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48|回复: 4

众多怀旧顶流地标回归,再焕青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5 09: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时光荏苒飞逝,城市更迭前行,《钱江晚报》始终记录着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变迁。

  这一年,城市多了很多“新朋友”——作为浙江文化地标,之江文化中心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浙江图书馆、浙江博物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浙江文学馆集成了浙江的文化新名片……

  这一年,也有熟悉的老朋友转身离开,比如西湖边的解百元华结束营业,比如承包了许多人“大学时代舌尖记忆”的城北舟山东路拆迁……

  无论新地标出现,还是老面孔归来,都是时代发展的注脚。《钱江晚报》在记录这些城市记忆一步步走来的情怀,也融入对未来发展的美好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翔桥公交站、胜利剧院】

西湖情结,是老杭州心中的“白月光”

  西湖,在杭州人心中,不仅是风景美,更因为这里层层叠叠着历史脉络、名人轶事,是一代代人的“白月光”,对它有着最浓的情怀。

  这一年,围绕着西湖边、不少老情怀回归,每个回归都是曾经的“顶流”——

  3月31日,童年顶流龙翔桥公交站回归:2011年,为配合湖滨地区商贸旅游特色街改造,当年37岁的龙翔桥公交中心站挥手告别;时隔12年,49岁的它再次归来。12年前,它只是个车站;12年后,它已变身立体的综合站体——时代的快速更迭,有时候只需两张图片就能读懂。

  7月26日,阔别三年的西湖音乐喷泉全新回归,14分钟全新演绎了4首歌。大家的激动不是说说的,回归首日,西湖边人山人海,都想第一时间见证这次回归,好多人开了直播,“攻略”“快来”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

  12月2日,因修整提升关门两年后,曾是西湖文化生活“顶流”的胜利剧院全新归来。这座上世纪30年代建设的剧院,当年开业时,著名电影明星阮玲玉为它揭幕。如今回归,墙上是1955年老戏曲艺术家的演出照;厅里,是一段上世纪的雕花栏杆。处处是岁月痕迹,处处有发展脉络,还有着爱看演出的杭州人新的向往。

  龙翔桥顶流多,不仅因为这里离西湖近,也因为当年,以龙翔桥公交站为中心,形成客流量极大的公交换乘枢纽。如今龙翔桥也是到西湖最近的地铁站。这里是最市井、最真实的杭州,也是老杭州记忆最多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续三天追看上新的八少女喷泉】

“往日重来”,我们在怀念什么

  11月26日,钱报记录了一场即将回归的西餐大佬“海丰”燃起的记忆风暴。一段段的往事里,最能看到市民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西式点心司考,怀念的是妈妈对爸爸的好;当时价格昂贵的牛排,让50岁的诸女士念起初恋的青涩……而几乎每个老杭州都有一段各自的往事,这些往事落点在海丰,但望向的是青春重现。

  老字号“海丰”重启后多了外卖业务,更重要的是唤回很多杭州人的青春记忆。

  情怀总是相通的。在《钱江晚报》“钱报朋友圈”报网互动中,读者邱女士发来了一组照片,是她今年打卡的杭州城市生活,几乎追了一路这些“回归”的顶流:这些图片里,包括了武林广场八少女喷泉回归当日、西湖喷泉回归当日、去龙翔桥公交汽车站坐车、去武林门码头乘船……邱女士告诉记者:“我今年48岁,是个标准老杭州。我喜欢去这些地方打卡,因为那里有我年少时、和青春的记忆。我很好奇,当年的风景,如今都变成了什么样。”

  她最喜欢的焕新风景是武林广场的八少女喷泉,“复喷的时候,我连着去了三个中午。”

  她记得,第一天她是面向东北角,还没来得及感动,就因为站在了下风口,被喷泉淋了一身水;第二次去,她面向正南方,这次没淋到水,“后来,我又面朝西北方向看了一次喷泉。连续三天,三个方向,算是把喷泉360°看了个遍。”

  之所以这么爱看喷泉,也是邱女士小时候就常由家长带着来,“当年,这里还叫‘红太阳广场’,这喷泉是我小时候最稀罕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顶流回归的期待】

是一次上新的历史回忆,也是一份新的生活指南

  对于老杭州,每个老建筑的归去来,就是一段青春;每一次打卡,就是和青春说一声“好久不见”。

  有些回归,是一种生活指南,就像一些老杭州热衷于在初来乍到的新杭州人耳边嘀咕:“老底子,我都去这里买东西。”

  “最喜欢看这样的回归新闻了,简直是老杭州生活秘籍!”95后读者小陈翻了翻自己的新年购物单,她指着表格告诉记者:“我可以去笕桥·近江农品汇买海鲜,那里的前身就是近江水产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那可是开了23年的水产市场。报纸上说,很多老商户在市场开业时就入驻了!”

  “11月,小河直街百年酱园回归的报道我也看了。过春节,我打算来这里买酱货,还带一些回老家,从百年酱园买的酱鸭,那可是有很多故事。”这一年,小陈还跟着西湖喷泉回归的报道,吃了供不应求的龙井茉莉冰豆浆,“挺好喝的,老板娘摊子不大,但有很多新鲜小吃。”

  岁末,一则浙江图书馆大学路馆修缮完毕、重新开放的消息,也让很多在杭州的人知道了这个大隐于世、已经92岁的图书馆。记者去回访时,一个读者就站在书架前,从巨大的玻璃看向窗外,她说:“真是扇有故事的窗户。”

  城市就像这扇窗,是本不停更新的故事书……故事里,总有地方需要安放回忆和情怀,也许在某条路上,也许在某种食物里,也许就在《钱江晚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4-1-5 09:42 编辑

1



  来源:钱江晚报 和2023年谈个天版 记者:花俊 黄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