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24|回复: 6

一群人,给时代留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6 10: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场满是“扫地僧”的聚会。

  话说,杭州有个很出名的“神秘组织”——F1摄影沙龙,成立已经有40年了。“F”代表光圈,“1”表示最大光圈,寓意开足光圈,把镜头瞄向社会。

  别看它是个由摄影爱好者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其实卧虎藏龙。杭城一些知名摄影师,资深摄影记者,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1983年,摄影小组刚成立时,仅有8名成员;40年后,成员已有近200人,拍摄的作品屡屡在全国获奖。

  每个月28日,F1摄影沙龙都会举行一次月赛。成员们风雨无阻,带着自己的作品聚到一起。这一天,人人都是评委,人人都是参赛者。

  5月28日,是F1摄影沙龙成立40周年的“大日子”。大家聚在杭州市上城区文化馆里,把整个会场挤得满满当当,分享会、月赛、口述历史……我坐在会场里,听他们足足聊了三小时。

  来,一起听一听40年的故事,会一会你从未见过的老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爱发电”40年

  F1摄影沙龙的“元老”之一汤耀亮,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回忆,沙龙最早是由杭州市上城区文化馆曾经的摄影干事庄熙牵头创立的。

  “1983年初,我们文化馆开了一个摄影培训班,庄熙老师就从培训班里挑了几个人,成立了一个摄影小组。”

  这个8人小组就是F1摄影沙龙的前身,那时候,大家都是“为爱发电”。

  上世纪80年代,相机是绝对的“奢侈品”。汤耀亮买下第一台海鸥时,还是找姐姐拉的“赞助”。

  大家约好,每周四晚组织一次活动,拍点照片出来研讨一下。

  到了月底,每个人都会交出作品比一比,奖品就是一两筒黑白胶卷。一开始拍得都蛮初级的,大多拍点风光、人物,后面难度慢慢变高,题材就变得更丰富了,而且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们会请老师讲课,还到外面去采风。那时候去绍兴柯桥,早上5点多坐火车过去,7点多才能到。”

  安徽、贵州、云南……摄影小组的采风越跑越远,去的基本是山区、农村,大家认为,民风人情是摄影的绝佳素材。

  当时没高速没高铁,去安徽要六七个小时。更远的地方,比如四川大凉山,汤耀亮已经去了5次,当地的变化让他连连感慨,“变化太大了,完全是‘一步跨千年’。”

  对杭州,汤耀亮也有类似的感触。

  他回忆道,拱宸桥西以前的破房子,现在变成林立的高楼;望江门外直街一带,现在环境也都更好了。

  F1让汤耀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家互相之间毫无保留:老骨干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拍摄思路枯竭时,大家会一起探讨,集体采风创作时,成员们会彼此照顾。

  F1有个大年初一之约,约定出发远行采风。汤耀亮已经坚持了十多年,“经常是五六个影友坐着绿皮火车出发”。他还记得,上一届F1摄影沙龙负责人陈建荣经常到车站送他们,提着苹果分给大家。

  “我们都不年轻了,这是一种团队精神,我们的坚持都是情不自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0: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变化比快门还快

  前些年因为给老伴开个人摄影展而被网友赞为“炫妻狂魔”的资深摄影师章胜贤,也是F1的老骨干,热衷于拍摄杭城的市井风情。

  上世纪60年代初,刚上初中的章胜贤就开始拍照片。后来下乡,章胜贤也一直带着相机,参加工作后更是“机不离身”。

  “拍老杭州的市井风情,那是有个缘由的。”章胜贤说,“当时一个朋友在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我很羡慕。他就调侃说,学书法很枯燥的,他是被爸爸从小逼出来的,他只是买不起相机,其实也很喜欢拍照。他说,我喜欢摄影,不如就把杭州的市井坊巷都拍一拍,也是一种艺术。”

  就这一句话,章胜贤“较真”了大半辈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东河改造工程启动,首先是中河两岸民居成片拆除,一种使命感促使章胜贤有意识地拍摄记录杭州的市井坊巷。杭州的河、桥、弄堂,连一般“老杭州”都不会去的角角落落,都是他的拍摄对象,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过。

  章胜贤对运河有独特的情结。2019年,他的作品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摄影名家作品展”展出。

  为了拍摄运河,章胜贤曾经买了一艘船。

  “1996年的时候,我买了一艘一家单位退役的小艇,去考了水上航行执照,还把小艇改装了一下。船上可以吃住,只要有空,我就会开船,沿着大运河拍照。”

  章胜贤加入F1摄影沙龙,是一次偶然。1998年夏天,他在西湖拍荷花时不小心落下了摄影包,被F1的影友拾到。当天正好是每月一聚的28日,联系上那位影友后,对方便邀请他一起参加F1摄影沙龙。

  “从那以后,几乎每个月,我都会把自己拍的老杭州照片带过去。有一次,当时的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看到了,问我拍了多少?有没有1000张?我说1万张都不止。他就让我放一点照片出来,办个影展。”

  1998年,杭州旧城改造的动作已经很大了,章胜贤拍下的老杭州显得愈发珍贵。几年后,章胜贤应邀办了个人摄影展,共展出270张照片,引起轰动。

  “摄影展的留言簿写了满满三本,还有人捐助了上万块钱,文化界、艺术界的朋友看了都蛮感动,有人让我快出一本画册,要给我写序……这些对我都是鼓励。”

  现在,章胜贤还在号召影友拍摄杭州城。“一个城市的变化比照相机的快门还快。”

  40多年,5万多张照片,章胜贤的镜头中保留下杭州城的过往。他说:“我越来越觉得,这辈子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记录一座城

  时代在变化。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拍照的当下,F1拿出的照片让人感叹岁月的痕迹,也让大家直面寻求突破的问题。

  杭州上城区文化馆馆长王厚琦在馆里已经工作了15年,见证了F1的壮大,他说:“这个40年的组织,孜孜不倦地记录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当天的活动,邀请到了摄影师、策展人、浙江传媒学院专任教师傅拥军作《杭州这座城》的摄影主题讲座。他曾花10年时间拍摄西湖边的一棵树,获得过荷赛奖,对这个问题,他颇有研究。

  傅拥军的老家在浙江龙游,他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就听说过F1摄影沙龙组织,“很羡慕”,因为当时在全国,这样的沙龙组织凤毛麟角。

  讲座中,傅拥军认为,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记录一座城市需要一定的体系,不能只是东拍拍、西拍拍,最好有自己独到的思路。

  傅拥军在浙江传媒学院任教四年多,这四年来,他带着纪实摄影专业班的同学,有体系地为杭州制作了一个新时代下的影像档案。每一届每一个学生都会将自己在实践、考试中拍摄的杭州景观做成一本手工书,这些书现在已经积攒了近百本。

  这些手工书里,是杭州大街小巷的各种细节。有年轻人在天目里、湖滨银泰、西湖、京杭大运河的青春身影,也有老报刊亭、南宋御街一带原生态的小巷等等,都是值得记录的影像。

  当天在现场忙里忙外的,还有F1摄影沙龙的两位“陈老师”。

  去年,F1摄影沙龙的第三任负责人陈建荣退休了,重任交给了接班人陈方玉。“下半年,我们还会过一次‘大生日’,邀请‘元老’做口述史分享,还要收集大家的作品举办一次展览。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再来看看。”陈方玉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0: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3-6-6 10:27 编辑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3-6-6 10:29 编辑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6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3-6-6 10:34 编辑

3


来源:钱江晚报人文读本版  记者:陆遥 单予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