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兴安岭知青佳作选萃

  [复制链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 13: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三十四篇 作者:杭州知青 wanghai
          总想回第二故乡看看 想去看看是牵挂  能去看看是缘分     
        首先向家园的版主们致敬!兄弟姐妹们大家好!我是前进林场采伐五连的,就叫我老五连好了,离开林场三十多年了,哪里有难忘的战友,淳朴的老乡,还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的味道,总想回去看看,好像一股要回家的感觉越来越浓,但那么多年了那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一个人来回好像有一点吃力,还好有小红帽夫妻她们帮我多方联络使我顺利地完成了这趟回乡之旅,在此向小红帽夫妻她们表示感谢。
    青春是一首歌,人生就像一条河,爱和恨、好与坏,不管你怎么说,相信美好的事情谁都不会忘,应了几位老连队岭友的要求,挂几张照片在上面大家看看,仅此而已。谢谢版主。
    去年黑龙江省发大水,我一直等到九月份才出发,所以我发出的照片都是2013年九月份拍到的,昔日人家叫我去没时间,今日我叫人家没人去,可是不去夜里老是梦,所以去了,现在好了。
    走到这里已经是山深林密了,但是确没有发现一颗象样的大树,树林里面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树,有的地方人都进不去,现在像马尾巴粗的树就已经不错了,以前在这里你会觉得大森林里面的树一颗比一颗粗,一颗比一颗高,两叁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到处都是,让人觉得抬头望不见蓝天,地上面的草皮像厚厚的地毯。
    那时这里的确是好地方,春天满山的杜鹃花开满了山岗,夏天林隙里面到处都是都柿,就是蓝莓,秋天大森林里面到处是各色各样的蘑菇,有时让人觉得到了童话世界,北面的山坡上面有采不光的松塔,冬天雪地上面留下了各种动物的脚印,总之我在大兴安岭十年都是在这个连队在这个环境中度过的,每天开着五零拖拉机有着没完没了的活,尤其是冬天,总之那里的生存条件实在是太恶劣了,尤其是我们采伐连队,这就是我的几个岭友们不堪回首、不愿意回去看看的原因。
    七九年春天我还未满二十六岁的时候返城回杭,看着眼前这一切当火车启动时睁大了眼睛默默的跟林场再见,心里想我再也不用回来了,也不想回来了,回城以后偶尔空下来,到时会去想想,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好像有点思乡的感觉,尤其是快要退休的时候,晚上做梦满脑子都是那边的情景而且色彩越来越浓,因为那边发大水赶过去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到了林场尤其是到了我们连队以前的山场上时,这种强烈的色彩得到了全部施放,真是奇怪了,现在晚上再也没有那种乱七八糟的梦了。
    是我没有想到的是看到了以前连队的几个老战友、老乡,他们几乎立刻就认出我了,大家都很意外,尤其他们的子女说起以前的知青老师感情都很深,看来他们没有忘记我们这帮知青。
    我的任务也完成了,留下一首老五连的歌:

            小河

     西里尼西河啊蜿蜒着向东流淌,
    流过大兴安岭难忘的前进林场。
    我曾在你身旁忧伤地徘徊,
    在争光桥上深情的遥望。
    萧瑟北风冻僵了脸庞,
    飘舞雪花洒在我身上。

     西里尼西河啊蜿蜒过我故乡,
     流进了大森林,绿色的海洋。
     山上留守帐篷有我空空的行囊。
     一盏煤油灯总是和你淡淡相望。
    看惯了大雁南来北往,
    杜鹃花又开满了山岗。

     悠悠岁月的小河旁,
    有多少眷恋和惆怅,
    梦中牵挂又来到了你身边。
    你一往情深的流淌,
    永远流在我心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3 11: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三十五篇 作者:上海知青 飞船
            奥拉岭
    一个不知名的小山,由于知青的到来,四十多年后,成了成千上百人饭后茶歇聊天的话题。
    1969年年底,第一批知青来到了奥拉岭山脚下的宏伟林场。这里依山傍水,一边是翠绿欲滴的山峰,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河水。荒凉的平地上已经支起了几顶绿色的崭新帐篷。帐篷里,一长溜的12人通铺是由细长的松树杆连排铺就。帐篷两头支着两只长方形的大铁皮炉,炉皮两颊被木柈子烧得通红。床铺底下几寸厚的白雪依然顽强地展示着它的容颜……。这些,宣示着沉睡千年的林海深处刚刚进入开发创建的早期。
    奥拉岭山下,在一片雪原中,铁道兵的木刻楞营房矗立在那里,陈旧的泥巴和斑驳的树皮表明它已经度过了一些岁月。哪里有人迹罕至的铁路延伸,哪里就先有铁道兵的身影。木刻楞营房与知青帐篷毗邻。迎接知青到来的简单欢迎仪式,是在林区职工唯一一栋木刻楞房里举行的,这里也是二百多号人的职工食堂。墙壁和顶棚不时伸出一些雾凇。浪漫在这里演化成了严酷。
    可数的几栋木刻楞营房里,驻扎的是铁道兵的一个团部。知青做了铁道兵团部的邻居,因此也借了一些光,比如,有时可以蹭看部队文艺兵充满激情的演出,有时伙食补给缺个油盐酱醋乃至白面,串借一下就成了。听说,知青当年日常生活使用的那口十多米深的水井,还是铁道兵自己用钢钎和炸药人工开凿而成,并且匀给了林区职工使用,名副其实由私转公。

    奥拉岭的林区生活,对于知青来说,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就连简单的挑水劈材,也常常力不从心。水井里沉底的水桶、“喂得罗”,那是知青打水失落而又失望的产物。热心的铁道兵战士看到这一情景,主动从营房里取来抓钩趴在冰坨上,屏住气息,慢慢地收绳,有时,可以连续捞起好几个铁皮水桶。这也给失落中的知青带来一丝人间的温暖和慰藉。
    奥拉岭山脚下,简易的铁路已经修到了跟前,奥拉岭隧道的打通成了林碧线上铁道兵的攻坚战。铁道兵团部按照早先计划设在这里指挥修路已有年头了。有一次,隧道内发生塌方,伤亡了好几名铁道兵战士,军人的脸沉了下来,知青闻讯心里也十分不好受。毕竟大家都是同龄人,正值青春年华好时光。后来,奥拉岭的山顶上第一次有了树立着木碑的坟头。一年多后,一辆载着知青的翻斗车在翻越奥拉岭山坡时,油门没有稳住,上坡不成滑下了山。车翻了,人亡了。知青得到这个消息,更是唏嘘不已。
    奥拉岭隧道建成了,林海到碧水的林碧线不久也正式通了火车,呼中的原木成了南北众多木材公司的香饽饽。
    其实,途径奥拉岭的林碧线铁路是一条不起眼的简易支线,号称为三级。三级铁路的路基是就地取材的沙砾土,推土机铲去草皮,轰隆隆之下,沙砾土伴随着一些鹅卵石堆积成了路基。路基下,沙砾土中的鹅卵石无声地诉说着大兴安岭曾经苍山为海的故事。
    至于林碧线上为什么是三级路基,当时知青自作聪明加以解释,加格达奇那边的支线铁路是二级;齐齐哈尔到哈尔滨的铁路干线是一级。林碧线是小支线,客运和货运量都太小,从成本考虑,只能是三级啦…….铁路上的这些,只有铁大头才更清楚。不过,林碧线虽然是三级铁路,却是呼中的骄傲,因为它是打破高寒禁区的一个标志,也是呼中通往兴安岭外的一个生命和财富通道。

    奥拉岭山上,曾经有过有快乐的熊瞎子家族,它们出没于林海中,听说以蚂蚁和都柿等果腹。有人亲眼看见一对母子,也有人有声有色讲述一个黑熊独步在山林中的事……。国家建设急需资源打破了原始森林的沉寂,那时又恰逢物质匮乏。什么绿色环保意识,什么动物保护观念,这些被证明人类与自然和谐不可或缺的东西根本没有影儿。熊瞎子的肉成了人们解馋的向往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熊掌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味佳肴。不巧的是,熊瞎子在一年秋夏相交之际,为过冬四处觅食,误打误撞,闯入靠近老乡住宅的地盘,惊动了几只家狗,一阵又一阵地狂吠,黑熊觅食不成,反倒成了人们追踪的对象。老乡和营房里的人提着枪闻讯赶来,没有一二个时辰,只听见一声枪响,熊妈妈惊慌失措地逃出了人们的视野,掉队的肥硕小熊不幸成了人类的战利品。从此,奥拉岭上的熊瞎子家族失去了踪影,原始森林也少了几分生命的气息。
    奥拉岭山上,更多的是黄花菜。每到雨季的前期,蘑菇还没有冒出草丛,黄花菜已经含苞待放,此时是采摘黄花菜的最佳时机。知青和老乡成群结队上山,象在茶树上采摘茶叶摘取黄花菜。开了花的黄花菜,虽然好看,可口味和营养,已经大大不如含苞待放的黄花菜了。有人说,战地黄花分外香,对于冲锋陷阵的人来说,火药味中一丝黄花的清淡味,也许格外强烈,格外清新;对于囵于平淡生活的人来说,黄花菜花朵绽开时,没有特别的花香味,不如人们熟悉的一些花草如茉莉花之香。含苞待放的黄花菜却正好是舌尖上中国少不了的好材料。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奥拉岭山不高,也不起眼,只是因为曾经和知青、铁道兵、林区老工人结缘,有了生活的灵气,才有了如今南北大地人们思念的话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3-8-3 12: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产生美,兴安岭知青的经历令人感叹,想重回青春岁月的旧地去看看是很正常的现象,祝愿兴安岭知青晚年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4 15: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觉民互动鼓励!下面继续。
第一百三十六篇 作者:杭州知青 摩卡

            碧水农场回忆篇      
摩卡回忆之一: 在碧水农场时让我记忆最深,到现在都挥之不去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那年我17.和大家一样第一次离开家到遥远的大兴安岭。对什么都感觉到新鲜好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和审视度没什么概念。整天都围在比我成熟一点的哥们旁边明海就是当时我们大家推崇的军师他头脑灵活文笔也来的那个快。大小事情有他在我们心理也就有底了。想想当时的我真是利事太晚了。
       记得,我们在空闲的时候做的比较多的事情就是一帮小伙子扛着铁锨,到深林的最深处去挖手掌参和黄芪。越往里走心里就越忐忑,真是有点怕啊,边走边回头恐怕和大家走散了。但是不走进去又挖不到参啊!当时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的梅花鹿。哈哈有眼福吧。每次都把挖回来的东西用线穿起来晒干寄给家里的父母。当时的想法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就是一定要多挖点来孝敬父母。这是自己十七年来亲自能给与父母的一点点礼物和心意。多么单纯和美好的愿望啊!

回忆之二:记得72年初,在寒冷的冬季,连里安排我们去搬运炸药,当时零下40多度的温度。我把能穿的厚衣服都穿上了,毛裤、棉裤、毛衣、军大衣戴着棉军帽,和大家坐在敞篷的车厢中下面铺的全是炸药,迎着西北风颠簸在山岭中。那个冷啊——把我们所有人冻得都没有任何知觉了,等我们到达目的地时都无法下车了。唉,真是不知道当时怎么熬过来的。 在火炉取暖时裤子都烤焦了直冒火星,腿却还没有任何感觉,里面还是冰冰的。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比这次更冷的经历了,真是难以忘记。
我们农场家园本周的主题是 专题讨论  摩卡发表于 2012-12-3 18:12
    岭友们大家畅谈下:四十年前的花季少男少女们,当时受到什么样的环境影响走出校门。怀揣着一颗怎样的梦想奔赴大兴安岭。这些年我们的幸福,快乐,伤感...一些让我们值得回味的小故事晒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希望岭友们围绕主题踊跃畅谈;谢谢大家!

酸楚的泪     佳缘发表于 2012-12-3 18:47
    四十年前的花季少男少女们,要说怀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有作为的崇高理想是没有的,都是懵懵恫恫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去的。我就是怕被农村的蚂蟥叮咬,而到最远的地方去的,当然当时还有妈妈要被停工办学习班的恐吓,所以回想当年心底涌起的是一把酸楚的泪,难道摩卡你不是吗?反正我是的。只不过各有各的酸楚罢了。







小布点儿发表于 2012-12-3 20:24
想当初
    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想当初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在上山下乡的狂浪中,有哪位没有故事呢?我是家中的长女老大,学校当时的政策是老大一定要去的,当时我是积极报名要求去的,可以说是表现出色,曾被杭报头版报道过......面对与亲人的离别和兴安岭上的恶劣生活环境,从未掉过泪,抱着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后悔药,只有顽强去面对......回首往事,这只是我人生的一个插曲,它磨练了我,也造就了我拥有一个好心态去面对人生,这段难以磨灭的人生经历,我会铭刻在心。但生活总该向着美好,只要我们珍爱今朝,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值了。
黑色男爵发表于 2012-12-3 20:40
    我因为厌学,本来可以升学的机会主动放弃,背着爸妈拿着户口本报了去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名,1971年的那个难忘的11月5日,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登上了白塔岭去大兴安岭的那列开起来咣噹咣噹作响的火车。(未完待续)
佳缘发表于 2012-12-4 21:30
兄弟姐妹们:还记得71年滴水成冰的冬天吗?水井冻牢没水用,我们从几里之外的结成冰的小水塘,敲冰回来化成水用。后来小水塘没冰了,没法子我们把生活废水的冰敲开,挑透明的冰化水用。想想那段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好在我们挺过来了。
小布点儿发表于 2012-12-4 23:13
佳缘发表于 2012-12-6 22:18
我继续小不点儿的回忆二:
    我们感到受骗了,但自从迁出了魂灵儿就由不得我们了。亲人们知道我们分到了农场,到学校里吵,到教育局闹都无济于事了。就这样我们一群少不更事的少男少女被时代潮流抛到高寒禁区,沦为塞外游子,开始了我们的苦难生涯。

世明★科技发表于 2012-12-7 21:34
    忆往事,刚到大兴安岭时,天寒地冻,出门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口罩上都结冰,帐蓬里要烧炉子,到晚上大家轮流值班烧,那天正好轮到我,因为刚到东北吃的是杂粮,到了半夜我拿起棒子正要塞进炉子,只听见一声响,给我吓的。扔下棒子叭在床边,仔细一听原来不知是谁在放屁,这样反复几次我把炉子烧灭了,早上大家都没法起来了,连眼捷毛,眉毛上都是霜,当时大家也没有责怪我,说实话我心里很过意不去,那时我们才17、8岁,艰苦的生活磨练我们。使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知青生涯是一笔精神才富,为我们后来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tr]
佳缘发表于 2012-12-7 22:59
回忆篇:在兴安岭的日子有一件事印象很深,睡到后半夜大多数都会在悦耳的交响乐声中醒来,那是我们的搪瓷脸盆因水结冰膨涨搪瓷崩裂的声音,那时候我们的脸盆一只只都是七歪八扭的,没办法,只能叫家里寄铝脸盆啦!
佳缘发表于 2012-12-9 20:27
          要感谢的人
       当年我们经过5天5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碧水车站,接站人员把我们车厢的人分成两批,一批到农场一连一批就是我们,度过呼玛河继续向我们的目的地走去,天是那样的黑,山路是那样的崎岖不平,我们深一脚浅一脚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如果说从白塔岭出发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热情,这时候已经荡然无存。看到灯光了终于到了目的地,迎接我们的是早一年到大兴安岭的师哥师姐们,他们为我们支好了帐篷,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面片汤,虽然简单可在当时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却是胜过美味佳肴。我忘不了到大兴安岭吃的第一顿饭,忘不了当时听到的共同的乡音对我们冰凉的心是怎样的一种抚慰,他们和我们组成了碧水农场二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在恶劣的坏境中生存、工作和生活,他们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我们一起征战富拉尔基,一起征战大庆油田,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岭上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记住他们!感谢他们!!!
小布点儿发表于 7 天前 22:11   
回忆篇
那是我们到岭上后的开春时,我们帐篷地上有一半铺了木板,那时我是烧火炉的,铁皮桶里加足了棒子后就躲到被窝里了,刚眯上就被帐篷里的宣闹声吵醒了,当时真把我吓了一跳,猛然坐起身来,看了一眼火炉没问题这才回过神来,问:"吵啥西啦",这时只听有人说:“听到木板上有跌哆跌哆的声响,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走动”大家听后都非常紧张,这时候韩津也已坐起身,就说:“会有啥东西啦”,接着就用电筒把帐篷里照了个遍,但是大家还是心惊胆战,这时韩津又说:“好,要不哪个同我到铺下去寻一遍”,可大家都被吓倒了,天气又寒冷,没人应她,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地说:“好的我跟你去,我们两个到下面爬一遍总好了”,于是我俩借助着手电光往铺下爬去......。打这一事件后,我对韩津的印象就特别深刻。她胆大、豪爽、豁达、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5 10: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三十七篇 作者:梅先 发表于 2013-3-27 14:02:50
            碧洲林场女子连   
       70年代初期,一大批青年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从遥远美丽的南方大城市来到了寒冷的北方边陲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碧洲林场。当时他们最大的20岁,最小的只有16岁。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父母跟前撒娇当小孩呢,可是那个时候他们就是大人了,1120号是上海青年来到碧洲的日子,这时的大兴安岭已经是零下20多度了,他们穿着厚厚的大衣,带着棉帽子在连长韩跃双的带领下来到了碧洲的3公里半女子连驻地。
      为什么要成立女子连呢?那时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桥队有女子架桥连,翠岗有女子采伐连,碧洲是女子筑路连,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女子连也是一种时尚产物。当时连队有3栋帐篷,分别住着3个排,连部是板夹泥的土房,食堂在土房的东边,连长是韩跃双,副连长是刘敬纯,指导员刘淑贤,副指导员满凤琴,食堂管理员张小玲,材料员张秀兰,老师傅吕继奎,每个排都有一名老工人带小青年,他们当中有祖兴安、关奎士、常绍东、张国凤、李安芬、蔡兆洲,还有木匠师傅王景新、徐长荣。这些人都是我一生的好师傅、好老师,当我打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我的眼睛里含满了眼泪,他们不愧为是当时选拔出来带小青年的好工人,他们的言传身教,优秀的品德,优良的作风令我至今难忘,对待小青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年代,我珍惜在女子连的那些年,珍惜女子连的每个有缘人,让我们这些人碰到了一起,留下一生美好回忆,结下一生深情厚意,特别是在上杭青年下乡40周年纪念日把我们几个在一起共同战斗过的人邀到上海、杭州时,我们非常激动,一生都不会忘记那次上杭之行,愿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但遗憾的是我们敬爱的老连长韩跃双和张国凤、祖兴安、关奎士、李安芬、常绍东等人已经不在了,我想他们的在天之灵也会感觉到我们对他们深深的怀念的,我们现在已经要步入晚年,让我们把这些经历当做财富永远珍藏吧。我提个建议,让我们都来回忆一个在女子连的人和故事好吗?要知道我们后来都干的
啥工作,经历了什么事情,以后慢慢道来。
                                         王梅先   2013年3月27日
附录:跟帖
季华君 发表于 2013-3-28 08:02:29
       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24日下午终于到了碧州火车站,我们穿着棉衣棉裤,上拉下托好不容易爬上了卡车,往三公里半开,天已黑了下来。
       车开着周边的灯光不见了,车上有人喊没有灯了。三公里半女子连的驻地用的是煤油灯,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有人喊行李来了师傅们帮我们搬行李,有趣的是那时三排排长常师傅带着帽子,天又黑看不清他的脸,我说“大叔:帮我搬一搬”,后来他常笑我小季啊,那时你还喊我大叔呢(山东话)。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刚来那几个月,收到信就有人低声抽泣,后来成了一片合唱,远离父母,真的很想家。
       第一次吃大查子,第一次拉板车,第一次劈柈子,太多的第一次。
       碧州林场留下了我们青春,记录了我们的故事,也筑成了我们的友谊。
雪梅 发表于 2013-3-28 14:52:15
碧州的知青朋友们大家好:
    我因为这几天忙,没上知青网,想不到这么热闹,特别是看了王梅先和小季写的回忆录,心中感叹时间过的真快,当时的小女孩现在都变成外婆、奶奶了,回忆过去有太多的留恋,特别是那些曾经带领过我们一起上山,帮助过我们一起渡过冬天,给予我们安慰和帮助的领导和老师付们,我们有太多的感激话要说,对于那些长眠在地下的老同志我们十分缅怀,碧州的知青会记住他们,让我们珍惜现在,珍惜我们四十多年结下的友情,多联系,多交往,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张雪芳 发表于 2013-3-28 15:23:28
    难忘的年代,难忘的岁月,难忘我们的碧州情怀。三公里半大帐篷的铁炉子给了我们最初的温暖。七公里的大木屋,我们怎么会忘记哪?那可是我们在连队师傅的帮助下亲手搭建的。我们十一·二个上海.杭州.东北的知青在里面生活了一段时间。
    从1971年的11月20日我们来到碧州林场到1979年我们陆陆续续返城,在我们踏上人生最初的岁月里,曾经陪你哭,陪你笑得朋友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在我们年轻的岁月里,有着最真挚的相知,在我们相识的日子里有着最珍贵的情谊,愿我们都珍惜这份情谊,直到永远!!!
心灵美 发表于 2013-3-28 16:58:33
       雪莲天使你是谁,你说的不错心灵美是我高丽娟,因为我长得丑,我认为我的心是美的,我喜欢帮助别人。所以我的网名叫心灵美。刚刚看到你们写的我们在女子连的故事好感动,因为我第一天到女子连我就叫满凤琴——阿姨。霞一直到现在还在笑我呢。哈哈。不过到现在还记得711120日我们离开上海,24日到了碧洲上卡车到女子连的情形,太恐怖了,我们只有17岁呀,到三公里半好长时间喔。记的我们晚上一帐篷的战友烧点小锅吃,还被人告了,害得我们第2天被批评,还上交了很多东西喔。想不到女子连的那么多的老师傅走了,挺可惜的,祝他们在天堂平安,幸福。为他们祈祷吧。
王秀芝 发表于 2013-3-30 21:11:22
    心灵美,这个网名很好。其实我也记得你,高丽娟,很高的个,很直的身板、圆脸、大眼睛、梳着五号头。我们虽说不在一个工作单位,但我家是三公里半的,我是王秀芝,在三公里半商店百货组,和杭州知青鹰署鸥一起卖货了。也不知他现在好吗?真的很难忘这一幕。而今想到这些,真的还是非常的激动,珍惜友情,感谢网络!感谢给我们搭建平台的胥老师!和这些热心的岭友,还有严书记!我们虽说都到了60左右岁的年龄,但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蛮快乐的,很难忘。天天都来家园看看,看大家都想起了什么,说了什么,放了那些照片。真的好开心.今天看到荣昌五星阿哥拍的花.真的好漂亮.美极了!我喜欢.看见红妹姐.许老师的照片.也另有风彩.我们真要向她们学习.快乐过好每一天!和大家一起把家园建设的更美丽!
小阿维 发表于 2013-3-31 08:46:55
小乔,梅先;
    清楚记得,在3公里半女子连第一天吃晚饭的情景,是8个人一桌,没有凳子,是站着吃饭的,有馒头,有粗粉条,我们不肯吃,还到处乱扔,现在想想太不应该,细粮是个宝,那是你们在招待我们,其实你们也是知青,就比我们早去了一些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7 19: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三十八篇 作者:佳木斯知青 不忘兴安情 发表于 2013-9-18 22:37:18
             欢迎沪杭青年到大连     
    上海的朋友,杭州的战友,
    你们好!
    我们龙江的老朋友,
    热烈欢迎沪杭朋友来到大连。
     43年前,本该在校读书的沪杭青年,
    被动、无奈的走进兴安大山。
    当时,政治动乱,极左达到疯巅,
    物资的匮乏,生活的艰难,
    北国的高寒,思乡的熬煎,

    一股脑的摆在你们面前。
  
    正是这些困苦艰难,
    坚定了你们改变命运的信念。
    痛苦的磨难,让你们意志更坚。
    原始、落后的劳动,
    使你们的体魄受到锻炼。
    几年,十几年的经历,
    使你们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有的成了生产骨干,
    有的挑起了领导的重担。
    你们在大兴安岭的工作经历,
    可圈可点!
  
    我们曾经是朋友和同志,朝夕相见。
    只不过比你们早几年进山。
    但,我们都是大兴安岭的建设者,
    值得骄傲、自豪,
    我们一生无憾!
    大兴安岭的经历,
    是你们人生宝贵的精神财产,
    激励你们战胜一切困难。
  
    终于,你们成了南飞的大雁,
    先后回到家乡和亲人的身边。
    你们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转眼又相继步入老年,
    这时才有了空闲,
    能够重返大岭,饱览江山。
  
    我们也从碧州迁居大连,
    多数人和沪杭朋友分离几十年,
    但我们彼此相思挂念。
    今天,我们有幸在这里相聚,
    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无不心情激动,泪洒胸前。
  
    遗憾的是,
    你们在此逗留的时间太短,
    我们没有万语千言,
    只有真诚和温暖。
    但愿这次聚会,
    成为一生的纪念。
    我们后半生的友谊,
    从这里启程杨帆。
    我们手牵手、共祝愿:
    祝大家健康长寿到永远!
    并通过你们祝愿所有家人,
    幸福平安!
  
                             2013-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9 0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三十九篇 作者:海宁知青 一线潮  2012.12.16
                出征大兴安岭纪念日之我思
    后天,就是我们海宁知青支边大兴安岭四十二周年的纪念日。十二月十八日,这是一个让人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日子。
    想当年,我们这些刚从初中毕业的稚嫩青年,只不过十六七岁,乃至二十来岁,正当风华正茂,却被命运之神在42年前的今天,征集到遥远的茫茫雪原——大兴安岭。漫漫援疆之路,时间之长(810年)代价之大,境况之凄苦,史无前例。
    毫不夸张地说,在那里,我们战天斗地,为边疆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想,无论现在用什么眼光和心态去回首,无论上山下乡运动的错与否,仅对知青这个群体及个人而言,当初的抉择无疑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勇敢之举。我们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那个时代,献给了让人魂牵梦绕的大兴安岭,历史必将给我们留下一块永不磨灭的丰碑。
    凡经历过那里的高寒恶劣环境,吞咽过那里的大馇子、窝窝头,参加过那里艰苦繁重劳作的人,都不会忘记悠悠岁月在我们的心底留下的伤痕。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那种思念之情,只有亲历过的人才有切肤之痛。记忆当年度过的艰难光景,至今都不寒而栗。当然,在那里许多同学、战友都成了管鲍之交,不能不说这是不幸中之幸也。患难见真情,这种热血铸就的情谊足以天长地久。
    如今,我们大多已快奔六或已是花甲老人了,不知自己还能过多少个十二月十八日?尽管有时候我们对人生的不幸,社会的不公耿耿于怀,这很正常,也无可非议。然而,怨气太甚伤元气,只有活着过得愉悦、轻松才是最好的。但愿我们能少一些抱怨与记恨,多一些悠闲与快乐;不忘过去,摒弃烦恼;耳顺时日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珍惜友谊,安度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祝海宁的大兴安岭知青战友,纪念日快乐!也祝巍巍兴安岭的岭友们安康!
          浣溪沙·出征大兴安岭记
             步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词格律
    早岁春华年二八,
    征程万里闯生涯,
    边疆渺漫断肠花。

    晓梦昨儿刚上马,
    亲人泪送少离家,
    四十二载鬓霜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9 17: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篇 作者:上海知青  杏五井发表于 2013.3.2
          大山里的回忆
    跟在姐姐后面凑热闹。
    清晨,远山起伏的山峦还笼罩在一片雾霭中,朦胧中那些点缀在黛色里的一顶顶帐篷显得格外宁静,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霞光下慢慢地就会有影影绰绰的人影开始闪动,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按照四不象的规定,七点开饭,半个小时以后出工,干完活收工,回到驻地各自料理自己的生活琐事,余下来就让自己在思念和遐想中打发时间。当然,在单调乏味的大山生活中,也免不了要完成上头下达的指标,除了每天干点零活外,还有就是政治学习。
    读报,读报,还是读报。那些不知道隔了多长时间的旧报纸成了和外面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每星期我们还要唱2次革命歌曲,其中的一首山丹丹开花红彤彤让我现在想起来犹如在耳,回想当时的情景,我还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当时每当唱到热腾腾的油糕送给亲人*时,嘴里的口水止不住的直往肚里咽,怎一个馋字了得!玉米发糕吃得人索然无味,家里带的挂面,大米,是架不住天长日久的,特别是长身体的时候。大山里我最羡慕的工种就是食堂炊事员,在食堂干活可以多吃细粮。我们每星期能吃上一次馒头,一到那天,大家都早早去排队等候。民以食为天,在那个年代得以充分体现。
    夏天日长,寂寞的我收工后常常会和12个知心朋友一起到兴安岭的山顶观云彩,思故乡,偷偷地唱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时的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渴望爱情,大山静谧的林涛中洒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以后去过很多名山旅游,印象中再美的山都及不上兴安岭,因为那里留有我们的青春脚步。

    有位瘦小的小马倌,我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他黑黑的脸五官很端正,好象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经常有邮包从家里寄来。小马倌对政治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指导员不喜欢他。有一次,他不小心看丢了一匹马,被指导员叫几个浙江知青哥们半夜吊起来打得皮开肉绽,躺了一个多星期才能起来,非人的年代人命都没有马值钱。那时令我最兴奋的事情就是盼到上海家里的来信。市井的我只想早点离开大山,从没想过扎根在那里。每天下午4点就会有一个固定的上海知青到山下取信,回来后大声的呼喊收信者的名字,被念到的一声欢呼!场面煞是热闹。

    有一天,山下传来消息说大庆油田来招工,知青们纷纷奔走相告,瘦小的我认为只要是离上海越近越好就行。听说大庆油田可以比兴安岭离上海近3分之一的路,而且可以不住帐篷。我兴奋异常,期盼能够被幸运抽走。不几日,我们山上所有的人都集中到山下开了个会,见到了来招工的钻探公司人事大老刘,大老刘笑容可掬,满脸慈祥。我们都挤上去和他套近乎,人到中年的他,看一帮小丫头楚楚动人想来也颇生怜香惜玉之意吧。他告诉我们基本上都可以去成。散会后,我在焦急中等待了2天,最终大老刘宣布的名单里有我的名字。接下来的打包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我很无助,见很多人都有男朋友帮忙,而我却没有,再加上人长得太小,看起来都没有发育成熟,不引人注目。百般无助中又想起了上海的家,力气活都有家里的哥哥们抢着干。唉!出门在外,关键时刻正可谓举目无亲啊。不过,沮丧中想到可以离开大山苦难,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啦
!
    在那特殊的年代我们的收入几无差别,不论文化,不谈家庭条件,我后来择偶的标准就是男人要有宽阔的肩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3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54
 楼主| 发表于 2023-8-10 1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四十一篇 作者:上海知青  龙麒
            话题
    帖子上了4000,家园的成员也在增加,彩虹谷聚会后,家园的又一个主题是什么?当然家园并不是只有一个主题,或主题外没有什么插曲、弄堂书,或者花边之类的。但是我觉得,家园是我们业余时间或退休后忆往昔,找乐子的地方。那么就需要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写文章有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涌泉,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交谈的媒介和基础,话题的内容是大家熟悉的,感兴趣的,而且是大家爱谈的,有展开讨论余地的。经过那么多年,大家有了许多不同的经历,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点,我们是同一代的岭上人。因此我们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有许多共同感兴趣的熟悉的爱谈的话题。叙叙岭上的那些人和那些事,还有些友谊之情,战友之情。谈谈聚会的欢乐,旅游的快乐,儿孙的喜乐。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而家园就是靠我们每个大家庭的成员来耕耘的。让我们一起经营好这块园地,让更多的家庭成员回到家园来,使大家有更多的快乐。
        曾经是岭友,永远是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3-8-10 13: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炉皮两颊被木柈子烧得通红。床铺底下几寸厚的白雪依然顽强地展示着它的容颜……。--这样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支边知青面临的艰辛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