔,笑眯眯的一副弥勒佛的滑稽相。书友们说,瞧老周这副模样不像个义工,倒很象一名称职的旅游社导游。 我常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刊物上拜读他的大作。他的文章写得很朴实,有真情实感,好像自己尝到一点好吃的东西,迫不及待地想把好滋味告诉人家,希望大家也有这种好感觉。 熟悉曙明的朋友们都说老周这个人心态好,语气里带有一种敬慕。我最钦佩他能在当前经济大潮中保持的那份洒脱和特立独行。他将自己的时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为生计而奔忙。一部分用来旅游和写文章,长城内外、名山大川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大漠里观望过孤烟直,戈壁滩上遇到沙尘暴,留下了几百张旧相机拍的,值得珍藏的摄影作品。他曾决心走遍全国,但限于经费和时间,至今不能圆梦,这件事使他耿耿于怀。这几年他在报刊上出现的文章逐渐增多,都是他不分寒暑,孤灯之下孜孜以求的真功夫。还有一部分时间则花在乐器上。曙明小时候曾从师学艺,在黑龙江支边时靠一支笛子混过铁路文宣队,这几年群众文艺兴起,他又重操旧业,经常有各种组织团体邀请他去登台演出。由于他苦练不辍,技艺日精,所以,每次演奏总会带来阵阵掌声。在他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里常常放着一支笛子,一高兴就会拿将出来吹上一曲,把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他还能作词谱曲,有不满意之处便遍访名师,反复修改以求完善。这几年他有幸在各级创作歌曲比赛和文艺演出中多次获奖,于他无疑是种莫大的鼓舞。 曙明自知学识尚浅,回到宁波后,利用业余时间读完高中又上夜大,惟恐跟不上时代步伐。平时以读书为乐,广交书友以求进步,又贵在谦虚好学,加入“天行书友会”后,意在求教于各界先辈和有识之士。他致力于公益事业,诚诚恳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得公众赞赏。不久前被推选为“天行书友会”副会长之职。这是一个无关于名利,出力不讨好的差使。从此曙明得将他的时间分成四部分了。 我常常听到我们这一代人感叹生不逢时,好像名利才是惟一追求的目标,聪明才智就在追名逐利中消耗殆尽,人变得庸俗,而人生才觉得无奈、身心疲惫。像曙明这样热爱生活,融入社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自己的乐趣,我想,这可能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应该具备的人生姿态。(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