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5|回复: 4

菌种 摇床--青春记忆

[复制链接]

293

主题

122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415
发表于 2024-6-14 18: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4-6-14 18:54 编辑

   今天,去艾灸馆做艾灸,店长为了推销产品,向我们播放电视台的一个产品专题介绍,内有菌种、摇床的镜头,使我猛然记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名知青时,曾在另一位茅姓知青的带领下,参与了“920”农药的研制(此事我在多年前写过一篇《我曾经是一位科技工作者》知青系列文章戏谑过)。这事当时我完全懵里懵懂,只是跟着我的那位插友做。回想起来,他仅年长我一岁,是我的校友,比我多读了一年书,但他的各方面知识、能力,比我好得很多,我真的佩服他。他是家里的长子,是我的校友,他们宁波的家离我家也不远,他的父母有一次专程来我家走访。当时我很诧异,因为我的父母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羡慕他有那样爱护他的父母。

       后来听说他的父母为了他的下乡,居然专程提前到要去的乡村考察,打听后请人帮助,让他专门落实到我们这个大队的权威人士家里落户,更加明白了他的父母为了儿子少吃苦真是费了不少心思。而这个920”农药研制的项目也是他的父母为了让儿子少下田务农动出来的脑筋,要让这么一个项目在毫无基础的农村落地、开花,谈何容易!因为需要财力、物力、人力。他所落户的农家(那时候大家都称作师傅)果然有权威,大队同意了这个项目,专门给了两间房屋,买来了必要的物资,需要什么物资我一点不懂,我想这一定是在他的父亲指导下完成的。我与他一起去了鄞县钟公庙的一家企业参观了一下,就回大队开始工作。所谓工作,因为这可以说是一项科技攻关,对我这毫无基础、一窍不通的人来说,正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完全是在我这位茅姓插友的主导下、指挥下进行的。
       我们这个项目就需要菌种、摇床,经过数月的努力,我们居然成功了,把这“920”喷洒在果树上,果子竟然长得很猛、甚至开裂了。当年,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大队名声大振。但是成功后我们却关张了,当时我不知原因,后来想想,也许正是这果子开裂让农民们害怕了--这不合农作物生长常态呀。我想多数是这个原因,还有那蜂拥而来的参观者也给大队带来了压力。
总之,我们不算失败者,是领导决策后歇业的。
  我的这位茅姓插友果然了得,他是我们大队第一个招工回城的,后来还提拔做了副厂长、副局长。非常可惜的是,他后来竟然进了监狱,生了重病,不幸早逝了。真所谓人有旦夕祸福,太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122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415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8: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来了,总是登陆不上,以为密码出了问题。今天试了一下却登上了。发一篇新作。

点评

常来哦  发表于 2024-6-15 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08: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在那个年代,有很多的知青,参与了各项农业科研的工作,就如,我们农场,成立了农科站,知青不沉沦,精神实可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3

主题

122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415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嘉友兄关注、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