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戴望天

诗作名篇

  [复制链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3-26 08: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566、入若耶溪     
南朝梁诗篇名。王籍作。见王士禛《古诗选》五言诗卷一○。诗曰:“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这是梁天监年间,王籍任湘东王咨议参军时,游若耶溪而作。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南若耶山下。通过水天一色、云霞漂浮的风光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厌倦宦游、归隐山林的心绪。此诗注重对偶声律,已接近唐人律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被广泛传颂,“当时以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3-26 08: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入若耶溪  南北朝   王籍
原文: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附二:
注释
⑴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⑵艅(yú)艎(huáng):舟名。大船。
⑶泛泛:船行无阻。
⑷空:指天空。
⑸水:指若耶溪
⑹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⑺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
⑻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⑼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⑽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⑾逾:同“愈”,更加。
⑿幽:宁静、幽静
⒀归念:归隐的念头。
⒁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15: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567、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南朝陈诗篇名。阴铿作。见《阴常侍集》。诗曰:“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泊处空馀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叙江边送友不及,独立渡头,目送帆影远去的怅惘依恋之情。通过鼓声渐绝、帆影渐远、日暮人散等细致的情景描摹,浓重地渲染出了诗人的离愁别绪。语言清新流丽,抒情婉曲真挚,表现了“琢句抽丝,物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极妍,不肯直率”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的创作特色。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颇受其影响。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15: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铿
原文:
依然临送渚,
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
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
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
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
江汉与城闉。  
附一:
 译文
面对着江中的小洲,依依不忍离去;站在这江边的渡口遥望着远去的船只。
随着朋友的船渐行渐远,那船桨摇动的声音听不到了;那船上的大帆也渐渐与云彩接近。
会看朋友船听过的地方,只有几只小鸟;再看那离亭中,为朋友送行的人也早已散去了。
傍晚风寒,林间的树叶纷纷落下;日暮黄昏,钓鱼人也正准备收拾回家。
为什么要让我们背离得这么远,一个远去江汉,一个归返城中。

注释
江津:江边渡口。 刘光禄:刘孺,字孝稚,曾任光禄卿。不及:没有赶上。
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渚(zhǔ):江中小洲。
长望:远望。津:渡口。
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
帆势:帆船的姿影。
泊处:船只原来停泊之处。
离亭:渡头供人休息、饯别的亭子。
下叶:落下树叶。
纶:钓鱼用的丝绳。
相背远:远别,各分东西。
江汉:指朋友前去之地。城闉(yī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15: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模仿只服李白,《行路难》《静夜思》都非原创,仿得让人忘记原版

公元745年,杜甫为李白写了首名为《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诗,在诗中他提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这话杜甫并非说说,而是李白写诗确实有不少模仿阴铿之处,甚至很多人认为杜甫这样说是有意指出李白有“偷师”之嫌。
比如阴铿曾写过一首《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中有一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被李白一仿,便写成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除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被指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行路难》被指模仿南朝大文豪鲍照的《拟行路难》。但李白就是有这样让人服气的模仿能力 ,不少经典作品都能仿得让人忘记原版。
而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次模仿就更加厉害了,这次李白模仿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一篇,仿出的是年年入选小学课本的《静夜思》,看过了原作,才知道诗仙人是真的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来自民间无名氏所作,这一首也不例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首句其实就是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出处,只不过李白将这个意境用五言绝句的方式写了出来。用“明月光”代替“何皎皎”,这样的写法仅用一个“光”字,就将月色写的灵动自然,可谓相当巧妙。而“照我罗床帏”直接被李白改成了“床前”,虽然这个“床”字现在很多人说他指的应该是井栏,但化用的也是十分巧妙的。
接下来的8句中,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内容,无论是意境还是诗的内容大意,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李白《静夜思》中的4句有3句都出自这首诗的意思,那最美的一句“疑是地上霜”又是出自哪里呢?
这一句就更加高明了,它是将鲍照、谢朓、陈阮卓等人的诗句加在一起,化用而来。鲍照的是“萧萧霜月寒”, 谢朓的是“霜月始流砌”, 陈阮卓的是“霜月正徘徊”,在这些诗中霜与月都是思乡的代名词。而李白妙就妙在了一个“疑”字,将月色洒满人间的情形当成了地上霜,打破了从前所有的意境禁锢,让这首诗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不得不说李白确实是模仿和借鉴的高手。他最擅长的就是将很多人用烂了的意境,用简洁的字眼幻化出新意来,这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 ,既需要有极强的文字功底,又要有创新精神。了解完这些再回过头看杜甫说李白“往往似阴铿”,大家还觉得他是在批评李白吗?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07: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568、渡河北     
北朝诗篇名。王褒作。见《王司空集》。此为旅途抒怀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写北渡黄河时,在河上叶落秋景和异方悲凉乐曲触发感染下所产生的羁旅之悲、故国之思。诗作情真意切,朴质清键,一洗南朝宫廷体的纤丽诗风。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4-4 07: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3-4-9 15:52 编辑

附:
渡河北   南北朝  王褒
原文: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南北朝时期,河北以为地区,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事领袖陆续建立政权,汉人认为是异族的统治。
“秋风”二句,渡黄河,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这里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常山”二句: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临,靠近。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
“心悲”二句:异方:异乡。陇头歌:乐府歌曲名,属《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陇头歌也就是“异方乐”。
“薄暮”二句:傍晚时将驱动征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15: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3-4-9 15:55 编辑

569、重别周尚书     
北朝诗篇名。庾信作。见《庾子山集》卷四。周尚书名弘正,字思行。陈文帝时自陈出使北周,南归时,庾信写诗赠别。先有《别周尚书弘正》一首,故本诗题为《重别周尚书》。原诗二首。第一首“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比喻周尚书南归。通过这个景象的叙写,寄寓了诗人滞留北地的相关之恋,故国之思。小诗写得朴素清新、诚挚感人。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1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望天 于 2023-4-9 15:55 编辑

附: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原文: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译文
身居阳关万里外,不见一人往南归。
只见河边有鸿雁,秋天到来往南飞。


注释
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一人:庾(yǔ)信自指。
河:指黄河。
南向:向着南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39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89
 楼主| 发表于 2023-4-14 09: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570、昔昔盐     
乐府篇名。隋薛道衡作,见《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辞》。昔昔,即“夜夜”之意。盐,“曲”之别名。此为借乐府体写闺怨的诗。篇中以精巧的构思,华美的词句,通过对人物意态和环境细节的描写,将女子对征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十分细腻生动,是诗人的代表作。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以环境烘托思妇孤寂心态尤为精妙,在当时即脍炙人口,传说诗人由此而引起隋炀帝的妒嫉而遭遇杀害。(见刘餗《隋唐嘉话》)。后唐代诗人赵嘏以薛道衡此诗的每一句为题,写成五律组诗《昔昔盐二十四》,其对后世之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