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83|回复: 1

假钞鼻祖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78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025
发表于 2024-3-10 11: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4-3-10 11:56 编辑

                                  假钞鼻祖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打自发明了工具,便进入文明时代。
    我们的先人,最早用木棍和一些特殊的石块,进行简单的生活和作为生产工具,并促使原始社会迈进了新石器时代。当部落形成后,私有制在不自不觉中产生,我的臣民有多少啦,我的领地有多大了,我家的牛羊有几多?这一切光凭记忆是不够了,得用一种方法记载下来,于是,用结绳记事产生了,一旦太繁琐,绳结记事不够用了,先民发明了用尖锐的石块,或用野兽的角、骨刺,在龟壳上,刻划下象形文字,这就是最早的篆刻。
    篆刻有二种,一种叫阴文,那是刻下去的字,是凹下去的,低于龟壳平面。后来广泛用于墓碑之中,墓碑是用来纪念先人的,凿下去的字,也是低于石板平面,绝对是阴文字。慢慢地,部落强大了,首领需要有印章,需要有玉玺,那就出现了更高级的阴文篆刻,据传,最早的皇帝的印——玉玺,是秦始皇开始的。这凹下去的阴文,用印泥或墨汁印盖在丝织物上或以后的纸上时,留下的是“黑底白字”,不雅观,也无奈。到了西汉,篆刻慢慢地演变成了阳文,即印章上的字是凸出来的,那凸出来的字,印在纸上是“白底黑字”,卷面整洁多了。但无论是阴文还是阳文篆刻,那些字是以文字的反面篆刻上去的,先用纸写好一个字的反向,贴在印章上再篆刻,这就是现在社会仍在使用的刻图章一样的方法。
    一个印章没有几个字,能印出来的字不多,而墓碑就不一样了,那石刻活脱脱就是印章的延伸、扩大,石刻又融合了不少精美的图案和许多文人放荡不驯,自成一体的书法,秦代的李斯篆体字、王羲之变化莫测的“兰亭序”、宋徽宗的瘦金体等,在石碑上闪烁千年不朽,更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一直没找到,那是后话了。一些慕名而来的,留恋于美伦美唤的石碑前不能自拔,把石碑偷回家不可能,住在石碑附近又行不通,那怎么办?公元四世纪左右,有人想出了拓碑之举。取来白绫或白纸几许,四周在石碑上贴平,轻轻拍打碑上的字,取下来之后,施墨于拓来的字上,得到了黑底白字的正文字的复制品。同理,精美的石刻画,也可以用拓碑的方法复制留存。保存在普陀山杨枝庵里,唐时的观世音石刻碑像,在文革结束后,被严格的保护起来,绝对禁止再有人进行拓碑,那可是整个普陀山,在经历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以后,仅存的一块石碑了。拓碑之举,给予了一些能工巧匠的技术上的启发,于是,雕版印刷开创了新纪元。
    唐代是华夏盛世之朝代,有人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请雕刻高手一笔一刀雕刻成阳文,使每一个字的笔划都突出在木板上,木板雕刻好以后,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取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待一页一页书印好后,装订成册,一本书就成功了。这种繁琐的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刻好字再印的,所以称“雕版印刷”。
    从手抄书本,到雕版印刷,大大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自从有了纸,自从有了雕版印刷,读书的人多了起来,对书籍的需求量也大了起来,据传,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级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同时也出现了晋朝郭太藏书五千卷,张华搬家搬运书籍用了三十辆车的私人藏书记载。但雕版印刷印一页书就得刻一版木板,印一部很厚的书,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雕好后的书版,还要占用大量的库房存放保管,想印另外一本书了,还要另行雕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的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的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又会绽放出新的苞蕾来。远在甘肃墩煌的东南有一座鸣沙山,早在晋朝时,有人在此地就开凿了石窟,雕刻佛像,建筑庙寺,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墩煌千佛洞。1900年,有一个王道士在修理洞窟时,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密闭的暗室,打开一看,里面堆满了一捆捆纸卷,其中有一卷是唐代刻印的《金刚经》,这部《金刚经》长约一丈六尺,高约一尺,是由七个印张粘连而成的卷子,卷首还有一幅画,上面画着释迦牟尼对他的弟子说法的神话故事,神态生动,后面是《金刚经》的全文,卷末有一行文字,说明是咸通九年刻印的。这本书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也许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了。元朝时候,到中国来的欧洲人很多,他们看到元朝政府印的纸币可以代替金银使用,觉得非常新奇,所以自然而然地,把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带回欧洲去了。
    公元1041年,朝代进入了北宋庆历年间,一个不显眼的平民毕升进入了印刷行业,毕升的生平介绍不多,只知道毕升是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1990年,五墩村的睡狮山无意之中出土了一块石墓碑,经中国印刷技校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湖北省文管会、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等28名专家学者鉴定,确认毕升墓无疑。在手工印刷繁重的工作中,毕升对雕版中印书的质量肯定不甚满意。是的,整块木板在雕刻中,谁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刻错一个字,刻漏一个字是常有的事,客户不高兴,自己也不满意。对刻坏的地方,雕版的作法是抹去,留作了一个白方块。对客户提出的加快印书的速度,结合“在商言商”,印刷行业也在追求经济利益至上,同行们都在开动脑筋。一天,毕升所在的印刷过程中,发现了一雕版又出现了差错,这个字又雕坏了,又要抹平了,又要出现小“天窗”了,怎么办?毕升灵机一动,叫雕刻师傅取来一小段木料,单刻一个字,在整块木板雕坏的地方挖孔,放入单个小木块取代,没有影响印书,效果不错。这一举措,对毕升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为了节省成本,为了加快印刷,毕升采用了家乡到处可见的泥巴,制成了不裂不碎的细胶泥,用一粒四方长柱体胶泥,一面刻上一个单字,再把这些泥活字用火烧变硬,取来铁板一块,用铁框一围,放入烧硬的泥活字按印刷所需排版,铁板上再放一层松香、蜡、纸灰,排好后,把铁板放在火上烤,热量一增加,松香等熔化粘结泥字,用其它木板轻轻地把活泥字压平,冷却后,固定了活泥字,马上可用来印刷,大大地加快了印刷速度和质量,同时用火熔化松香等,可以取出活泥字,以备再用,印刷的成本大大地下降,于是,活字印刷的雏型产生了,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力。
    从此活字印刷术变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毕升成为了英名远播的发明家、科学家。也就是从那时起,木活字、铜活字、铁活字、铅活字出来了,马克思曾经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尽管毕升的出发点,是为了牟取更大的印刷利润,尽管毕升的发明仅仅是一些创新意识,但他绝对没有想到,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中国的文化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毕升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文明的福音。只可惜,毕升后代有人用雕版印刷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脱逃的族人改姓为田为万,所以,至今当地虽叫毕家铺,却无人姓毕,多为姓田者,多为姓万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764
发表于 2024-3-12 01: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文革时期曾从事过用钢板、铁笔刻蜡纸,搞油印;也曾用中文打字机将铅字打印在蜡纸上,再搞油印。这主要是印传单,办油印小报。用机器印书、印报纸只是在电影、电视里见过。
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了电脑制版,不知印刷厂里又是怎么个情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