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17|回复: 9

毛泽东为何将杭州视为第二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9 06: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毛泽东曾动情地说:“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浙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离京外出活动去过次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省份。毛泽东到浙江,绝大多数时间在杭州,杭州无疑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离京外出去得最多的省会城市。

那么,毛泽东主席为何那么喜欢杭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6: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杭州之行,留下美好印象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元旦社论,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列为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随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自此,起草宪法成为毛泽东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

由于国事繁忙,直到1953年12月底,毛泽东才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抵达杭州,按计划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南下杭州途中,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萧心力:《毛泽东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4页)。”

宪法起草工作从1954年1月9日正式开始,对于这个宪法草案初稿的每份过程稿,毛泽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字斟句酌,改了又改,批语也写了不少。据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回忆:“起草宪法工作十分繁重和辛苦……毛主席就在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在主楼办公,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谭启龙:《回忆毛泽东亲临浙江的几个片断》,见乐子型主编的《毛泽东与浙江》,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

在杭州,宪法起草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2月17日左右草案初稿出来了,2月24日完成“二读稿”,26日完成“三读稿”。“三读稿”通过后,毛泽东的心情轻松了许多。3月2日这天,他登上了玉皇山顶,在这里伫立四望,右面是妩媚妖娆的西湖,左面是波澜壮阔的钱塘江,杭州城尽收眼底。毛泽东情不自禁地赞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吴志菲:《毛泽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见《红广角》2014年第7期)!”3月9日拿出“四读稿”后,宪法起草小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自1953年底至1954年3月中旬的3个多月中,毛泽东于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杭州之行紧张且充实。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长休假,放松放松、得到调养也是此行的应有之义。在杭州,随行人员和浙江省委领导见毛泽东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一开始劝毛泽东放松的办法都是玩牌、打麻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久,毛泽东迷上了爬山,并每天坚持不懈,几乎走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回忆:“我看主席办公累了,就劝他休息一下,陪他一起散散步。他对我说:‘这次来杭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过去在战争年代养成白天睡觉、晚上办公的习惯想改变一下。你看我这段时间都在改,可是效果不好。’我也看出主席这些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眼睛有些红肿,偶尔还显得有点烦躁。我根据自己的体验,请主席去爬山,这是调剂睡眠的有效办法(王芳:《王芳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据同行的汪东兴讲述:“毛主席喜欢爬山,每天十二点左右起床,吃点东西就去爬山。他宣布一条,共产党员上山坐滑竿,开除党籍。有一次我们爬上玉皇顶,用了两个多钟头。以后又上了南高峰、北高峰、六和塔,还上了凤凰山……毛主席有一次问我们:在杭州看风景哪里最好?我们各人有各人的说法。主席说:在山顶看,风景最好,杭州全景尽收眼底……毛主席喜欢杭州,主要是气候好,空气新鲜,靠水边。毛主席喜欢水(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迷上爬山的毛泽东愈加喜欢杭州,也就在这次登五云山中,他认可了随行摄影师侯波视杭州为“冬都”的想法。侯波在路边的岩缝中采了—把野花,想到此时北方还是万木萧疏、冰天雪地,乘兴说道:“主席,咱们搞两个首都才好呢。夏天在北方,冬天在南方,杭州就挺好。”毛泽东闻言面露喜色,表扬她:“你这个想法倒不错(侯波:《毛泽东身边二三事》,见乐子型主编的《毛泽东与浙江》,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连续两个多月,毛泽东天天登山,游览了西湖名胜,松弛了精神,还锻炼了身体,体重减轻了近5公斤。这个结果,让他开心不已。

毛泽东不但喜欢爬杭州的山,还喜欢赏雪。1954年初,天公作美,杭州下了几十年未见的大雪。毛泽东高兴得不得了,一早就起来站在湖边看雪景,并专门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附近的雪你不要动,别破坏了景致。”西子湖银妆素裹,分外娴静,侯波请他留个影,他笑眯眯地站在住所凭栏处,背对苏堤拍了照。

1954年3月14日晚,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离杭返京。同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并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过程中,“西湖稿”可以说是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杭州之行,给毛泽东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以致他后来多次说到“杭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从此,毛泽东几乎年年去杭州,有时一年数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闲适”之地:读书工作的好地方

1953年8月全国财经会议后,毛泽东为了减轻繁重日常工作,加强集体领导,提出将中央领导班子分为一线、二线,他退居二线。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一线领导同志全面领导党和国家的能力,对毛泽东来说,在北京之外选择一个环境和地理位置合适的“闲适”之地是十分必要的。地处江南,气候适宜,环境幽静,地理位置相对重要的杭州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第一次杭州之行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也正好解释了前文毛泽东为何认可侯波视杭州为“冬都”的想法。

杭州在地理位置上距上海较近。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上海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格局中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对上海作了许多重要批示、指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交各方人士,指导上海沉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从《毛泽东年谱》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40多次亲临上海,很多次是往返于上海和杭州之间。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杭州也满足了毛泽东对“闲适”之地的个性化需求。在这里,他不仅可以寄情山水调养身心,专心读书批阅文件,还可以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思索酝酿中央重大决策,当然也可以相对轻松地会见外宾……

杭州对毛泽东来说是个极佳的读书之地。他一生酷爱读书,勤于读书,即使外出视察,总要带一批想读或常读的书,到杭州尤其如此。据《毛泽东年谱》,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南下杭州。行前,指示要带大量书籍以备阅览。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逄先知,把这批书目记在登记本上。这份书单中,仅马列经典著作就有19种,还有《鲁迅全集》、中国古代哲学书籍、政治经济学书籍、中外历史书籍、中国古代文学书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书籍、笔记小说、佛经、地图集、字帖和字画等。由此也能看出,毛泽东是计划在杭州长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杭州,毛泽东同身边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谈论较多的也是读书。据王芳回忆:“毛泽东在杭州时,我有幸经常聆听他的教诲。他同我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读书和学习”“有一次,我们陪同毛泽东去绍兴游东湖。毛泽东一路兴致勃勃地同我们谈《红楼梦》,结果湖未游成,《红楼梦》倒谈了两个小时”。

1959年10月,毛泽东点名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这几位秘书和党内理论家,与他一起去杭州,从12月10日起,历时20多天,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这次读书活动是毛泽东亲自安排的,一般是每天下午,大家到杭州丁家山一所平房一起读书,风雨无阻。遇星期日和元旦放假休息,大家可以爬山赏景,也可以办理私事,气氛轻松愉快。

杭州是毛泽东喜欢的地方,在最喜欢的地方做最喜欢的事(读书),毛泽东的心绪极佳。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他们下午照常读书,但毛泽东这些日子读书有得,下午读书结束后,他高兴地邀请读书小组一起吃晚饭,还邀请了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和夫人吴仲廉作陪。饭后,毛泽东乘兴赠给每人一册刚出版的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他当时写的两首诗(《登庐山》《到韶山》)作为纪念。几天后,在给女儿李讷的信中,他还高兴地说:“我甚好。每天读书、爬山。读的是经济学。”

对毛泽东而言,杭州还是一个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理想之地。因此,他多次到杭州,总是花大量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杭州小营巷,毛泽东走进普通居民的家,详细询问街道卫生和群众生活情况。在浙江省农科所,他扶双轮双铧犁耕地,饶有兴趣地听取农机科研工作的汇报。在省军区后勤部油库和金华驻军连队,他和解放军战士亲切交谈,关心他们的成长。在富阳新登、萧山西兴,他察看水稻、蚕桑、络麻、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设想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在金华双龙洞水电站,他仔细察看水电机组设备,热情赞扬工人们的自力更生精神。在列车车厢里,他接见金华、兰溪、永康、诸暨、萧山等县的县委书记(编者注:这些地方当时均为县建制),在他的鼓励下,县委书记们讲了不少实际情况。在杭州住处,他亲自提名请上海的几位著名专家和教授,来杭州共议大政方针……

此外,杭州还被毛泽东作为中国城市名片推介给世界各国的首脑。据《共和国命运的抉择与思考:毛泽东在浙江的785个日日夜夜》一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杭州32次会见了来自28个国家的40批重要外宾,由此奠定了杭州作为新中国重要外交舞台和外事接待城市的地位。

美丽的杭州也因此见证了中国外交的杰出成就。1965年6月,毛泽东又一次在杭州会见了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这一次,胡志明在游览西湖时写下了《游西湖有感》,其中写道:“天下有两个西湖,在杭州和河内。中越唇齿情义深,深过西湖千万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作为中美建交基础的《中美联合公报》谈判却异常艰难。谈判胶着不下时,周恩来总理提议将谈判地点改到杭州,最终中美双方在杭州就《中美联合公报》达成一致。其间,尼克松和夫人一行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西湖及灵隐寺。尼克松向记者说:“杭州很美,我在这里生活很好。”尼克松此次访华只到了三个城市,杭州是第二个。(未完待续)
来源:每日商报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 记者:虞洪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07: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4-4-29 07:44 编辑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764
发表于 2024-5-1 04: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么是好的喽,要不怎么会被称为“人间天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 0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在杭州的时候,好几次听百姓说,街上,看到了毛主席。九一三前,毛主席来到了龙翔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