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36|回复: 0

话说陈家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9 11: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2-9-19 11:39 编辑

【转帖】

旧时你若问三墩镇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上了点年纪的人一定会告诉你,是陈家桥。

陈家桥不大,位于三墩灯彩墩的南端,横跨五里塘河,桥长12米,宽3米,为三孔石板平桥。据说此桥建于明代,因由陈家集资所建,故名陈家桥。清乾隆四十四年重建,桥梁上镌有“陈家桥”三字,桥下则刻有“植福乃昌”四字及捐银者名单。

旧时三墩的主要街道有庙前街、庙西街、桥北街、桥南街等,陈家桥正好位于庙前街与桥北街、桥南街的交汇处,于是自然而然成了三墩镇的中心。那时桥两岸的桥北街、桥南街及与之相衔接的庙前街商铺林立,店肆成排,桥下的河道里横七竖八地停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做买卖的商船以及来镇上购买生活用品的乡民的小船。整个街市从早到晚人来客往,非常热闹,茶馆、饮食店几乎天天经营到深夜。月上东山,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正说得兴致勃勃,唾沫横飞,饮食店里吃夜宵的客人却休闲地享受着夜老酒与花生。时近午夜,整个镇子才会安静下来,可过不多久,就有赶早市的农民敲开了茶馆的门。

三墩人对陈家桥确乎情有独钟,临时小贩会在桥上摆地摊,本不宽敞的桥面益显得拥挤不堪。这时,挑担人往往会高叫着“开棒”艰难行进。我每每听到“开棒”,总在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要用棒打一下吗?是怕打破“甏”吗?等长大了才知道,原来是“不要碰到”的意思。

五月端午,人们会挤在陈家桥上看划龙舟;八月中秋,有人会在陈家桥上摆一张小矮桌,放上月饼、菱角等供品拜月亮神。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陈家桥北侧的墙上,设有一块三墩镇政府的黑板报,每周更新,内容颇吸引人。有一次的主要内容是批评杭县县中(即后来的三墩中学)两个女学生吃馒头剥皮,说她们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这篇文章看的人很多,认为批评得正确、及时。

陈家桥的桥栏不高不低,正好够一个成人稳妥地坐着。夏夜,人们在桥上瞎扯,天南地北,家长里短,往往至夜深才陆续归家。

我家是做豆腐的,卖豆腐的店面就设在陈家桥西北的桥堍边,那里占了三墩镇中心的地利,生意不错,过年过节时尤其繁忙。我祖母一人任售货员,忙得不亦乐乎。我稍长大一点就会在寒假里临近春节那几天帮祖母出摊收银。生意结束时,祖母会从我家豆腐店斜对面的茅锦堂圆子铺买一碗豆沙汤圆,作为对我的犒劳。茅锦堂是个大胖子,他的汤圆在三墩镇可称一绝,又糯又甜,煞是好吃。时隔七十年还能让人感觉到那留在舌尖上的滋味。

陈家桥正南堍有个点心铺,拿手的名品就是烧饼油条。我每天下午放学经过祖母的豆腐铺,祖母会从点心铺上买个烧饼给我。偶尔遇到祖母心情特别好,她会让点心铺特意为我做个猪油菜肉烧饼,那味道感觉至今未有可与匹敌的。

陈家桥南堍边后来开了个鞋匠铺,许是鞋匠师傅脾气特别好,人们喜欢去那儿磕个牙,聊个天,一来二去,几乎成了三墩镇的信息交流中心,每天有人在那儿说本镇、中国直至世界新闻。我爸爸退休后几乎天天去那里报到。

1981年3月26日,陈家桥桥堍突然倒塌,余杭县工交局及时拨款四千余元进行抢修。数年后,陈家桥拆除,在距原址西侧三十米左右处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仍命名为“陈家桥”。如今,三墩老街渐渐缩小衰败,陈家桥再也不是三墩镇的中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来源:杭州日报西湖副刊悦览版  作者:王峥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