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43|回复: 0

姚东古韵--14董杏芳与董义庄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7-1 17: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7-1 17:54 编辑

      董杏芳的发迹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嬗变和上海商埠崛起的一个缩影。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向东是大海》中人物的塑造就有董杏芳子孙们的影子。
  在余姚市三七市镇的幸福村,有一条二里路长的义庄河横贯无择浦和彭王浦,再由浦入江,向东是大海。以汉孝子董黯的四十二世孙、福建转运司提举董添致仕后徙居求贤里的旧宅为中心,宋咸淳十年(1274)以来,700多年的子孙繁衍,河两岸散落了七八个董姓聚居的村落。南有前新屋,北有后新屋,东新屋与东庄居南北两岸,大门头与堰头隔河相望。古老的义庄桥、旺家桥横架河上,闻名遐迩的董义庄就坐落在河的南岸。相对于石步叶氏的上义庄,后新屋董义庄俗称下义庄。
  顾名思义,董义庄是董氏创建的。91岁的董师耀老人告诉笔者,彭王浦西岸有董氏宗祠,建筑恢弘,颇为壮观;堰头有俗称“姬祠”的女祠。设女祠,打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应该是董黯母慈子孝传统思想的体现。在东庄桥头,还有乾隆八年知县倪子本为董晋陛妻周氏立的节孝坊。老人说:“1949年前,每年的正月初一,董姓的男人们都到大宗祠祭拜,回家时领两只大馒头;女人们可进姬祠祭拜,出门发一对素包子。”
  义庄的创始人是后新屋的董杏芳父子。后新屋,曾经是江南地区罕见的城堡式的建筑群,是三七市董氏聚居的最大的村落,如果能留到今天,无疑是江南的“乔家大院”。陪笔者实地采访的陈显忠老人说,他小时候,后新屋四周还有高高的围墙,人们只能从东西南北四个门进入村庄。黑色的双扇大门包着铁皮、钉着圆顶的铁钉,朝开夕闭,不但有门岗昼夜值班,还有更夫巡夜打更。村中有200多户人家,安居乐业,和睦相处,无论雨雪,可以不湿布鞋走遍全村。乾隆四年(1739),董杏芳就出生于这里,其父董羽丰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董杏芳的中年时期往返于东北与上海,以经营南北货、参药掘得第一桶金。随后,其儿子经营大生沙船号并兼营房地产业,沙船号拥有沙船近百号,其规模远远超过镇海的李也亭。董杏芳的孙辈更有作为,他们在上海、汉口、杭州、宁波等地广开钱庄,为当时上海最有名望的九大钱业家族之一。正因董氏有这样一份家业,为兴办乡村义庄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实,董氏的善举远不止是义庄。据光绪志记载,“咸丰间粤寇起,(秉愚)先后助饷十万金。家居以孝悌为本,尝举圣经贤传,切近身心者规勉后进。自奉节啬,而闻善勇为……。子封青,恤孤贫,培寒畯,振灾捍患之事罔不与。道光之十五年全浙大旱,二十三年大水,并发粟行振。粤寇起,集乡兵以卫。”
  后新屋的承志堂俗称“大堂前”,至今尚留半边,主人就是义庄的投资者、董杏芳的第三五六房。据光绪《慈谿县志》记载:“杏芳服贾起家,见义必为。增远祖祀产,刊阖族谱牒,出巨资不稍吝。尝欲仿宋范文正公遗法置义田以赡族属,有成议。遘疾而殁,年七十有四。迄道光之十五年,子秉熙、秉愚、秉恒遵父遗命成义庄。有司以杏芳名闻于朝,旌义行附祀忠义祠。并予‘乐善好施’字样建坊表闾。”清人缪梓撰的《承志堂义庄记》说,“(杏芳)尝慨然欲举文正之遗规,未及为而卒。副室杭恭人守赠君之训,以勖诸嗣君。嗣君秉熙、秉愚、秉恒等继承先绪,合出缗钱十三万贯,置田三千亩,廪族之邃难者五百余人,人日一升。又为置义塾,贫而无师者,悉就业焉。治屋若干楹,为祀先之室,为讲艺之堂,为贮谷之舍,为治事之所皆备。经始于道光之十二年,蒇事于道光之十五年。甚矣,赠君之好行其德,而嗣君等之善成厥志也。”董杏芳卒于嘉庆十七年(1812),有成议的义庄因其去世而搁置。
  道光十二年(1832),在董杏芳逝世20周年之际,杭氏夫人主持家庭会议,会上杭氏所出的兄弟三人达成共识,三年后(1835)终成义庄。义庄亦名承志堂,含秉熙、秉愚、秉恒和四房之子长青继承父祖遗志之意。董氏义庄规模为甬上第一,有书塾3所,田2310亩,山14亩。义田遍布半浦、三北等地。据董师耀老人回忆,他年轻时在义庄道地晒谷,当时拥有运粮的百官船五艘,义田已号称万亩。每到稻谷入库季节,插着“董氏义庄”旗帜的船队,浩浩荡荡地由无择浦或由彭王浦进入义庄河,埠头热火朝天。
       义庄善举,历来是宁波商帮的佼佼者所为。自大名鼎鼎的《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首创义庄以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名言妇孺皆知,历代效仿范公的大有人在。尤其在十九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不忘回报社会,各地义庄如雨后春笋。义庄大多侧重于宗族内的扶贫帮困、助学助考,如董氏承志堂大厅抱柱联所述“为鳏寡孤独废疾有恙育幼养老”。据光绪志记载,自乾隆廿六年至光绪廿三年的136年间,慈溪全县在官府登记的义庄(包括义田、义塾)有27处,其中有田10295亩、地962亩。有的义庄还另设义仓,规定专门用作本邑的“荒歉济赈”。由此可见旧时乡贤的道德情操。
  义庄是旧时代儒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的具体实践。治国以齐家为基础,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以减轻国家负担为目的,正如缪梓所叙,今董君一举而出巨资十余万缗。岁养族人数百余人,可不谓难矣。且国家之生齿繁矣,朝廷之度支有额矣,其博施济众不能不为尧舜病,势无如何也,使一邑之富厚而有力者,各厚其族如董氏,则天下之民无冻馁者矣。”义庄的意义就在于此,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官府的支持和保护。董杏芳被附祀忠义祠,义庄前立“乐善好施”牌坊,即是官府为弘扬善举、鼓励先富起来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的举措。
       旧时的义庄是值得怀念的,创建义庄的人们是值得尊重的。窃以为,以义庄为代表的民间慈善业,到今天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原载《宁波日报》2012年3月24日A5版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桥工涛哥 + 10 范文正公的忧.乐观深得人心!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