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04|回复: 4

姚东古韵—30从二六市集市说起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7-23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7-23 09:24 编辑

  二六市,旧称湖塘下市,逢农历的二四六九集市,旧属慈溪县。
  对于农村集市,最早在800年前的宋宝庆《四明志》就有了记载,当时慈溪县有六市一镇:德门(东)乡有文溪市;金川(西)乡有渔溪市,丈亭镇当时已废;石台(南)乡有大隐、黄墓、车厩、蓝溪四市;鸣鹤(北)乡无市。
  明天启《慈谿县志》记载已有九市:西屿(城关)乡二市,即上横街市、下横街市;东乡有文溪市;西乡有渔溪市;南乡仍为大隐、黄墓、车厩、蓝溪四市;北乡有了鸣鹤市。
  到了清代中叶,集市发展到26个。据雍正《慈谿县志》记载,除天启《慈谿县志》所载九市外,新增了17市,其中县城有上横街、下横街、永明寺内等三市;东乡增加到文溪、洪家塘、长石桥、河头、骆驼桥、庄桥、裘市、横山、青林、流泓桥、费市等11市;南乡增加到大隐、黄墓、车厩、蓝溪、赭山、陆家埠等六市;西乡增加到渔溪、湖塘下、三七市等三市;北乡增加到东埠头、鸣鹤场、沈师桥等三市。
  清末,慈溪全县的集市就更多了,36个市、三个镇。据光绪《慈谿县志》记载,城中增加到四市:上横街、下横街、永明寺前和大街市;东乡增加到11市一镇:文溪、长石桥、河头、骆驼桥、庄桥、裘市、横山、青林、流泓桥、童家、费市和洪家塘镇;南乡共有八市:大隐、黄墓、车厩、蓝溪、赭山、陆家埠、罗江、姜岱;西乡增加到七市一镇:即渔溪、湖塘下、三七市、王桥、祝家渡、上新桥、钟家门头和丈亭镇(恢复);北乡也有六市一镇:是鸣鹤场、沈师桥、裘家、掌起桥、宓家埭、观海卫和东埠头镇。
  由上述史料可见,二六市的农村集市始于清中叶。
  有必要解释一下市与镇的概念。南方的“市”相当于北方的“集”,有约定俗成的市日、闲日。市起源较早,不仅仅是农村的交易场所,而且逐渐成了城的附属设施,筑城必辟市,之所以城后来被称之为城市。镇则是军队驻防地点。《新唐书·兵志》记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宋代时“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宋史·职官志》)。至宋宝庆已废的丈亭镇,显然是曾经驻过军队,与清代恢复的丈亭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至明代,正德《姑苏志》已称“商贾所集谓之镇”,此时,市与镇就功能来说已无区别。清末,镇的规模应该大于市,镇是县、乡以下的一级建置,一般为乡公所的所在地,而市依然是乡镇的附属设施,或者是乡村中居民自发的交易场所。现在的镇以及至今还保留着传统集市习俗的村落,大多都是从古代的集市发展而来的,这从至今幸存的诸如东浦、南浔、西塘、乌镇等江南古镇中可以见到其发展轨迹。
  从历代史志载明的集市所处位置分析,地处交通要道、人口相对集中、依山近水应该是设市的首选条件。因为集市需要人脉,客流量大自然有生意可做,宋代的文溪、渔溪、大隐、黄墓、车厩、蓝溪莫不如此。二六市地处官路与鸡鸣浦的水陆交通要道,北翻塔岭到东埠头镇,南渡罗家渡、城山渡到大隐市,东经王桥市到城里,西越鸡鸣岭到三七市。水路鸡鸣浦(今称魏家浦)从老街穿过,向南注入后江(今称慈江),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便利。
  旧慈溪的农村集市在东乡发展较快,而南乡则起步较早。宝庆元年(1225),当时的慈溪全县只有六市,南乡居然有四市,且四市均处于四明山北麓、前江(今称姚江)南岸,说明当时的贸易主要依托水运,交易最多的也是山货之类。明天启四年(1624)修志时,400年间全县仅增加到九市,在东、西、北乡各仅有一市的情况下,南乡依然四市。对于当时的集市情形,天启《慈谿县志》有专门的记载:“(文溪市)县东十五里,元时此地民物富庶,商贾辏集,有酒楼三座,歌管之声不绝。其货多出西北诸山,麦菽茶笋果瓜竹木之类。为货甚众。市之西北名为贸里。”从天启四年到清雍正八年(1730)修志时的106年间,东乡从文溪一市迅速发展到11市,这里面除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因素,商贸发展日趋成熟也是原因之一。东乡集市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经济史的一角,经济的大环境影响着小集市的兴衰,可以这样说,农村集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集市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它是自然形成的,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开始是临时摊点,生意固定以后就有了固定的建筑,从而形成了店面、街道。交易对象也不仅仅限于商贸,有了固定建筑的街市之后,就有了诸如酒店、客栈、贳器店等服务业,更多的还是手工业,如酒坊、染坊、织坊、木匠店、箍桶店、篷匠店、棕绷店、棉花店、铜匠店、锡匠店、铁匠店等等,前店后坊,边做边卖。从集市贸易的商品来说,主要还是农民自给有余的农副产品,因而它带有农副产品初级市场的性质,依托江河水运的便利,为长距离贩运贸易提供基础。当时的农村经济颇具活力,因而农村集市的发展远比城市要快。从天启四年到光绪十四年(1888)修志时的260年间,县城仅由二市增加到四市,而农村却从七市增加到35市,是天启四年全县农村集市的五倍,这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农耕社会的特色。
  二六市的集市还有一个沿变过程。从集市名称来说,雍正时期称湖塘下市,到光绪年间已改称二六市了。从集市的场地来说,雍正时期的湖塘下市位于鸡鸣山的东麓,是古鸡鸣湖的南塘下的一条沿山老街;到了同治初年,沿山老街毁于兵燹,鸡鸣浦两岸陆续筑起街屋,很快就形成了规模,这就是二六市老街;上世纪的80年代初,因魏家浦(鸡鸣浦)拓宽拆了老街的东街,在老街之北的稻田上建起了农贸市场;世纪之交,农贸市场搬迁到公路(原官路)的南侧,一直维持至今。集市几次易地,不变的却是十天四市的传统习俗,在很多集市的固定交易日(市日)慢慢淡出的时候,二六市依然顽强地坚守着,农历的二四六九依然是市日,延续了几百年的集市依然热闹。
               原载《宁波晚报》2009年4月20日A14版,原标题为《二六市的古往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9: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下乡的地方,当年我们的知青屋就在老街南面,上街很方便。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40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9
发表于 2022-7-24 09: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前辈问好!我与你的下一代年龄相当,看到你们的回忆文章,总为你们的人生经历所折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发表于 2022-7-25 23: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觉民 发表于 2022-7-23 09:25
这就是我下乡的地方,当年我们的知青屋就在老街南面,上街很方便。

下乡在如此富庶之地,与我们相比,你还是幸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07: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7-25 23:18
下乡在如此富庶之地,与我们相比,你还是幸福的。

可是也很穷,一样窘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