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49|回复: 0

姚东古韵--11湖塘下旧事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6-27 07: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6-27 07:20 编辑

      我说的湖塘,是古鸡鸣湖的南塘,即鸡鸣岭向东延伸的湖塘墩以及人工构筑的官路墩(古为鸡鸣湖的官塘)。我小时候,湖塘墩和官路墩都还在,我家的老屋就在湖塘下。
     1000多年前,慈溪还是水乡泽国。据宋宝庆三年的《四明志》记载,“鸡鸣湖在金川乡,昔又谓之仙鸡湖,任侗修筑,今废为田。”唐贞元元年,明州刺史任侗大搞水利建设,在这之后的400多年里,是鸡鸣湖“大而广之”的时期。时至今日,一切了无痕迹。昔日的“鸡鸣湖”,800年前就变成了称作“湖畈”的稻田;昔日的“湖塘下市”,300多年前也改称“二六市”了;我小时候的“湖塘墩”,30多年前也一样藏进了历史。只有带有“湖”字的地名,如湖桥头、湖山脚、湖塘墩、湖塘下等,还在老一辈人的口中流传。
    有一句老话:“金窠银窠,不如自家草窠”。这草窠就是老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出生时的老屋才是最温馨的。我家的老屋,要追溯到93年前。民国十五年(1926),49岁的祖父带着25岁的祖母,从缪家的叶家祖屋搬到了新买的湖塘下王家老屋。搬进没多久就生下了我伯父,之后又相继有了我父亲、三叔、小叔。这老屋,后来也就成了我的家。
    那一年,祖父已经49岁了,在二六市老街开了多年的铜匠店。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子息,当然是祖父心中的大事。为了照顾即将临产的祖母,他决意要在二六市买屋,可以就近照顾祖母。
    这天下午,34岁的王雨润先生路过走进了铜匠店。王雨润是小学教师,从张家祠堂的湖塘小学下班,家在铜匠店北面的上裕庆,隔一条叫羊巷弄的小弄,还不到100步路。每天,他数次路过,却很少在店门口停留,这次不但进店了,还坐了下来。因为是文化人,祖父正好与他商量自己想买屋的事。王雨润说,他倒有几间闲置的老屋,就在老街向北半里远的湖塘下。
    湖塘下原来是王氏聚居的村庄。王家的祖先自嘉靖初年从城里迁徙到这里,经过十几世的繁衍,已经成了当地的大族。不料,同治元年四月的一天,一股撤离慈溪城的长毛 ,沿着官路一路烧杀抢掠,先烧了路北的西笆大屋,走到湖桥上,居高临下看见湖塘下的王家祠堂金碧辉煌,也进村抢掠,临走还不忘放了一把火,然后翻鸡鸣岭继续向西逃窜。湖塘下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偌大一个村烧成一片废墟,毁灭了王氏家族苦心经营了300多年的家园。王雨润先生要卖的老屋,就在废墟的南边,是当年放火烧村20多年后,一个叫王怡生的人在他家老屋的地基上重建的一个院子。算来离长毛造反已经60多年过去了,院子的周围依然荒无人烟。
       隔壁木匠店的老板朱惠良,是祖父的妹婿朱高良的堂弟,出于关心,他竭力劝祖父别买湖塘下的老屋,孤零零的房子,总是不太安全。可是,祖父实在喜欢那院子:坐西朝东的三间正屋,两间耳房,前有天井,后有菜地、竹园,四周还有高高的围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虽偏僻了点,但很清静。他执意买了下来。
    凑巧的是,已经易了叶姓的王家老屋,在半个世纪后又住进了王家的后人。1977年12月,我与王雨润先生的孙女结婚了,王家后代又成了老屋的女主人(三间老屋中的一间半属于我),这是我妻子的祖父和我的祖父当年都没想到的。
     民国十八年(1929),我的伯祖父叶松寿在缪家叶家门头的老宅去世。他是信客,临终前托付他弟弟,一定要送完他来不及送出去的货物。于是,祖父关了铜匠店,顺理成章地接了他哥哥的班,改行做了信客。因为祖父经常在上海出差,湖塘下老屋的不安全因素果然被放大了。由于偏僻,加上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家里几回遭到抢匪的抢劫。有一次敲不进大门,竟在南山墙外堆柴放火,我小时候还看见过被火烧焦的护壁。听父亲说,最后一次抢劫,他已经15岁了,几个抢匪拉起躺在床上发高烧的祖母,揪着她的头发绕围墙转圈,不拿到钱决不罢休。祖母连惊带吓,等祖父上海回来,没几天就撒手人寰。
    我的童年,虽然距咸同兵燹快100年了,湖塘下却什么也没有改变。唯一改的是名字,当时已被叫作大园地了。难怪我看到电影《城南旧事》中一个荒废的院落时,马上联想起大园地里的断垣残壁。但是,大园地和湖塘墩却是我童年的乐园。记得湖塘墩有一条连接官路墩和鸡鸣岭的卵石路,两边全是坟墓和各种灌木丛,有的灌木会结果子,什么“果果红”“茅莓”“乌蔹莓”“佳佳梅”等,让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就是坐在湖塘墩陡峭的崖壁处,顺着斜坡一直滑到大园地,然后再爬上再滑下,乐此不疲。这些旧事,也许是我对湖塘下、对老屋的全部记忆了。
    大概40年前吧,因为修筑二六市到余姚的沿山公路(时称余丈公路),湖塘墩和大园地被弄得面目全非。后来,鸡鸣岭被人采石也炸掉了。再后来,沿山公路废弃了,大园地和湖塘墩被横七竖八建满了房屋,老屋从此不再孤独。二三年前,老屋也终于拆掉了,原来的位置上建起了两幢新式的小楼。如今,只有老屋后围墙外的那块稻田还是原来的模样。
原载《余姚日报》2019年3月24日3版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桥工涛哥 + 10 从记忆深处挖出来的陈年旧事。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