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戴望天

诗作名篇

  [复制链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10: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613、静夜思     
唐诗篇名。五绝。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六。为诗人自制乐府诗题,《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亦收录此作。全诗共四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生动入微地刻画游子的思乡之情。信口而成,不工而工,清新隽永,妙造自然,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明人钟惺评曰:“忽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唐诗归》)沈德潜亦云:“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唐诗别裁》卷一九)是妙绝古今、广传人口的思乡名作。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10: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10: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5: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614、春思     
唐诗篇名。五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六。全诗共六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运用比兴手法,描写女主人对远人的思念。情与景妙合无间,刻摹思妇心态生动入微,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民歌特色。“春风”二句脱胎于南朝乐府名歌《子夜春歌》中,“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句子,抒写思妇对远人不归,独宿孤眠的哀怨,凄婉动人,亦可如萧士赟所说“末句喻此心贞洁,非外物能动”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六),解为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5: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
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5: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注释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三:

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

南北朝: 佚名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8: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615、子夜吴歌四首     
唐组诗名。五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六。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收有《子夜歌》四十二首,《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旧唐书•音乐志二》曰:“《子夜》,晋曲也。晋有女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多为男女幽会和相思之辞。《子夜吴歌》题承《子夜四时歌》而来。共四首,两宋本、缪本题下俱注春夏秋冬四字,每首复标春、夏、秋、冬。体制由《子夜四时歌》一首四句衍为六句。第一首言秦地采桑女拒绝显贵的追逐,第二首描写越地之女的美貌,第三、四首写思妇对征夫的怀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似非一时一地之作。其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通过月夜捣衣的创景描写和秋风撩人愁绪的直接抒发,把妇人对征夫的刻骨思念曲曲传出。写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王夫之曰:“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卷二)对末二句,历来颇有歧见。田同之云:“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沈德潜则曰:“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又言“不言朝家之黩武,而言胡虏之未平,立言温厚。”(《唐诗别裁》卷二)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8: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子夜吴歌四首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⒆,几日到临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4201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879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8: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白话译文

春歌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夏歌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秋歌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冬歌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