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兴安岭知青佳作选萃

  [复制链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22: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戴望天跟帖佳评!下面继续:
第二百七十三篇作者:杭州知青 桥工涛哥
       今起连载——回忆我的养猪生涯(共分五段) (一)
       养猪,对大观山人来说司空见惯,本来就是种猪试验场嘛,养过猪的人多了去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读了向日葵写的《猪事》,我有了新的想法: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不尽相同,我想把它写出来,无非是想留个纪念,也许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同时也向没养过猪的朋友介绍一些猪倌们的逸事趣闻。我的养猪生涯可分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1961年3月—62年5月。
       我是1961年3月10日坐着我哥哥摇的农用船,从东莲寺河埠头踏上大观山这片热土的;我哥哥是58、59青年学生中第一个把全家人搬到农场来的。那时我才小学毕业,还不满14周岁,却要走上工作岗位,协助哥哥和母亲,共同支撑起这个六口之家的生计(我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艰苦可想而知。我一开始被分到东莲寺大队畜牧队,先是扛着山锄、挑着夹担上山掘柴篰头,供猪舍煮饲料用。后来就做替班——放牧奶羊、役用牛,喂兔子、海狸鼠,做得最多的是养猪:在金沙岭和皇杜庙。那些老饲养员都是我的老师。那么多岗位工作都要从头学起,这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孩子来说是既新鲜,又繁重,学各种知识开阔我的眼界,开发我的智力,多样的体力活也练就了我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本领。
       那时的养猪还是传统的熟食喂养法,以青、粗饲料为主,将从河里捞来的革命草、水葫芦,从田地里割来的花草子、番薯藤,用铡刀铡短,杂以萝卜、包心菜、马铃薯、胡萝卜、番薯等,只掺入很少量的精料,放在大锅里煮熟后喂,因为精料少得可怜,且大多溶在汤里,所以猪们喜欢将青料拱在一边先喝汤,然后再挑马铃薯、番薯一类的东西吃。
       那时的养猪目标是肉用,养公、母猪也是为了生产肉用仔猪;当然也有科技含量——饲养许多不同品种如:约克夏、盘克夏、金华两头乌、龙游乌等进行杂交试验,那时我还小,懂得太少,只是在大人指导下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随着被调到渔场去放鸭,我的第一段养猪生涯就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1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七十三篇作者:杭州知青 桥工涛哥
       回忆我的养猪生涯(二)

       第二时段——1967年1月—70年11月。
       我场是1965年开始引进欧洲瘦肉型种猪(洋名:伦特瑞斯)的,该品系原产丹麦,而最早引入却是从瑞典、英国、法国、日本,直到80年代才从原产地引进(这是后话)。随着种猪生产日益发展,我又被调入牧区成了猪倌。这时养猪的目标就高大多了——引进欧洲优良的瘦肉型种猪,使之适应中国的环境,经科学选育,培育出新型的纯种长白猪,将我场建成国内一流的原种猪场,引领中国养猪新潮流。
       由于我进牧区后涉足多个岗位,下面分段叙述。
       一、重新学做饲养员
       我还是从做替班开始。由于引进种猪的饲养方式与中国传统饲养方式完全是两种模式,所以我必须有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时的队长葛兆华和比我早进猪舍的老饲养员们成为我新的老师。
       科学的新法区别于传统法最大一点是喂生料,没有煮熟这道工序,且以精料为主;完全摒弃“吃得饱,长得快”的传统观念,而是科学的定时、定量,只喂八分饱。精料配比因猪而异,分为公猪、后备母猪、轻空胎母猪、重胎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出售仔猪,而且精、青料比例也不一样,完全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需求而定,因而拌料就很讲究:每一餐都在饲料间按每头猪的定量乘以头数分别称出精料(已由饲料员按配方混合)和青料(已由饲料员用粉碎机打成糊状),倒入大缸,加适量水,拌成捏得拢、散得开的半干半湿状,再用双轮车拉到每幢猪舍分喂到每栏食槽,投食前要将食槽内剩水扫清,食毕再注入清水供猪饮用(70年代后期普遍装置饮水器,这是后话)。
       生产母猪舍的拌料最为复杂,每餐要拌3、4种料,喂料也就复杂;日常管理也有侧重,精力放在仔猪和哺乳母猪上多些。仔猪自出娘胎就要建立档案,并上溯三代血缘,制成系谱表,然后每10天称一次体重,直至70日龄出栏。
       后备母猪舍是专门从各出栏仔猪中根据血缘配置、长势,选取健壮个体,经培育到初次配种成功后,用以充实、扩大基本母猪群。
       出售仔猪舍则是接收各生产母猪舍送来之出栏仔猪,供客户选购并做好记号,约时称重,装车外运,源源不断的输往全国各地。
       公猪舍的日常工作除饲养外,还要采精、用显微镜检查精子活力、用鸡蛋黄稀释精液并冷藏,接母猪饲养员通知后去给发情母猪实施人工授精,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好红娘”——非常注重血缘搭配,绝对避免“近亲结婚”。
       为保持猪栏和运动场清洁卫生,每天至少两次冲洗和清扫;为了保证猪们的健康壮实,彻底改变猪应该就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的传统观念,不但控制食量,而且还要适时赶出猪舍去运动、晒太阳;时时观察猪们的饮食起居,冷天多垫草,热天勤洗澡,有病早治疗,协助兽医为病号打针、服药。
       不管养什么猪,平时都要做到勤观察、勤纪录,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便于领导综合各种资料数据,调整饲料配方,制定培育方案,指导全局工作。嘿!那时光种猪的待遇,还真不比我们农场职工差哎!
       我觉得我们场的职工素质真当算好的,当时正值文革中,社会上多少单位都乱哄哄,生产瘫痪,可我们牧区个个尽职尽责,基本未受大的损害,且大都单兵作业,根本无须领导严厉督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领导也不脱产,都与工人甘苦与共,使得我们的种猪事业稳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5: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七十三篇作者:杭州知青 桥工涛哥
       回忆我的养猪生涯(三)

二、值夜班和做杂工
       有一段时间经常安排我在母猪舍值夜班,主要任务是接生和给5日龄以内的仔猪定时放奶,且同时照管几幢母猪舍。母猪的预产期是早就在各幢猪舍的管理室内公示着的,但它的具体分娩时间是不由人安排的,而且多数是在夜间,所以夜班接班时要与各幢主班饲养员碰个头,如有分娩前兆就须格外留意,并提早准备好一应器械、物品。那时光不论哪幢猪舍有猪临产,该主班饲养员都会在晚饭后主动来关心并帮着一起接生,这一类的加班好像就是本职工作一样,从不会计较时间、报酬什么的,那个年代从没听说过“加班费”、“奖金”一类词语,大家都是自觉自愿的。但一般限于前半夜,后半夜就都是夜班人员的事了。接生的情形,向日葵在《猪事》里已经介绍得很详细,我就不多罗嗦了,初生仔猪并不放在母亲身边,而是先放在隔壁栏,冬天还须用红外线灯取暖,待整个分娩过程(通常2-5个小时)结束后才初次哺乳。以后每次哺乳间隔时间会随着日龄逐步延长至90-120分钟,直到五、六天后才与母亲同栏。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证成活率,有人照管母猪哺乳可有效固定奶头,避免弱仔因吃不到奶而夭折,也可避免出生不久尚不灵活的仔猪意外被母猪压死。
       值夜班的工作量是不稳定的,如碰到有两头母猪同时分娩,一个人是无论如何照应不过来的,这时就要请求领导加派人手,但这样的几率并不高。即使不需接生,如果有七、八窝哺乳猪要照应,且又分散在三、四幢猪舍里,那也忙得够呛,需要马不停蹄来回奔波,轮流放奶;如需要照应的窝数少了,就相对轻松些,轮放一圈后可以坐下来歇息,寒冷的冬夜还可与小猪崽们共享那红外线灯的温暖,有时候注视着挤挤挨挨拥在身边熟睡中的白嫩嫩、肉滚滚的可爱的小猪崽,心中会涌现出莫名的欢喜。
       不需值夜班的日子,我会做一些杂工,诸如修理猪洞门啦,平整运动场、清理排水沟啦;春天就绿化种树,看着自己亲手种的树木渐渐长大成荫,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有一年为响应“深挖洞,……”的号召,还在路边土坡上挖过几个猫耳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82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703
发表于 2023-12-31 18: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3-12-31 15:32
第二百七十三篇作者:杭州知青 桥工涛哥
       回忆我的养猪生涯(三)
二、值夜班和做杂工       有一 ...

那么早的年代小猪就能享受红外线的温暖了吗?没看到我们连队的小猪有这种福分,也没听养猪的徐婶和知青小蔡说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01: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光曲 发表于 2023-12-31 18:04
那么早的年代小猪就能享受红外线的温暖了吗?没看到我们连队的小猪有这种福分,也没听养猪的徐婶和知青小 ...
谢谢月光曲跟帖互动!
我那时候工作的单位是杭州市种猪试验场,属于国家级重点种畜培育基地,在当时与一般猪场相比,硬件设施还是比较先进的,不光有红外线灯泡,对防疫方面也很重视,进牧区的大门口建有约10平米的消毒池,凡进入牧区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轮胎都要在消毒液里滚过;每栋猪舍门内走廊上也建有约3平米的小型消毒池,所有员工都是穿胶靴上班的,进门必须踏入消毒池而过;如有外来人员进入,无论是参观学习还是买仔猪的客户,都给他们配备专用的胶靴,还需先在专门的消毒室内用紫外线灯光照射消毒数分钟后方才允许进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01: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七十三篇作者:杭州知青 桥工涛哥
       回忆我的养猪生涯(四)

三、独当一面的饲料员
       饲料员在体力上是比较繁重的,因为当时精饲料混合还未用上机器,全靠手工翻拌混合,每次1000斤,按照配方表,先将麻袋装的各种原料如大麦粉、玉米粉、豆饼、清糠、麸皮等从仓库抱到拌料间倒成一堆,再加进石粉、骨粉、以及硫酸铜、硫酸亚铁等微量元素,然后用铁锹翻两遍拌匀,一部分装入大缸(供一牧区用),一部分装入麻袋送二、三牧区。青粗饲料由饲料队派人送入饲料间,我只要每餐按需要量用机器粉碎即可。当时三个牧区每天的精料消耗量约在1500——2000斤之间,也就是说多数日子一天要拌2000斤精饲料。送料也用人拉钢丝车,二牧区要每天送,因为那边没有青料粉碎机,所以要精料、青料一起送,因为快到二牧区的那段路坡很陡,一个人的力量是拉不上去的,所以每次要叫上面的饲养员来帮忙推上去。三牧区只要两到三天送一车精料即可。
       每天手工混合精料,飞扬的粉尘混合着一身臭汗,下班前必须洗个澡,于是到水库游泳成为一种享受,洗去一天的疲惫,沐着晚霞回家,神清气爽,多惬意啊!如遇雨雪天气不去水库,就在猪舍走廊里将皮管往房梁上一搭冲淋浴,虽寒冬腊月也不间断,身体倒是练的棒棒的。
       饲料间还有一台小型锅炉,冬季最冷的两个月,饲料员须起得很早,烧好一锅炉热水供大家拌料用。每年入冬前还须将所有裸露的自来水管和龙头用稻草包起来以防冻害。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也要会自寻乐趣。我刚调入牧区那年就养了一只猫,因为那时侯老鼠很多。这头猫长大后很能捕鼠,每当我在饲料仓库发现老鼠时,只要站在饲料间门口呼唤,它就会应声来到我身边,我就捧着它到发现老鼠的麻袋包边,然后猛然翻开麻袋包,在老鼠逃窜的同时,猫就扑上去抓住它,叼到空旷处后就开始玩它的游戏,重复地放了再抓,有时猫爪放开后老鼠并不立刻逃窜,这时猫还会用一只爪子去拨弄一下,等它逃窜时再抓住,直到这只老鼠再也不会逃为止,猫才享用这餐美味。欣赏猫玩老鼠,权当工间休息,不亦乐乎!
       1970年11月下旬,我支边去了黑龙江,近四年的养猪生涯告一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823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703
发表于 2024-1-2 18: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4-1-2 01:22
谢谢月光曲跟帖互动!
我那时候工作的单位是杭州市种猪试验场,属于国家级重点种畜培育基地,在当时与一般 ...

哦,我以为是六七十年代东北兵团的猪场。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2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月光曲跟帖互动!下面我继续讲到大兴安岭以后又养猪的经历:
第二百七十三篇作者:杭州知青 桥工涛哥
        回忆我的养猪生涯(五)
       第三时段——1971年1月-72年2月
       大兴安岭地区桥梁大队是专业的桥梁施工单位,当时属于军事管制单位,主要领导是现役军官,管理方式全是部队的那一套。新兵训练结束时要填《登记表》,我因为曾养过几年猪,于是在“有何特长”一栏,就填上了“养猪”,这在那些部队领导眼里是绝无仅有的。于是真的就将我分到二连后勤班养猪。后来才知道,在他们的观念里,养猪不是正式工种,而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岗位。但零下四、五十度的高寒禁区养猪,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
       连队养猪,目标当然是肉用,也就是改善伙食的意思。二连当时一共只有13头猪,其中3头母猪、其他10头大小不等,原先似无专人,由炊事员兼管,现在专设岗位,可见领导重视,希望有所发展。我在班长带领下来到猪圈一看,哎哟妈呀!跟大观山没法比哎,连猪舍都没有,就在露天里用板皮围起3个猪栏,猪栏一边是用板皮、油毡搭的猪睡觉的圈,非常低矮窄小,从小小的门洞望进去,里头是乱草,人若要进去需像猪一样四肢着地爬才进得去,可见里面是不需打扫的;露天的食槽和满栏的粪便都冻得钢钢的,只有新排出的粪便冒着缕缕热气。班长说他们平时也就一天喂两顿,猪们只在喂食时才从窝里出来,吃过、便过就又钻回窝里睡觉,外面实在太冷了呀。
       我想: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成绩,必须改变现状。于是立即动手,找来钢镐铁锹开始清栏,镐尖与冻粪层交战,进展异常艰难,冻住的粪倒不臭,可溅到脸上的冰屑化开来就臭了,我是汗水加粪水苦干半个月,才将3个猪栏清干净。同时向领导建言,春节后在碧水建新点时要造一幢猪舍,领导看我那么肯干,不怕脏臭苦累,爽快答应了。
       那边养猪还是传统养法,以青粗料为主——食堂里打下来的土豆皮、大白菜边皮,泔水,豆腐渣就算是精料。大观山的猪饲料玉米粉在那边成了人的口粮,论不着猪享用,只有哺乳母猪和出生不久的仔猪方能少量喂点。3月份,我在那样的简陋条件下接生第一窝小猪,经我精心呵护全部成活,我和领导都很开心。我还在指导员陪同下,赶着另一头发情的母猪,到外单位找公猪配了种,反正不讲究品种,能让母猪怀崽就行。
       大地开化,新点也建好了,我和我的猪们坐着卡车一天颠簸200多公里,从新林区的碧州迁到了呼中区的碧水,住进新造的猪舍——立木为柱,板皮为墙,上盖油毡,下铺地板,单列式,进门一条走廊,第一间为管理室,一排6只栏,我是照鸽宝山二牧区的样子出的草图。迁入新居后,在养猪方面,领导对我是言听计从。我请哥哥画了青料粉碎机图纸寄给我,连长让铁匠、电焊、机械、电工各工种配合,很快就造出来了。试机那天,我将各种原料陆续投入进料口,并将糊状青料拌上豆腐渣直接喂食,猪们吃得可欢了,在边上看我操作的连长、指导员、班长等人嘴都合不拢了。领导又带领工人在驻地附近开垦荒地,种了不少土豆、大白菜、卷心菜,人的蔬菜和猪的饲料就都有了。
       我又从报纸上看到解放军里有个叫叶洪海的发明中粬发酵饲料的报道,我就写信请教,他寄来了资料和两包粬种,我依样画葫芦试验成功。可惜入冬后因气温太低,再也发不起来了而失传。
       我还根据当地荒草滩多的实际,采用放牧、喂食相结合的饲养法,既节约饲料,又让猪觅到活食。人虽然辛苦,成绩倒是大大的:一年中共屠杀肉猪5头(其中一头是那不会生育的母猪,我向领导建议育肥 ,养到三百多斤,国庆节宰杀,全连职工美美的打了几顿牙祭);全年共繁殖仔猪3窝,存栏数由13头增长为36头,加上宰杀的5头,计41头,增长两倍还多,这在当时算是相当不错的业绩了。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我还不敢只专不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负责后勤班的黑板报,定名为《红色勤务员》,撰稿、编辑、排版、画报头报花、抄写,从创刊到调离后勤班,共出近20期。偶尔还向《大兴安岭报》投稿(尽管只登过一首诗)。
       这一切,都得到领导和党、团组织的肯定,在经受了将近一年的“考验”后,总算吸收我入了团,而且还评上“五好标兵”、“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这对于我这样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已经算很优待了,既然政治上没有培养前途,就在技术上培养吧——于是让我学汽车驾驶,并且一再强调:“这是组织信任你。”我是既感意外又有点欣喜、感恩地被领导改变了命运,结束了我的养猪生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23: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七十四篇作者:杭州知青 塔尔河里的根
                                我去大兴安岭支边的经历
       我1966年从杭州市建国中路第一小学毕业之际,正逢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爆发,大中小学全部停课闹革命,批斗之风一下弥漫学校,原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全被打乱。等到我被分配进入杭七中读初中时,已经是1968年的春天了。我是六九届的初中毕业生,但因为入学迟,毕业也被推迟至1970年的初夏。屈指算来,很可怜地只读了两年初中。
       我初中毕业分配时,已不象老三届那样全部都上山下乡,而是有四个去向了:即有少部分人升入高中就学、兄弟姐妹中已有上山下乡的可分配进杭州的工商企业就业、去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农工以及到本省农村插队落户务农。我因家庭出身问题及又是家里孩子中的老大,其毕业去向跟我自己的预测竟然是那样相一致——本省农村插队落户!
       响应伟大领袖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号召,当时已形成了一股股的狂潮。在我之前,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在愚忠大潮之下,恐怕都来不及细细思量,便被卷入去边疆到农村的上山下乡洪流。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然而,当真的要去农村这一现实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又似乎心有不甘:我可以去农村,但要去兵团、农场,那要比去插队落户强。正在心里嘀咕的时候,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南下的招工团到了杭州。
       属于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是国家在1965年开始开发建设的。大兴安岭的第一批知识青年是1969年从上海去的。但是,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需要有更多的新生力量,于是大兴安岭地区组成了南下招工团在1970年五、六月份到浙江来动员和招收更多的知青。来杭州的招工团人员,先是到各校张贴招工通告,然后分片召开动员大会。宣讲人员讲得头头是道,对我们这批十六、七岁的毛头小伙子、小姑娘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他们讲了大兴安岭的开发前景,鼓励杭州知青去战天斗地、经风雨见世面,还说明去大兴安岭是当国营林场的林业工人等等。这次招工报名也没有什么限制条件,只要是应届毕业就可以了。宣讲人员中有一位个子不高带江浙口音的青年,不少人在围着他问这问那。后来得知,招工团中有几个早两年毕业于浙江林校和南京林校的中专生,他们是分配去大兴安岭工作的。让他们当宣讲人员,可以更容易同我们沟通。当时,毕业后大家都忙着各奔东西,校园里本来就是乱哄哄的,加上又增加一个到大兴安岭的去向,一时间,大标语、决心书贴满了校园,似乎又掀起了一个高潮。我的毕业去向,此时就在去本省插队落户还是去大兴安岭当林业工人这两者间进行权衡。一是本来就不甘心在本省插队落户,二是有青年人那种去远方闯荡、冒险的心理愿望,最终使我选择了去大兴安岭支边。我是先报了名后再回家跟父母讲这件事的。尽管我母亲抱怨我事前没有跟她商量,双方僵持了几天,但后来她还是将户口簿交给我去迁户口。
       大兴安岭毕竟路途遥远,加上又是高寒禁区,不少人望而生畏,林业工人的光环,吸引的也只是象我这种去农村插队落户的人。但也不是所有分配去插队落户的都愿意去大兴安岭。我们班插队落户的有十几个,但去大兴安岭报名的是三男一女四个同学。当时杭七中六九、七O两届共有十六个毕业班,去大兴安岭报名的有五、六十人(后来实际去的是四十多人)。这个招工报名是在全市各中学铺开的,报名的恐怕会有几千人。为了更好地做好组织工作,以表达杭州知青去大兴安岭的心愿,经市有关部门牵头,成立了一个临时性的机构——杭州市知识青年赴大兴安岭联络站。我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代表,被杭七中推荐到这个联络站工作。于是在我赴大兴安岭之前的三、四个月里,有许多时候是在这个联络站里度过的。
       联络站虽然是一个临时机构,但按当时的一套,也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所以联络站里也派有军代表和工宣队员,其他还有大兴安岭招工团的人员和各校的知青代表。联络站一开始是在与当时市委大院一路之隔的柳莺路上的一幢小楼的一楼,有几间办公室作为活动场地,以后又迁至青年路上青年会里的二楼(联络站里的军代表就住在这里),直到联络站结束其使命。当时,杭州总有好几千知青报名去大兴安岭,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迁移,涉及到许多复杂繁重的工作,肯定有官方的组织领导,我们的联络站只是协助做好工作,象我也就是做一些与几个学校的联络沟通工作。但也不容否认,那么多的知青能够有条不紊地去大兴安岭,这个联络站也是有功劳的。
       1970年10月14日下午,在喧闹的闸口火车站,杭州第一批赴大兴安岭支边的知识青年坐满了整整一列火车,踏上了北上的征途。我相信每个人当时的心里一定是酸甜苦辣、五味陈杂的,不知道今后是什么命运在等待着我们。我也在这列火车上,它将载着我们开往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即新林林业局)。10月19日,我们的目的地到了。火车自南而北,每到一个小站(即一个林场),便甩下两节车厢,那些当时非常陌生的地名,若干年后变得是那么熟悉:塔源、前进、新林、大乌苏、碧洲、翠岗、直至最北面的塔尔根。我是在塔尔根跳下火车的,那里的冬雪已经积得很厚了。当年到塔尔根林场的杭州知青共有130多人,分别来自杭七中、杭九中、杭十一中、开元中学、铁路中学等六所学校。随同我们去的还有一位杭州的工宣队员。所有的杭州知青被编为一个连,在场部集中学习、劳动了一个月,然后再分到各采伐工段、贮木场、汽车队以及房产、后勤等单位,女知青还单独组建了一个女子养路连。那位工宣队员直到我们都分配到各个单位后才回杭州。我被分配到贮木场上班。我在那里推过小平车,在传送带上卸过材,在楞场里赶过楞,还在食堂做过饭等,干了四年后于1975年1月被调到林场的党委办公室(也称政工组)当通讯干事,一直到1979年4月调回杭州。
       杭州到大兴安岭的第二批知青是在我们离开杭州的一周之后从闸口火车站出发的,他们落户于大兴安岭的呼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7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23: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百七十五篇作者:湖州知青 灵子  
          大兴安岭的冰雪
       刚到大兴安岭,特别稀罕那儿的冰雪。
       雪花漫天飘洒,用手接着,手的温热不一会就将其融化,而落在衣服上的雪花却像是绒花,轻轻一抖便飘落,零下30度,雪花若是一直飘在空中,她会永远保持她那圆弧般匀称施展的花纹,毛茸茸地轻盈飞舞。
       她的洁白无暇,她的飘逸潇洒,她的形形色色,常常吸引我们,有时猫在帐蓬里,透过小窗望着天空凝视许久,欣赏她的婀娜舞姿;有时会冲出去,仰面朝天,享受雪花飘落在脸上的感觉,一丝的冰凉,一揪的刺痛,大兴安岭的雪花有点硬啊。
       大兴安岭的冬天,白茫茫,雪皑皑,冰雪覆盖着四野。
       我们走在大街上,迈步脚下的是雪花落地后被车压人踩,已然形成的厚厚的坚硬的冰,雪花冰与河水结冰还不一样,她花瓣间细微的空隙,任凭外来的强大挤压也无法将其密合,走在雪花冰上不会觉得很滑。道两边各有一条被滑出来的冰道,很窄,仅一脚宽,见当地的小孩在上面出溜,咳,比走路快多了,我们也试着去滑,练了几次,我们也能滑行上街了。
       大兴安岭最低温度零下50-60度,河床着底冻,成了个大冰块,远远望去一片白净,在这儿看不到家乡那活泼好动的河水,见到的是冬眠了的仿佛一面水镜的河面。
       休息日闲着没事,我们有时会去甘河,在阳光的照耀下冰粒剔透,闪闪发光,刺得眼睛发痛。很奇怪,河床不是平直的,而是凹凸着的,她的凹凸有风的作力,也有温差使得几融几冰后形成的凹凸。我们穿着棉袄棉裤加棉大衣,头带棉帽脚套着大头鞋,熊瞎子一般,倒是不怕摔,小心翼翼地爬上凸,一出溜滑向凹,通常到了凹处已是四仰八叉,嘻嘻哈哈地反复着来回,反复着凹凸。
       现在的冰雪更有说道了,成了一大特色景观,雪雕、冰雕吸引了许多游客。按捺不住选择冬季去哈尔滨去北极村游玩的驴友更是络绎不绝。
       相约冬季去看雪,多么向往着的......每每看到巍网网友上传的大兴安岭雪景,都会揣着对第二故乡的深深眷念,含情脉脉地美美地瞅上好一会。
   编者发出的感慨:湖州知青是最幸运的,全部被安排在加格达奇各单位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