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88|回复: 0

姚东古韵—63大山深处有人家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8-27 0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8-27 09:43 编辑

    深秋的一天,与几位朋友走进了大山深处——余姚市陆埠镇石门村的下鲁自然村(旧属慈溪县石台乡)。下鲁坐落在群峰重叠之中,向东是杜徐岙,向南至上王岗,西接燕窝山顶,北通石门村。
    汽车过了石门村,继续沿着溪流前行。从车窗望出去,满目青翠,远处的山巅云雾缭绕。“前面就是石门山”,同行的小罗告诉我。据光绪《慈谿县志》记载,“石门山,县西南八十里,上有峭壁如门。”如今,石门只能算遗迹了,“门框”仅剩半边,石门的原始风貌,只能在黄宗羲的《四明山志》中见到:“石壁对峙若门,束流于下,劣容一人矸而过也。门之外有崩湍数十道为水帘,门之内有龙潭。”据当地老人回忆,原来溪流湍急,只有溪左岸的羊肠小道才能深入。在门外向内望,两岸山崖陡峭,峡谷幽长,地势十分险峻。难怪当年的日本鬼子进山扫荡,到了石门前再也不敢贸然深入,恐怕遭到三五支队的伏击。如今,溪右岸硬是从峭壁劈出一条公路,以致把“门框”拆了。我们就行驶在这条崎岖的公路上。
    又过了几道弯,忽听得有隐隐的轰鸣声,小罗让我们下车。他说:“我们先去龙潭看瀑布,龙潭之上还有虹潭,很壮观。”两潭一上一下,瀑布宛如一条英姿勃勃的银龙,飞流直泻,落水处如珍珠飞溅,气势磅礴。从潭中流出来的水就显得温柔多了,时而从两块巨石的缝隙间穿过,时而从光滑的卵石上缓缓淌过,水是那样的洁净、光润、透明,那样的撩人心扉。
    终于到了下鲁的外岙。这里是同行的小鲁的老家。老屋铁将军管门,看得出她有一点激动,连钥匙也找不准,试了一把又一把。是啊,回家了,她的眼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牵挂,那份牵挂如山一样厚重,如屋前山溪流水一样涓涓不息。她告诉我,她出生在那间破败的老屋里,在老屋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是在那盏煤油灯下,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我想,她此刻的脑子里一定还想得更多,也许想起了小时候攀登山崖摘映山红;想起了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在溪边的山道上;想起了20多年以前刚考上大学时同龄人羡慕的目光;想起了那一年与男朋友在竹林中挖竹笋时的浪漫。是的,老屋、故乡是人生中最放不下的牵挂。
    沿着山溪转过一个山湾便是下鲁的里岙,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到的时候,已经中午时分了,邀请我们进山的主人早就等候在路口。当我听说村后高山上的云顶寺是一座古寺时,就顾不上休息,执意要先上山。
    上山的步行道已经修筑一新,夹在茂盛的竹林之间,显得格外凉爽。路口立有一块功德碑,铭刻着筑路监造人和捐款人的姓名。一位老人告诉我:“路左边是乌头山,隔溪是青龙山,青龙山下有青龙潭。过去,每到夏秋之间,这条山溪有很多石蛙栖息、觅食,到了夜间还发出‘贡、贡、贡’的叫声。经常有人以手电筒照明捕捉。”老人叹了口气继续说“石蛙很狡猾,仅仅用原始方式捕捉是不会绝迹的,可恶的是近年用电捕捉,石蛙才遭到了灭顶之灾。”石蛙养殖场的鲁爱玉告诉我:“好在很多村民办了养殖场,仿照石蛙的生活习性,种植水草,构筑洞穴,还将水管接入的溪水模拟潺潺的流水声。用人工养殖的方法使这一稀有物种得以保留。只是石蛙只吃活的虫子,三年的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行至半路,又听见瀑布声,我与小罗下到溪底去看了,这个青龙潭与前面看过的龙、虹两潭又有不同,一波三叠,是缩小版的庐山三叠泉,仿佛是青龙连下三个台阶才放荡不羁地跌入潭中。山道坡度不大,加上村民们那些生动的故事,尽管有800多级台阶,我们丝毫没有感觉登山的劳累。
    白云深处的竹林中,出现了一堵黄墙壁的围墙,大门朝东,我们已经进入了云顶寺的净地。古寺寂静无声。比起那些香火缭绕、熙熙攘攘的寺院,云顶寺显然是一块清修之地。据光绪《余姚县志》记载:“云顶圣寿寺,在双雁乡。元至元十九年,保业禅师建庵。其地众尊慕之,为建此寺。久废,明崇祯末,僧冰怀重建。”寺侧立有一块半石碑。康熙五年(1666)的石碑仅剩半截,字迹难以辨认。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石碑是《重建云顶山大雄宝殿记》,碑文说“云顶山在余姚县之王石村,即前燕窝乡也。云唐代有高人得道于斯,山顶有庙,明崇祯时曾聚僧众数千,盖昔浙江仅知有云顶,而天童、育皇均无闻焉。”从碑文获悉,当年云顶寺的名声超过了天童、育王,可见规模之大。作为四明山上的一个重要道场,云顶寺历尽劫波,饱经沧桑。一位叫鲁水康的老农告诉我,这一带瓦砾遍地,全是屋地基,寺院最盛时至少有前后七进,俗称放生池的梵宫池至今还留有痕迹。鲁水康还说:“明崇祯间(1628-1644)是云顶寺的鼎盛时期,其时僧众逾千,传说修筑大殿的瓦片,是和尚们手替手从丈亭接至云顶山的。我小时候还见到过的两进房子,据说做过新四军的后方医院和被服厂。土改时,房子分给了农民,因为生活不便,后来都拆迁到山下了。当年下鲁小学的校舍也是用云顶寺的材料建的。我们眼前的这六间大殿,是近几年村民们捐款重建的。”
    “世事已随沧海变,瀑泉仍向屋头悬。”这是当年黄宗羲重上石门时写的诗句。虽然世事多变,但下鲁还是万历间(1573-1620)其始祖鲁伯盛由大岚迁居此地狩猎时的模样:石路石屋石世界,大山深处有人家。瀑泉长流未曾停,云顶依旧夕阳斜。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原载《宁波晚报》2012年12月04日A28版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桥工涛哥 + 10 崇山峻岭间一些不甚著名的景点也颇值得一游.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