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78|回复: 2

姚东古韵—39潘家大屋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8-1 08: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8-20 11:15 编辑

    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潘家古村,清丽婉约,小桥流水。它位于姚江北岸,旧属慈溪县石台乡十六都。其东南是始建于乾元元年(758)的千年古刹芦山禅寺,西南与举世闻名的河姆渡遗址毗邻。据光绪《慈谿芦江潘氏宗谱》记载:“始祖佰二公,宋授明州录事参军,遂家于鄞之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传至七世祖殿中御史讳汝心,始徙于句章县之芦江中垫。前望则芦霍诸山蜿蜒而环列,后阅则泾浦支河虹贯而蟠绕。”潘氏在此繁衍已700余年,“诚巍然石台乡之一巨族也”。
大凡家族聚居,多会利用水乡的自然资源使四水环绕,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都须走过小桥。小河除了满足生活、消防的需要,还具有防盗护村的作用。笔者走访过的鄞州高桥的新庄、三七市的后新屋、丈亭的胡界等古村,莫不如此。所以有人将小桥、河埠头、村口的大树象征为故乡,尤其那些久未还乡的游子,提起小桥便热泪盈眶。潘家也曾四水护村,如今,除了南面的小河已被填埋筑路,东、西、北三面的小河依旧缓缓地流淌着。
    潘家大屋是村中的古建筑。今年82岁的潘正锵老人告诉笔者:“大屋是光绪初年我曾祖兄弟光照、光熙所建。曾伯祖光照经营沙船号,拥有北斗船八艘,专驶青岛;曾祖光熙在宁波开国药店,生意做得很红火。据说光照在建造前进大屋时,现场没有木工工场,所有材料都是做好了运来直接安装的,这样的施工方式,在当地绝无仅有。”
    眼前的大屋已经衰败,但整体面貌没有改变:坐北朝南,独立的院落,一前一后。前进是光照的四合院,正屋五间二弄,厢房各三间,门厅三间。后进是光熙的三合院,正屋也五间二弄,厢房各二间,前围墙设有门额高大的墙门。120多年过去了,大屋经历过历史的变革,如今依旧矗立着,那些硕大的梁柱、精致的柱础,雕工精细的牛腿、雀替,无不透出昔日的辉煌。
    河姆渡古称黄墓渡,渡亭的墙壁上嵌有乾隆五十年(1785)《黄墓渡茶亭碑》,碑文说,“余里黄墓渡,宁郡通衢,诚要渡,熙攘攘,往来者实繁,有徒尝见有渡而无船……” 落款人是潘钦臣。碑文除了简要叙述当时渡口的处境,还记载了里人捐助义渡之用的田产、柴山数量以及坐落。据《宗谱》记载,钦臣是光照、光熙的祖父,他经商致富不忘乡里,晚年有造凉亭、建义渡等诸多善举,还计划续修《宗谱》,后“因事未果”。钦臣老来得子,都说是其做善事的报应。光绪戊申年,光照之子赓九完成了其曾祖续修《宗谱》的遗愿。随后又重修宗祠,率先捐银三千九百圆。据考,此钱当时在北京可以买一个四合院。
    关于钦臣老来得子的故事,光绪《慈谿县志•烈女传•吕氏传》有记录。钦臣长年在关中经商,因发妻叶氏无出,不得已在陕西纳妾。三年后生子凤宰,以书报叶,叶氏高兴地说“吾潘氏有后矣”。半年后钦臣病殁,妾吕氏才22岁,其父母力劝其改嫁,吕氏坚决不从。她告别父老乡亲,独自长途水陆,携孤儿扶榇南还,半年后才到石台乡潘家。族中有人致疑,叶氏当众明确告诉大家,这孩子是我潘氏骨血。吕氏在潘家任劳任怨,与叶氏和睦相处,将凤宰培育成人。道光三十年,朝廷钦旌吕氏节孝。吕氏的坚贞、贤惠受到了族人的敬重,寿91岁,人称“陕西太婆”。吕氏的墓筑于村南,每年的正月初一和清明,其后人都去“陕西太婆”大坟前祭拜。
    村东旧有潘氏大宗祠,漆黑的大门,廊前两边有栅栏,五间两庑,天井有戏台。后进中间三间是抬梁结构的祀堂,悬挂“敬修堂”、“荥阳旧族”等匾,两侧是享堂,置多级龛位,正中供奉“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武惠郑王美公之位”,左右按昭穆顺序依次摆放列祖列宗的神位。祀堂是族人瞻仰祭拜的地方。潘正锵说,小时候,他常常爬上大门两侧的抱鼓石当马骑。老人还告诉笔者,潘氏是北宋潘美的后裔,《宗谱》里有记载,村里潘姓子孙也代代相传,至今还有“潘杨不通婚”的习俗。
    自南宋末年七世汝心迁芦江后,潘氏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八世良云在南宋官大理寺评事;九世征吉在元朝官刑部员外郎;十世仉极官鸿胪寺少卿;十一世绍美官高州州判。咸丰五年,潘思勋克襄王事,朝廷颁旨授其同知衔。当代更是人才济济。赓九之孙瑞华继承祖业,悉心经营,成为富甲一方的商界奇才,在当地多有善举。瑞芳(字振铎)则是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毛泽东发表《沁园春•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柳亚子等社会名流纷纷作词奉和,振铎也作《沁园春•和毛润之将军》,于1945年11月15日发表在《新民报》上。文革期间,潘振铎夫妇被下放到原籍劳动,据村里老人回忆,当时的前进大屋已在土改时变换了主人,两人只得在柴房栖身,直到文革后期返宁。绍基(文彦)是赓九的第四代,虽遭家庭变故,依然自学成才,他不仅是丰子恺先生的高足、年轻时还受到数学家朱公瑾教授的青睐。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大同学院执教《大学物理学》、《工程力学》的同时,还在上海佛学院讲授《佛教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多次前往东南亚国家讲学。著有《丰子恺先生年表》、《丰子恺传》(与丰一吟等合著)、《留云十方》、《若己有居文集》等,是沪上著名的两栖学者。
    岁月沧桑,大屋里发生过的故事,还在人们的口中生动如昨。走在古村,那青黛的砖瓦、斑驳的墙壁是那样的古朴。只有开得正闹的粉嘟嘟的槿树花,丝瓜棚里绿绿长长的丝瓜,还有路边开满了黄色小花的迎春花,让古村依旧充满了活力。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原载《宁波晚报》2015年2月1日A7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08: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倡导读书做官,许多事业有成者往往在家乡修桥铺路建大屋,回馈乡里,这样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后代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发表于 2022-8-6 03: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是耕读传家还是经商致富,能够行善人间、造福桑梓的都会受人崇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