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00|回复: 0

姚东古韵--18石步古村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7-6 18: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7-6 19:05 编辑

  村口的古樟,依旧郁郁葱葱;树后那座经嘉靖、万历、同治和近年几度重修的石步庙,还是香烟缭绕;那条山溪,多少年来流水潺潺,长年不息。据说,当年居住溪西的叶氏在溪上按步距铺设了十六块可立双脚的石块,供村民跨踏过溪。这种石步磴是江南山区最原始、最古老的桥。过溪以石为步,久之,溪西的山村就被称作石步了。这就是余姚市三七市镇石步村(旧属慈溪县)。据族谱记载,叶氏自北宋庆历间到此定居,快1000年了。
  石步,自古以杨梅名声远播。尤其是石步的荸荠种杨梅,更是妇孺皆知,从古到今都是馈赠亲友的上品。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吃到红顶商人、慈溪严筱舫送的石步杨梅,赞不绝口。还有那首流传久远的民谣“睏黄山,坐石步,再要快活祝家渡”,也让石步耳熟能详。
  30多年前,应单位同事的邀请,我第一次到古村。记得进村后一直是一条沿溪的弯弯曲曲的上坡路,卵石高低不平,自行车不好骑,只能推着走。到同事家洗把脸,又继续沿着卵石路上山采摘杨梅。吃中饭时,那碗切成小段、填满碎肉、咸齑汁烤的瓠瓜,绿色的瓠皮都烤皱了,香气四溢且咸淡适中,让我胃口大开,一直记忆至今。
  如今的石步小学是叶家祠堂旧址。据村里叶长根老人回忆,过去祠堂也曾气象恢弘,金碧辉煌。前后两进加两厢房的格局,设有戏台。头进五间,悬挂“叶氏宗祠”的门额,后进是三统间的享堂,正中挂着“天叙堂”,两边是“进士”、“文魁”、“状元”、“翰林”之类的匾额,足足20多块。靠墙壁又有许多石碑。祠堂门口的道地置有四对旗杆夹。旧时,作为光宗耀祖的一种形式,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族人才可以在祠堂门口立旗杆。石步叶氏人才辈出,这从三进堂等老宅里的官报可以看出。只是这些官报在时光的侵蚀下,字迹漫漶、支离破碎,只能依稀读出“钦命”、“捷报”、“高中”等字,无法完整辨认,倒是叶家大屋堂前的官报还算清晰:“贵府老爷叶华春高中甲辰科,会试中式第四十二名准立”。光绪《慈谿县志》记载叶华春是“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孙毓桂榜,贵州知府”。笔者仔细查过光绪志,仅清代,石步叶氏中举的还有:叶采异,康熙九年武进士,曾任淮安卫守备;叶四聪,雍正元年举人,曾任两淮中正场盐课大使;叶维藩,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曾任盐运司提举;叶意深,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江苏金匮县知县。民国时期乃至1949年以后,也有许多知名人士:下门头的叶嘉兴,曾任上海市工商联主席,是旧上海十八大亨之一。叶意深的孙子叶咸元,曾任化工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此外还有50年代、70年代两度出任慈溪县人民法院院长的叶国标;临海县武装部政委叶森,都是石步人。
  叶森,又名叶正标,三五支队的老战士,当过台州军分区政治部的文化科长。我在360医院住院时,他正好住在我隔壁,从乡音中了解到我是他老乡,主动与我聊天,尽管年龄相差一半,还是很讲得来。他给我讲过何克希在南京军事学院读书时的许多逸事,他知道我喜欢看书,专门从家里拿来一套线装书《今古奇观》,当时这是禁书,很难得看的。记得上世纪的80年代初,我在丈亭上班,有一天早上路过三七市,远远看见一个白头发的军人,好像是他,由于急着要上班,自行车没有停下来去打一个招呼。
  今天的石步,几乎找不到卵石路面了,卵石砌筑的老房子也大多被改造成现代的民居。好在安雅堂、三进堂、叶家大屋等老宅还比较完整,马头山墙、砖雕或石雕的台门、精致的石窗、墙内的石板道地、花格门窗,尽显老宅当年的辉煌。
  安雅堂坐西朝东。据光绪志记载,道光初年,乡绅叶俊秀懋迁起家,建造了前后两进、有上下书房的安雅堂。叶俊秀去世较早,其长子叶封孝顺母亲,抚养幼弟,还着手筹备建义庄。不料英年早逝,临终给三个儿子维新(字子怀)、维元(字子才)、维翰(字子芹)留下话,要求儿子们替他完成善举。于是,叶维新率两个弟弟,出银六万两建成义庄,官府建义行坊”予以表彰。光绪志有叶维新的事迹:“叶维新,字子怀,封子。封没维新尚少,慨然以继述为己任。与弟维元、维翰成义庄,族人至今德之。生平重然诺,有节概,济困乏无吝色,读书明大义。尝浚无择浦数百丈以通舟楫,又造桥便行旅。饭佛禅院寄旅榇屋宇湫隘,撤而新之。德润书院先觉堂之建,并预其事。以道光十五卒,年仅二十有九。循例授府同知改捐郎中。”县志告诉我们,叶维新短暂的一生,浚无择浦、造桥铺路、修德润书院、建寄旅榇屋宇、济里人困乏,做过无数好事。以至族人至今仍称道不已。
  叶家大屋坐北朝南,其占地面积要比三进堂、安雅堂都大,由主楼、东西厢房组成,正屋三间,间架很宽,堂前统块的阶沿石长达4.8米,两边也有3.9米。厢房各五间,四周圈以马头墙。大屋的主人叶国标告诉过我,其上代太公懋迁起家,家族中有许多做生意发迹的传说。高祖父叶庆隆生于嘉庆二十四年,因吸食鸦片使家道中落,大屋一度典给王家,所以当地人又叫王家大屋。光绪初年,曾祖父叶麟祥(号生阳)迫于生计,经亲戚介绍到山东龙口撑船。一次,运货物到宁波,正逢中法开战,曾祖父的货船在镇海遭法舰劫持,幸得在法国人处任翻译的石步族人疏通,才得以放还。曾祖父由此得到东家信任,东家将其独生女儿许配他做外室。东家去世后由曾祖父继承遗产,回老家赎回老宅。叶国标说“太公变卖了龙口的财产后,携山东的姨太婆回到石步,我小时候见过姨太婆,她一生没有生养,对我们小孩很亲热。有一回,山东一个马戏团来石步演出,听到乡音就泪流满面,央求太婆置办了几桌酒席款待这些乡亲。
  叶国标说从未听说过叶家大屋出过做官的人,那么官报所说的叶华春究竟是谁呢?对此,笔者专门去查阅了光绪《石步叶氏宗谱》。原来,叶家大屋的主人为叶世儒的十八世孙叶思聪(号君山)的后人。叶思聪为明嘉隆年间人,生有四子,叶华春为其次子叶春盛的七世孙,而叶国标为叶思聪的幼子叶春载的十二世孙。换句话说,叶思聪是叶华春的八世祖,也是叶国标的十三世祖,同属天叙堂叶氏林十房的棁三二支。
  抗战时期,石步是我党活动频繁的村落。1942年12月,共产党人郑天民、潘祥柏、吴济用三同志受党指派开辟该区,建立了中共慈姚县慈西区委和区办事处(1944年2月改为区署),时年23岁的郑天民出任第一任区委书记。从这时候起到三五支队北撤,叶家大屋经常作为区委的办公场所。期间,何克希、谭启龙率领的三五支队也常到石步,何克希住上门头,谭启龙住下门头,民运同志住叶家大屋。部队来时,这些老宅的堂前门口还架着机关枪。1945年3月中旬,叶家祠堂召开了慈溪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宣布谢仁安为县长。叶国标说:“抗战时期,我才十三四岁,与民运同志搞得很熟,日本鬼子来扫荡,我母亲帮他们隐蔽在砻谷院阁楼,对此印象十分深刻。”叶国标还告诉笔者,曾任中共嘉兴市委书记的项耿同志是当时的慈西区区委委员。1985年,项耿来慈溪专门到法院询问他母亲的情况,并说叶家大屋是红色堡垒户。
                           原载《宁波晚报》2011年11月8日A27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桥工涛哥 + 10 一村一故事,一姓一传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