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84|回复: 2

姚东古韵—41官桥古村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8-3 0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8-20 11:12 编辑

  官桥对我来说不陌生,与我老家二六市仅一山之隔。山叫鸡鸣山,东麓是二六市老街,西麓就是官桥,旧均属慈溪西乡。自从官桥出了一个陈布雷,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从此便闻名遐迩了。
  从鸡鸣岭上向西看,首先看到的是村东小河上的古桥和百年古樟,树冠覆盖了整个桥面,极为茂盛。在岁岁枯荣的轮回里,古樟见证了这块土地的人事沧桑。桥的北护栏镌川永济四字,已经被车撞断了,南护栏却依旧完好,“官桥”两字尚可辨认。“官桥”是因桥在官道得名,河西岸的小村则以桥命名。这是一个陈姓的聚居地。陈氏自明代由奉化迁此地,至今已300余年,分前房、后房、下官桥三个自然村,比较有名气的是前房的“良七房”和后房的“依九房”。陪我参观的老人陈禄久与陈布雷同属“良七房”,均为当地陈氏义塾主人陈元滋之后,是陈布雷的堂房侄孙。他告诉我,上世纪70年代末因不再行船,为了方便通拖拉机,石桥改成了现在的水泥桥。
  过桥沿河岸向东有一个河埠头,后面便是陈布雷故居了。埠头后的弄堂里还遗留栅栏门的痕迹,旁边的墙脚刻着“良七房公墙”。陈禄久说:“栅栏门里面是大门,门额上有‘敦本堂’三字,陈布雷是我二公公,他祖上旧有大小房屋84间。1949年以后,里面住了很多人家,所以大门、栅栏门已毁多年。”正屋是坐北朝南的一个四合院,包括三间两弄格局的前后两进主楼,后面五间仓屋,东西各三间厢楼。余姚市人民政府于20018月公布的“陈氏故居”石碑,就在前进堂前门口西侧。走进堂前,墙上依稀有官报痕迹,老人告诉我:“这是良七房堂前,原来两侧墙壁和六扇屏风门都贴满了官报。堂前二梁上还悬挂两只箱子,直到文革时才被取下烧掉,里面都是圣旨之类的东西。”走出堂前间的后门,是一个方正的天井,后进轩子门正中悬挂“陈氏故居”的木匾。老人说,本来挂“陈布雷故居”,但陈布雷兄弟和其嫡堂兄长陈屺怀等七人,每一个都在中国现代史上留有浓重的一笔,况且真正属于陈布雷的只有其中一间半屋,所以最后定为“陈氏故居”。环顾四周,院内东西都有角门可以出入。房屋是木结构的,其式样古朴,呈现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东西厢房、前进及其它房屋仍住着当地村民,现收回作为“陈氏故居”的仅是后进。
  从轩子间进去,东边是陈列室,地板虽然补过,踏上去却像是踏在船上,尽管走得很轻,还是觉得陈列柜在晃动,显然,地板搁栅已经腐朽,仅补几板地板是无济于事的。柜子里是一些与陈氏相关的书籍、著作和其后人的一些家庭合影。西边是展厅,墙上的玻璃框中是陈布雷生平介绍、手书、与国共两党显要合影、各界著名人士手迹等。楼上三间由西至东依次是陈叔谅卧室、陈布雷书房、陈布雷卧室。书房空荡荡的,除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两扇很破旧的格子窗,卧室里仅剩的一只箱橱也空空如也。老人告诉我:“当年所有房间都有家具和日常用品,箱子还上着锁,可惜锁被敲掉了,桌椅床凳、箱橱里的东西,在大跃进时期被一个县里来的驻村干部卖掉了。倒是二公公用过的书桌还在二六市村委会。”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见到过这桌子,是一张大理石做桌面的做工考究的老式写字台。老人的话在我去二六市村委会寻找写字台时得到了证实,朱忠秀老人告诉我,二六市也有人花一元钱买来过一只箱子,箱里还有很多手工编织带和整串的铜钱。
  陈布雷是中国现代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早年以“迷津唤不醒,请做布雷鸣”的如椽之笔,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抗战时期,他那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文字,通过蒋先生在庐山喊出,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斗志。陈氏家族的许多故事,在二六市一带广为流传。我亲历过一件事,那是“文革”初期一个炎热的下午,造反派把陈布雷弟弟陈叔谅教授揪回原籍批斗,批斗大会就在我们学校召开。我看见有人粗鲁地把一个戴眼镜、挂黑牌的温文尔雅的学者推上老戏台的一角,在“打倒陈叔谅”的口号声中,又几次粗鲁地按下他戴着高帽子、已经很低了的头。面对家乡父老,他面部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少年的我不懂什么,只觉得如此儒雅的人不会是坏人,不应该受到如此粗鲁的待遇。
  事实上,陈家世代以善举闻名乡里。陈布雷祖父陈克介是茶商,捐田产之半约百亩设陈氏义田,用以救济族中孤贫;其父陈依仁晚年将陈氏义塾改为鸡山初等小学堂,使族中及邻村儿童免费就读;堂兄陈屺怀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创乡村兴学之先河。作为旧时代的知识分子,陈布雷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又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其私德无可挑剔。周恩来曾经托人传话给陈布雷:“对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希望他能“为全中国四万万人民服务。”蒋先生在其50寿诞时也赠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去世时又亲笔挽联称其为“当今完人”。沙孟海先生在陈叔谅90寿辰时赠联云:“美意延年,本身是历史人物;高文寿世,到处见爱国情怀。”这些话,应该是对陈氏家族最恰当的评价。
  从二楼的东窗看出去,能看到王家桥北叫后荆棚的小山,山脚下曾有过陈布雷父亲陈依仁和堂兄陈屺怀的坟。我在窗边站了很久,目光搜索着、追寻着遥远的故事,试图隔了时空去触摸,去倾听。下楼回到天井,虽时值隆冬,仍有青草从裂开的石板缝里钻出来,在淡淡的阳光下瑟瑟发抖,显出几分苍凉。面对院中破败的景象,我无法想像许多年前,这屋子里曾经有过的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这里诞生了陈布雷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从这里他们开始了各自或精彩或悲壮或坎坷的人生,演绎着中国现代史上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历史的长河从此激起了他们永恒的浪花。对于民国人物,我们不应该简单地以政治意识形态划线,更不应该带有偏见,应该与评价历史人物一样,根据其是否有利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个人的道德品质作综合考察。人终究是人,有亲情、有追求,纵使各处于不同的政治分野之中,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却未必没有同样深厚的感情。姑且不论陈布雷的政治立场,单就其爱国情怀、人品和文章来说,他是值得家乡人民一直怀念的。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原载《姚江》2007年春季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09: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那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今日读来,依然令人振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发表于 2022-8-8 00: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云际会,有许多人和事是由不得自己的,虽有文胆之誉,也终有无奈之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