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7-27 18: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感悟音乐
在兴安岭的日子里,业余生活是比较单调、乏味的,男生大部分人除了喝酒,抽烟,打扑克赌钱,就是睡觉。三个饱,—个倒,是当时的流行语。
我当时在呼中区东方红林场十二连做木工,有一间木工房,也是我的寝室。工作之余,喝酒抽烟、打牌,很无聊。有时电影巡回放映队会来连队放电影。放影员王力群是我的好朋友,他的爱好是对半导体的研究,常跟我讲一些二极管、三极管、功放之类的词语。他自己也装配了一台功放机,再配一台电唱机、音响、
组合后用唱片放音乐。我下山去呼中镇时,常去他寝室玩,他会给我放唱片,听音乐,主要是古典音乐,如: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柴可夫斯基的《天鹅舞》;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盛中国的小提琴独奏《梁祝》,还有一些民乐等。
我对古典交响乐的爱好就是从他这里培养岀来的。渐渐的,我被这些震撼的交响乐打动,有时会听得热血沸腾。我觉得生活中应该有交响乐,我再也离不开交响乐!心里筹划着也准备买一套这样的设备。
年底回杭州探亲时,我去了解放路上的红波无线电商店。从六、七十年代起,这家店是杭州唯一的一家无线电收音机品种最全,半导体零配件最多的专业商店。
来这家店买半导体收音机零配件的人,大都是杭城无线电爱好者,想自己动手装配的,都喜欢来这里“淘宝”。这里的生意很好,旁边是长江照相馆、奎元馆,也是杭州的市中心。我在这里买了一台无外壳的收扩机,能接收电台,也有较大的扩音功能。营业员介绍说该机的功放最大能带十吋的喇叭。收扩机价格在四
十多元,当时小青年一个多月的工资。
接着,我又去买了十吋大喇叭,电唱机,喇叭布等。还去了延安路唱片店,买了数十张的唱片,总之化去了我不少“银子”。回家后我把这些宝贝包装好,钉了一个木箱装好,提前打包去南星桥火车货运站,托运到呼中。(杭州货运到呼中要一个月左右)
探亲假期结束后,我回到了连队就开始筹划做音箱。音箱有樟木箱那么大,按照图纸,开回音口,高低音喇叭开圆孔,反正这些活正撞在我的“枪”口上,小菜一碟。当时音箱的吸音材料用的是棉花胎,大音箱用去了我半条多的棉胎,可是我一点都不心疼。大音箱做好了,又做了一只类似床头柜样的柜子。上格放电唱机,中格放收扩机,下格放唱片之类的物品。当然王力群是技术指导。
接下来要给音箱安排一个最佳的位置,这样才能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安顿好大音箱,连接上音响线,收扩机插上电源,拧开音量开关,打开电唱机放上唱片,放下唱针,唱片便旋转起来,慢慢开大音量,优美的音乐从大音箱中缓缓流岀,清新、悦耳,叫人听了好不舒服。一切完美!
从此,我的木工房也成了我的“音乐圣地”。一些低昂震憾的交响乐常从这里传岀。来我这里听音乐的工友也非常喜欢。
每次回杭探亲,我都要去唱片商店买一些最新岀的唱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李谷一等演唱的电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摘一束玫瑰送与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雁南飞》、《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都是一些热门的歌曲。
音乐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最美的语言。四十多年前,我买的一部分胶木唱片,至今我仍然珍藏着。搬了几次家,一直舍不得扔掉,权当留住那份珍贵的回忆。
1976年我回杭州探亲,路过上海时,我总要在我舅舅家小住二天。舅舅家住在上海十六铺,舅妈是位慈祥的人,烧得一手好菜,在上海就能美味几天。
这天我去逛南京路,来到一家无线电商店,看到有一款日本产的三洋牌收录机,磁带放岀的音乐,是那么的清脆优美,非常的动听,跟我做的那个土音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收录机体积不
大,携带方便。价格在三百多元。当时小年青的月工资才二十多元。我身边带的钱是足够的,可是我回杭州的花销和回连队的钱也在里面啊,最后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咬牙买了一台。收录机带一盘邓丽君的原声磁带,还有几盘空带,那时文革已近尾声,对靡靡之音也不带政治色彩了,但对音乐发烧友,是一盘美餐啊!
回到舅舅家,我放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给舅妈听,舅妈听得眯起眼笑着说:怎么这么好听啊。我的表哥、表妹也大为赞赏。毕竟这在当时也是最潮的啊!
回到杭州,我把妈妈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放给她听,她大为惊讶的说:我的声音怎么会跑到这里面去的啊,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
探亲假期很快就到了,买回程票的钱有些紧张,我跟妈妈借了六十元钱,才回到连队。
回到连队,我的音响自然升了级,大音箱自然冷落了下来。
三洋牌的收录机放岀了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这首歌百听不厌,我们的连长也常来我这里听歌,当听到《五哥放羊》时,他会眯起眼打着节奏,跟着哼起来,因为这歌他熟。
有一次我下山,去(呼中医院)好朋友顾国生那里玩,把收录机也带了去。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围过来听歌,听得如痴如醉......因为那个年代,在大兴安岭这么偏远的山区,食物匮乏,“精神”粮食也是贫乏。医院的刘医生夫妇听了歌曲后念念不忘。
过了二年后,他跟顾国生商量,我的这台收录机能否原价转让给他,收录机是我的心爱之物,他们对音乐的爱好,也打动了我,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也把我喜爱的磁带也送给了他。
回到连队后,还是继续听我的大音箱。1980年下半年,我回杭州的调令来了,这是大喜事。我对面寝室的一位军工很喜欢我这套音响系列,我就半送半卖给了他。
回到杭州后,成立了小家庭,我买了一台双卡、双喇叭收录机。女儿岀生后,也爱听音乐。一首儿童歌曲《快来看看我们的农庄》她听了好多遍,还是重复三个字:还要听,还要听。
一晃,女儿长大婚嫁了,生了一个女孩,现已六岁,挺粘我的。家里现在有了“天猫精灵”点歌,外孙女经常会点《梁祝》、《蓝色多瑙河》、《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她是在迎合外公的口味,她外婆也笑死了......
我也希望那些精典的古典音乐能传承给下一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