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48|回复: 4

我们为什么要攀珠峰【时事开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5 07: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珠穆朗玛峰的春季攀登季过去了,中国登山队在5月23日成功登顶,致敬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及中国首登63周年。

  为什么这项小众的运动,却在这个攀登季上了热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07: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因为70周年的关系,登山界、户外运动界特别关注今年的攀登情况,有许多曾经攀登过珠峰(虽然不一定登顶)的博主开始在网上给大家科普登峰知识;有一些博主直接去了珠峰大本营直播营地情况;更有一些博主一边登山一边开始现场直播。

  于是大家看到了,攀登珠峰竟然出现了“大堵车”,几十号身着红蓝黄鲜艳羽绒服的各国登山者,堵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区”,上不去下不来;大本营、攀登沿途有许多遗弃的氧气罐、各种装备、生活垃圾,甚至还有几十年来遇难登山者的遗体。这一幕更是让网友震撼。

  “为什么要登珠峰?不是早就登上过了吗?有钱闲着没事干!”这样的观点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特别是当5月28日,湖南登山队的范江涛因救援濒死遇难者而放弃登顶,被救者却毫无感激之情,甚至拒付救援费。质疑的情绪达到了高点。

  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们聊聊“为什么要登珠峰”这个话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最初我们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留下了一句传世名言:“因为山在那里。”但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彻底失联。

  人类第一次攀登珠峰成功,是在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从南坡登顶。

  而对珠峰的探索,早已有两三百年历史,1717年,《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上了珠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这也成为记载珠穆朗玛峰最早的历史文献。

  1852年,在英国人乔治·埃佛勒士的指挥下,测量师们在印度用经纬仪和大地测量法得出了珠峰的高度——8840米。这一粗略的测量结果让世人知道珠峰正是地球之巅,于是西方就将珠峰命名为埃佛勒士峰(Mount Evere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07: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2
因为历史原因,从北坡登顶珠峰曾经在登山界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他们得出结论,不可能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

  1960年,中国组建了登山队,队员包括气象、水文等科研人员,准备登珠峰。同年5月25日,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登山队员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国家。

  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珠穆朗玛(萨加玛塔)峰北坡是中国领土,南坡为尼泊尔领土。

  登上珠峰只是开始,围绕着它展开的科研工作才是之后的重点,因为这更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像埃佛勒士这样,组织了一批人,在250公里之外进行数学计算得出8840米高度,就为他赢得了一座山的英文命名,对珠峰高度的测量和宣布,一直被各国当作科研竞争的标志。

  1966年和1968年,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组织了全国23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产业部门的近30个学科的100多名科研工作者,对珠峰地区开展了三角、水准、天文、重力、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测量工作,对珠峰高程进行测定。

  1975年,我国再次组织登山队从北坡攀登。这次科研意味更浓,目标是要在峰顶设置觇标和测量峰顶积雪厚度。

  当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9名男女登山运动员从北坡登上珠峰峰顶,展开了中国国旗,竖起红色金属测量觇标,测量了峰顶积雪厚度,并测量了登山队员的个人身体情况。当年7月23日,我国宣布: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已减去积雪厚度0.92米)。

  之后,在1998年、2005年、2020年,中国先后对珠峰进行了多次复测,目前珠峰高度采用的数据是2020年中尼两国共同公布的8848.86米。

  直到现在,攀登珠峰,特别是国家登山队的任务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科研考察。

  我们可以看到,没有登山队员的努力与付出,就没有我国在珠峰考察和科研上的成就,在国际上就没有关于珠峰的发言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0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3,
有许多人会说,那就让专业的登山队员去好了,普通人凑什么热闹。

  其实不然,登山属于体育运动,如果一种运动只有专业人员参加,它有什么意义呢?只有普通人的广泛参与,才会促进这项运动的发展与进步。

  就拿攀登珠峰的装备来说,第一次攀登珠峰时,我国没有任何可供8000米以上使用的登山装备,只能咬牙拿出30万美元外汇,去国外采购了6吨装备包机回国。而如今,攀登珠峰已经成为一项商业化运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相应的,我国的户外运动装备已经实现了全套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

  何况,不惧艰险、勇攀高峰本就是人类基因中自带的优良品质,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源泉。

  因为想飞天,所以明朝的一名万户不断研制载人风筝,最终因坠落身亡。我们不会责怪他鲁莽,也不会觉得他闲着没事干,我们敬佩他的冒险精神与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

  因为对太空好奇,所以各国不断研究宇宙。在太空科技发展的几十年间,火箭爆炸、宇航飞机失事都发生过,但这并不能阻止人类穿越太空的梦想和行动。

  新世纪,随着科技的几何级的进步与裂变,永远需要人类的冒险、开拓、创新精神。

  张桂梅老师书写的华坪女高校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每当诵读时,人们总会热血沸腾,不经意间涌动起豪情壮志。高山、群峰之巅,这样的词汇让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这就是攀登上高峰的魅力。

  有人质疑攀登珠峰,是因为看见了珠峰上的垃圾。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更应该思考: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怎样让所有参与者重视垃圾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与危害?

  从科技层面说,这样的思考与认知,可以极大地促进科技发展。比如各国在发展太空科技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研发各种新型材料,让废弃物自毁,以降低太空垃圾的产生。

  事实上,对于珠峰环境的治理,我国早已展开。所有登山者都被要求在自己的装备清单中加入尿壶,这是为了不在高海拔留下排泄物,珠峰脚下的村民会定期上山捡垃圾。珠峰已建立了环保机制,督促登山者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至于被救者不感恩,这完全是个人的道德缺失,与登山无关,更与征服珠峰无关。

  未来,还要登峰吗?

  为什么不呢?山就在那里。中国人永不停歇的攀登精神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07: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3-6-15 07:45 编辑

4


来源:钱江晚报时事开讲版   主持人:郭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