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45|回复: 0

《福建知青》杂志-32期(电子版一)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553

帖子

20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0240
发表于 2019-2-13 1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90121170810_爱奇艺_副本.jpg


知青“过去进行时”方略的历史经纬

——纪念毛主席知青“再教育”指示五十周年
重温列宁对苏维埃“青年工程”的考量与主张

《福建知青》编辑部

201812
    发生在共和国大地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给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哲学与伦理出了一道超“歌德巴赫”水平的圣题。知青“过去进行时”——“再教育”,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社会工程与历史经纬的“蓝图”?它在新中国社会主义“万世基业”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它是“历史倒退”还是“革命步骤”? 是“历史使命”还是人为渎职? “再教育”方略,它给一代学生青年是“奋斗的青春”平台还是“失落的人生”困境呢?……国人很是争论,堪比当年疾风暴雨的土地革命时期,对湖南农民运动是与非、“好”与“糟”的争论。
  争论是必然的,争论充满着各阶级的人生哲学与品格、意识与意志。脱离社会主义“历史使命”与“时代课题”、脱离当年实际的环境、条件,以旧社会习俗、观念和西方“普世价值”和“个人得失”的眼光做衡量标尺的只能得到“形而上学”和“实用主义”的解读。作为崇尚共产党人“万世基业”的人们只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和境界,用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神圣纲领来观察、透析知青“过去进行时”才是天经地义的正确思维。
  无产阶级“万世基业”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开拓“劳动者”天堂的“社会工程”、“社会文化”,事关“百年大计”的“青年教育”工程,曾有过许多系统的战略性考量。面对旧社会遗留的旧学校的“政治生态”、“思想生态”、“教学生态”他主张,如:
  “旧学校总是说,它要造就知识全面的人,…… 我们知道,这完全是撒谎,因为过去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维持的基础,就是把人分成阶级,分成剥削者和被压迫者。自然,贯串着阶级精神的旧学校,也就只能向资产阶级的子女传授知识。这种学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根据资产阶级的利益捏造出来的。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教育工农的年青一代,倒不如说是对他们进行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训练。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
“旧学校是死读书的学校,它迫使人们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塞满了青年一代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
  “旧学校培养资本家所需要的奴仆,把科学人才训练成迎合资本家口味来写作和说话的人。因此我们必须废除这样的学校。
  “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只要工农还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只要学校还操纵在地主和资本家手里,青年一代就仍然是愚昧无知的。
“这就是你们在教育、培养和发动整个青年一代的事业中应当执行的任务。你们应该是千百万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的带头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成为这样的建设者。不吸收全体工农青年参加共产主义建设,你们就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摘引自列宁《青年团的任务》)

  习近平接手党的全面工作以后,在考察学校的“教育与教学生态”时触景生情说:

“‘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习近平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话)

     习近平俯瞰共和国“政治生态”,回忆七年知青岁月时,语重心长深情感慨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列宁对“苏维埃”必须重建属于无产阶级自己的学校的思想与主张,习总对共和国“立党初心”宣言,十分精辟,令人惊叹与震撼。领袖们的眼光与境界、见识与论断是我们观察、掂量、思考与检验知青“过去进行时”方略的历史经纬底蕴。也是认识毛主席“再教育”指示的一把金钥匙!展开知青“再教育”历史“蓝图”,我们深感广阔天地是一所伟大的知青大学!一所崭新的无产阶级自己风格的学校。它深藏“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创建全新世界的哲学与真理的大学!再教育的“知青之路”是年轻一代 “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改天换地”建设工程;是荡涤旧社会污泥浊水的“社会工程”!是探索突破中国历史“周期率”,克服和避免共和国重蹈“十月革命故乡”所发生的颠覆性大曲折之悲剧,以托起社会主义“今天的‘中南海’的太阳”的“青年成长”工程。国人们,应当透视“再教育”闪光的灵魂,珍惜光荣而神圣的经历与“经风雨见世面”奉献青春的战斗。


微信图片_20190213111643.png

纪念毛主席知青“再教育”指示
发表50周年座谈会举行
《福建知青》杂志 通讯员

图片1.png

全国各地知青代表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举行纪念知青“再教育”五十周年座谈会

    20189月下旬,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青年部在山西吕梁山区汾西县举办了“弘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爱心捐赠图书公益活动后,又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知青团队及老知青代表100多人到陕西延川县梁家河进行了参观学习,并举办了纪念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指示发表50周年座谈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青年部部长郝海彦、梁家河村原党支部书记石春阳到会。座谈会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青年部副部长刘平主持。参加座谈发言的有刘宝元、孙成民、龙正平、葛元仁、云开庆等。福建知青党生、刘必超出席座谈会。

图片2.png

延安精神研究会青年部副部长刘平(右)主持会议,梁家河村原支部书记到会讲话

  石春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深情地讲述了习近平自19691月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插队,到19759月离开梁家河,在近7年的时间里,在艰苦的劳动和生活中,与梁家河的父老乡亲结下的深深情义;讲述了习近平10次提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梁家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为改变梁家河落后面貌发挥的重要作用;讲述了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全村人都依依不舍,家家都送给他的礼物,写上祝福和希望,表达难忘的心情;讲述了习近平1993年和2015年春节前两次返回梁家河的难忘时刻。会后,石书记又带领大家观看了村史展览,参观了当年习近平住过的窑洞等。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历史照片,真实原始的资料,生动感人的故事,共同的知青经历,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更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提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伟大意义;更坚定了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砥砺前行,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3.png

出席座谈会部分代表的发言摘录

发言之一

不忘初心、矢志前行

图片4.png

刘宝元(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原人民日报老干部局局长)

到梁家河村参观后,习近平的知青经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我们广大知青的优秀代表,是从共和国摇篮中成长起来的杰出领袖,也是我们广大知青的骄傲。
上山下乡的经历和知青情结,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人共有的,同时也对共和国的命运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从毛主席提出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广阔天地、终身难忘”,使我对知青上山下乡有了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思考。
在后知青时代,全国各地知青成立许多文化研究会和社团,组织了各种知青活动,出版了各类图书和杂志,都是自发的记录了这一历史阶段和人生的历程。其中绝大多数、绝大部分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的知青文化,是我们广大知青亲身经历的写照,记录的是时代的印记,反映的是融入了我们青春、热血和生命的知青情结。
我们下乡时豆蔻年华,风雨历程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中留下了难以割舍的记忆。我认为,我们的知青经历有苦有累,有磨难,有不平,艰难困苦磨砺了我们,造就了我们,影响了我们的一生。难忘的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留下的深刻印记,日久弥坚,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给我们更多感悟,更多的思考。

图片5.png

一、心系国家,知青的命运是和共和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共同的知青经历,凝聚了广大知青强烈的家国情怀。当年,我们响应毛主席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安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这一代知青是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奉献者,是和共和国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荣辱与共的。广大知青的奋斗和奉献,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为自己走过的路、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感到骄傲。我们是党和国家放心的一代,完全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一代,是攻坚克难的一代。今天,共和国雄伟的大厦,有广大知青的一份功劳。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我们顾全大局,不懈奉献,表现出我们知青身上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优秀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我们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让敌人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成为泡影。我们应该以此引为自豪。

二、情系人民,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坚定的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
    这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广大知青是在我国农村极度贫困与落后的时候上山下乡,和广大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的。艰苦的劳动和生活,与乡亲们建立了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我们才真正了解了国情、理解了生活、锤炼了意志,培育了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一经过历练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使不少当年的知青成为共和国的栋梁之才及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广大知青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平凡劳作,默默奉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以往,我们能健康成长,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正因为坚持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展望未来,要想不忘初心,永远坚持人民立场,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永远和工农群众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道路。这是不改变颜色的可靠保证。尤其对于青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正是缺乏对劳动人民的这份思想感情,缺乏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因此非常需要补上这一课。
我们上山下乡这段经历,接受了广大劳动人民无私的爱,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直朴善良、正直正义,密切了我们与他们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十分宝贵的,她坚定了我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宗旨的信念。这种感情是多么的重要和珍贵,她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现在,各地知青纷纷重返第二故乡,看望那里的乡亲,想着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那里是我们知青成长的沃土,那里的乡亲是我们最宝贵的老师和良师益友。这种割舍不断的情意,使我们心中始终想着人民,时刻也不能脱离群众。牢记初衷,尊重这份感情,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走下去。对祖国的山川、大江大河,我们广大知青深深地眷恋着。家国情怀,这是我们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一课。

三、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增长了才干,成为共和国的栋梁之材
    上山下乡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残酷的。远离父母。稚嫩的双肩,担负起命运的承载,艰苦的环境又是对生命的考验,生活中却有许多的磨难和不平,有许多的委屈和不得已,但是我们挺过来了,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坚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忍辱负重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锻炼了我们不畏艰苦,特别是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这对我们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无论是承担家庭的重担,还是克服艰苦创业的艰辛,在追求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精神都得益于此。我们是历经磨难取得成功的一代人,是了不起的一代人。

四、患难见真情,共同的知青经历,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的团结友爱,荣辱与共的感情纽带,更是经历了时间、岁月的考验
    在艰苦的劳动中结成的友谊是纯真的,这种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共同的命运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情同手足,如兄弟姐妹,天下知青是一家。经常聚首在一起,永远充满着情谊和朝气。知青之间没有利益之争,没有功利色彩,多的是一份人间的真情,难能可贵。不是小我,而是大爱,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大度宽容。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立的这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现在我们多么需要这种关系,这种感情。这种真情同样需要发杨和光大。
  回顾50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父母。我们也老了,回顾过去的岁月,我们应该不计小我,应该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遗憾总是有的,困难也是有的。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困难,多一些理解,多给人帮助,多一些健康向上的力量。让我们知青这一代永远无愧于时代,永远是蓬勃向上的。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这就是我们对50周年美好的记忆。

发言之二

决策知青上山下乡的初心

图片6.png

孙成民(四川开江插队知青、省社科院研究员)

我们在梁家河座谈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50周年,意义更加深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我认为,知青上山下乡的“出发点”“路线图”“方向盘”,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决策的“初心”。

一、不忘初心,就不能忘了知青上山下乡“出发的缘由”
知青上山下乡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一项重大工作,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出发的“缘由”主要有四点:一是缓解就业压力,充实加强农业基础;二是培养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建设新农村,缩小三大差别;四是屯垦戍边,建设和保卫边疆。这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决策知青上山下乡“初心”的内核。不能忘记“出发的缘由”,这是正确认识、研究和评价知青上山下乡的基本前提。如果不从当时基本国情和所处国际环境出发来看待问题,不从国家全局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而是站在片断经历、个人得失、碎片资料的立场去谈见解、作研究,就有可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甚至结论上误判。

二、不忘初心,就不能忘了知青上山下乡“走过的历程”
知青上山下乡,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年,大致经历了前后27年时间。在这样一个纵跨两个时期且在复杂特殊背景下推进的知青上山下乡,必然表现出阶段性的重要特点,也必然表现出连续性的基本特征,它是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的一个显著表现。
毋庸讳言,不同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在工作重心、政策措施、动员安置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差别而且有的是重大差别。特别是“文革”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在内外背景、现实环境,以及一度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等方面,所显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更突出一些,也出现了更多一些的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应否认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只看到知青上山下乡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重要区别,而看不到或视而不见不同时期的密切联系,这也是片面的。知青上山下乡不同时期的密切联系,不仅指时间、空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更重要的是指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基本动因、发展方向、主要政策、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如党和国家对广大知青一以贯之地寄予着期望,知青安置政策在延续中得到逐步调整与发展,编制实施一项善始善终的上山下乡总体规划等。
事实确是这样,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发展历程中,党和国家决策知青上山下乡的初心,不仅表现在不同时期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文献之中,而且体现在不同阶段党和国家矢志不渝地坚守这一初衷的实际行动之中。不能忘记“走过的历程”,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从本质上看,都是属于中国共产党延绵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都是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关于“知识青年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思想的基本内涵,它们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三、不忘初心,就不能忘了知青上山下乡“创下的业绩”
19395月毛泽东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至今已近80年了,1955年底毛泽东作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已有60多年了,1968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也已整整50年了。80年风雨兼程,80年薪火相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知识青年沿着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义无反顾地走在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前列,与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知识青年到农村与农民大众相结合,是“五四”以来中国知识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发动群众、培养青年、壮大力量、克敌制胜的重要历史经验。新中国建立以后,面对百废待兴特别是贫穷落后的农村和农业,党担负起了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为适应农业合作化高潮的需要,也为适应后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针对“文革”运动爆发出现的新情况,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前所未有的知青上山下乡高潮在全国掀起。广大知识青年紧紧地跟着党,视农民大众为“衣食父母”,视国家利益为最高需要,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到农村去与农民大众结合,为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能忘记“创下的业绩”,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知青上山下乡,坚持与工农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成长了一代对党忠诚、为国分忧、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知青群体,成全了知青群体为改变祖国农村、边疆落后面貌作出的历史贡献,成就了知青群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征程中镌刻的块块丰碑。
不忘初心,方能坚守初心。坚持理想信念,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坚信自己走过的道路,坚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助力加油,这就是我们对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指示发表50周年最好的纪念。

[发言之三]

从梁家河看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图片7.png

龙正平(广西柳城插队知青,全国知青文化产业联合会柳州联络站站长)

来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地方——梁家河,让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经受过不同磨砺的老知青再一次找到了相同的感受:毛主席指引的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一、知识青年只有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付之中国革命实践,才能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中国革命才会取得最终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入农民群众当中,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一论著,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的光辉论断。他又亲自走到安源煤矿工人群众中间,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人武装。他亲自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开辟出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道路。而陈独秀、李立三、王明之所以犯“右”的或“左”的错误,根本原因就是严重脱离工农群众,严重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当教条。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是对的,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对的。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内提出和倡导、并且是中国共产党内实践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第一个知识青年。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量的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实践无不证明,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道路,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线,就是看他是不是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知识分子如果不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论断是无比正确的。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需要而实施的战略决策
新中国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下成立的。她宣告了中国人民备受西方列强压迫、欺凌的百年屈辱历史的终结,宣告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临的不是金杯美酒,更不是歌舞升平,而是饥不裸腹、衣不遮体,是一穷二白!还有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过鸭绿江的战争叫嚣!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一直处在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重重围堵、封锁之中。我们非常明白,他们是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是的,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人家就是不让你过,就是要重新骑在你头上作威作福。怎么办?是把千百万革命志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拱手相让,重新仰人鼻息,重新当他们的奴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回应了他们的挑战,坚强地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图。知青上山下乡,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1955年毛泽东同志作出“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到1962年党和国家把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作为一个方向的决定,涌现出一大批象董加耕、侯隽、邢燕子那样的有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为党和人民担当起改变农村一穷二白面貌的历史重任。正如毛泽东同志教导的那样:“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现状,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可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要用我们的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这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高度提出的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我们这些学生娃,到了农村,通过艰辛的劳动生活,才找到了自已与农民的差距,才认识了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些最基本的国情,才明白了我们这一代知识青年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再教育”促使我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就是一所大学校,贫下中农就是我们的好老师。习近平从一个不到16岁的知识青年,成长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无不是在艰难困境中磨砺出来的。这为他成长为我们党的领袖,打下了坚实基础。正是艰难困苦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了升华,使广大知青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和压舱石。说明“再教育”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非常重要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对青年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全国各级党组织选派一批批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担任“第一书记”,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农业创业就业、到边远地区支教,都是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知青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具体体现。虽然,今天的上山下乡与当年我们的上山下乡形式不一样,内容不一样。党坚持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方向是不变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上山下乡,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锻炼和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
我们坚信,坚持和发展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后继有人,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献身共产主义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这是我在纪念毛主席“再教育”指示发表50周年之际的一点体会。

[发言之四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看青年运动的方向

图片8.png

葛元仁(山西夏县插队知青、高级工程师)

当年,习近平同志响应毛主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走上了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迈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第一步,在梁家河度过了7年插队生活。他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说出了我们每个知青对第二故乡的感受。因这个学问是包括了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等等各个方面的一本无字的大书,而且是学校里没有一本教科书给你讲的学问。
他在2003711日《之江新语》之《路就在脚下》中说:“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习近平在梁家河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取得了农民的信任,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为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做出了很多成绩,受到了村里乡亲们的赞扬。说明了知识青年只有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能发挥“先锋队”的作用,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

图片9.png

正因为他有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生活,了解了国情民情,所以后来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表达了他心目中对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所以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后首先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校正了改革开放的航向。
现在,面临要解决“三农”问题,要使得没有脱贫的农民尽快脱贫,只有像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年大批农村知青干部那样,深入农村,深入农民之中,了解农民的利益所在,结合实际情况,苦干实干,使得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正因为习近平有了7年在梁家河知青生活这碗酒垫底,所以能够在国内外风云变幻中镇定自若,坚持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勇前进。
在座谈会上,还有江苏知青团体负责人云开庆等同志先后发言,充分表达了广大知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党爱国、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知青虽然年龄大了,仍要发扬不懈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片10.png

江苏知青代表云开庆

图片11.png

福建知青刘必超(左)党生(右)出席梁家河纪念毛主席“再教育”指示50周年座谈会

图片12.png

出席座谈会知青代表欢聚一堂纪念知青“再教育”五十周年合影

(本文由北京插队知青、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青年部副部长刘平整理,《福建知青》杂志社汇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