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1-3-2 09:08 编辑
江南水乡,江河湖泊遍地,水网纵横交错,生活在水乡的男人大都会摇橹撑船。我是在当年下乡插队的时候学会摇船的,摇船不但有技巧,里面还有许多学问呢! 过去,农村普遍使用的是摇橹船,这是最常见的水上运输工具。橹是中国人发明的,形状有些似桨,但比桨长且大。入水一头呈弓形,另一端系于橹绳上。来回摇动橹,橹板在水中左右摆动推动船只前进,称为摇船,也叫撑船。 国外只有桨没有橹。桨面出水到再次入水,这一过程不产生推进力。而橹则完全不同,橹向前摆动叫“推”,向后叫“扳”。“推”和“扳”的运动过程就像鱼儿摆尾一样连续拨水,行进效率自然更高。而且它利用了杠杆原理,只要在橹的握手端用上不大的力、摇动较小的角度,再加上橹绳的借力,就能在橹的入水端产生很大的力,并增大它的摆动幅度,所以相当节省体力。中国古来有“一橹三桨”的说法,意思是撸之于桨的功效高得多。橹在18世纪被引入欧洲的,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现代船舶螺旋推进器。 摇橹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把橹架在橹溜子上是摇船的第一个难题。橹上有个两公分左右深的小圆窝,顶在船头铁制的橹溜子上,要在橹左右大力摇摆中不掉下来,在外行人看来简直是高难动作。学会摇船不在于有多聪明和多大力气,全在于练习的时间,熟能生巧而已。我当年是在小河里学会的,小河里船只少,水流缓慢,不容易碰撞往来的船。掌控不住也不会撞得很惨。等我初步掌握了要领,遇到有水上外出机会多跟着走,时间一长,自然就会了。 装满货物的船或逆水行驶的船摇起橹来十分吃力,这时就需要有人在岸上拉纤。船头支起一根杆子,上端绑上长长的纤绳,纤绳的另一端系住纤板,套在拉纤人的背上。船尾的人撑着舵,避让来往的船只,也防备与堤岸相撞。拉纤的人弓着背,沿着河边那条无数人踏过的纤道向前行进。 拉纤看似简单,实则也有技巧。看拉纤人资格老不老,就看他如何过桥。江南多水必定多桥,大的桥在建造时就设有纤道,便于拉纤人从桥下经过。而乡间众多的小桥却没有纤道,这时有两种办法供拉纤人选择,一种是将纤板交到船上,等船穿过桥后再取回纤板继续拉纤;另一种就有点技术含量了,拉纤人站在桥中央,从身上拿下纤板,手拿纤板绳子在空中甩圆圈,突然手一松,让纤板在圆形运行中穿过桥洞,眨眼间落在身后的桥面上,然后转过身拿起纤板继续赶路。这甩圈很有讲究,桥越宽越难甩,没有多年拉纤经验的人达不到这样水平,像我等非专业人士只能看着钦佩而已。 在河浜上拉纤很辛苦,但累了还能和撑橹的同伴对换一下。而长江三峡上专业的纤夫那才叫真苦!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船只一旦搁了浅,那岸边的纤夫排列整齐地背着纤绳,躬着身子,一步一叩首地往前迈,从胸腔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声。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人,许多人在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多是光着身子。如穿着衣服,汗浸盐渍加上纤索的磨损,一件衣服能穿几天? 国外也有纤夫,俄罗斯画家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他亲眼目睹的情景,也成为我挥之不去的记忆。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表现的是纤夫们迈着艰辛的步伐拉纤的劳动场面,男性基调深沉而雄壮,仿佛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在沉重的叹息声中从远方缓缓走来。九十年代国内有首《纤夫的爱》的民歌广为传唱,以我的经历而论,这完全是作者的艺术想象。试想,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人累得连睡觉都来不及,还奢谈什么爱情? 江上摇船和河浜上摇船大不相同。一般人都以为江上风大浪高,水流又急,行船要比河浜里难。事实是,对于熟练掌握江上摇船技能的人来说恰好相反。 撑船的人首先得熟谙潮汐知识。要估算好潮汐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才能确定出发的时间,否则船行一半就没法前进了。按潮汐行船比河滨里要省许多力,摇船人右手提着橹绳,左手握着橹把,推的时候慢悠悠地将整个身子向前压去,扳的时候身子向后仰,将身体份量落在橹把上,充分借用了身体的重量,手臂就不须多费劲。两只脚有节奏地在舱板上前后踏着步,就像跳舞一样轻松舒展。若遇顺风顺水,又是风大水急,船顺着江水乘风破浪、奔流直下,似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惊险又剌激。 江上行船风险很大。不说风急浪高的恶劣天气,急驶过的机动船都会掀起层层波浪,有经验的船工见到了都会提早转向,将船头对着滚滚而来的浪花,避免船体左右颠簸。尤其是载满货物的船最怕碰到波浪,一不小心就会翻船。记得有次深夜行船,江上漆黑一团,我一不小心竟将船冲上浅滩,船身猛然一侧,惊得我一身冷汗,船不怕随浪前后起伏,最怕两边倾侧,我赶忙跳下水,奋力将船推回到水中。所幸同行的伙伴们睡在梦中,若惊醒了定会有一番抱怨。 在江上只能顺着潮涨潮落的潮汐规律行船,但有经验的船工有时也会“逆水行舟”,令人听来觉得不可思议。一次我们在宁波办完事后看看时间尚早,但潮水还在退,为了赶涨潮早点回家去,一位年长的同伴提议即刻开船。他先把船靠近堤岸,沿着曲折的堤岸摇起橹来,船居然逆着潮流向前行进了。他见我感到稀奇,告诉我说:江水冲击到堤坝,碰到障碍会出现涡流,形成反向的水流,这叫回水。船看起来是逆向行,其实按回水的流向也是顺水的。 我在湖上也摇过船,感觉和大江又不一样。有一年到东钱湖参加水利工程建设,一天,我们七八个知青借了条船在一望无际的湖上游玩,会摇船的只有两个人。午后起了大风,还下了一场雨,一时湖中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在与风浪搏斗中,原来就不怎么好使的橹被折成两截,船没有橹就没有了动力,也失去了掌舵的功能,只好像一片树叶孤零零地在湖上随风飘荡。天黑下来了,我们又冷又饿,拿着半支橹使劲在湖上划呀划,总是到不了岸。后来飘到一处海军部队驻地,本想要点食物充饥,反而被扣留了半天。我们无奈地沿着湖边有灯光的地方走,终于摸进了湖边一个村庄,当地好心的村支书慷慨地借给我们一支橹,凭这支宝贵的橹,我们才在下半夜回到住所。 插队农村至今已过去半个世纪了,睡梦里偶而还出现过江河湖泊摇船的情景。醒来想,假若再给我一条船一支橹,不知道还能摇到彼岸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