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6|回复: 0

牛虎铜案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789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025
发表于 2024-11-19 11: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虎铜案
    神话传说:牛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信使,因玉皇大帝看凡间臣民劳作辛苦,仍是裹腹艰难,令牛下界传旨“三日一餐,可免过多的辛苦耕作”。而牛是口传圣旨,到了凡间,只管啃路边的青草,啃吧啃吧,忘了圣旨的内容了,它想,玉皇大帝肯定叫我传“一日三餐”的圣旨,不可能“三日一餐”吧,三日一餐岂不要饿死?于是,悲剧发生了,牛告诉人间的老百姓,玉皇大帝叫你们可以一日三餐。从那时起,农耕时代的老百姓只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苦且收入不高,怨心载道,都吃不饱,都道玉皇大帝办错了事。怨气冲天,玉皇大帝发现了,雷霆大怒,发配信使——牛,下界去,帮老百姓耕作去,从此,牛作为苦难的象征,它吃的是草,出的是力,临死还得受宰杀。古代,重大祭祀用的“三牲”,牛头是首选,用牛头祭祀显得神圣、壮重,牛呀,一生可惨了。
    1972年,云南江川县一个背靠李家山,面朝星云湖的古滇国墓葬群被发掘,在第24号,据说是古滇国王的陵墓中出土了一件罕世宝物——牛虎铜案,这件青铜器的出土,揭开了古滇国神秘面纱的一角,从此,也为同时代出土的“马踏飞燕”有了一个绝配,“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一南一北,一马一牛,精美的雕塑誉满神洲,轰动世界。牛虎铜案,案是奉供祭祀品的桌子,就象现代的供桌,只不过它是用青铜制作的;牛虎铜案高43厘米,长76厘米,宽36厘米,这具案祭礼器体型较大、厚重,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牛虎铜案的主体是一头体壮的大牛,它巨角、隆背,叫“封牛”即峰牛,也有称“瘤牛”的,因为其肩背处有巨大的瘤状突起而得名,通常是乳白色的,时而有带鼠色或黑色斑纹,颈下无须,背有驼峰,这是封牛的最大特点。牛虎铜案以封牛的四条腿作为器足,即是“供桌”的四只脚,在封牛隆起的‘驼峰’与牛尾巴两点之间的背脊这段距离,巧妙地挖空牛背,使之成为盛放祭品的下凹盘形。如果仅是这样,牛首处的铜案单头重,重心在牛头处,显得铜案前倾后仰不稳定了。无名的设计师,在牛尾巴处铸造出一只攀爬的老虎,口咬住牛尾,四爪紧蹬在牛身上,虎视眈眈于案盘面,这样一来,铜案的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在大封牛的腹下,立有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这条小牛全然不知危险的来临,只是把首与尾略微露出大牛的腹外。小牛站在封牛的腹下,更加进一步地稳定了铜案的重心,使之形成了二牛一虎寓意深刻写实风格。它构思新颖,既有是原地区的四足鼎立案的特征,又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把古滇人民对牛的喜爱,对虎的崇拜,有机地用青铜联铸在一起,此铜案有极高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宝。
    大自然弱肉强食是一个不成文的法则,看是很残酷,但也反映了生态平衡的理念,适者生存,弱小动物被强大的动物吃掉,这也是食物链。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小牛,从小有母牛护犊,在凶狠的老虎面前,大牛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小牛,当小牛即将成为虎口中的美餐时,大牛把小牛藏在腹下,即使自身已被老虎狠狠咬着,惨痛万状,也要确保小牛不受一丝一毫的苦楚。牛虎铜案完善的造型,生动的形象,把无私的母爱与活生生的残酷纠结在一起,它也反映了人类在竟争社会中,躲在父母肩膀下的下一代,是不能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的,最终将被社会淘汰。
    牛虎铜案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精彩的浓缩,它把民族历史、古滇农耕、冶金延伸、美术发展、风俗特点等融会贯通于一体,既考虑了整体平衡不失重之要点,又深刻地把生活气息构思进工艺品之中。它透过远古向现代人传递信息,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繁衍生息的需要,为子女尽心尽力,让他们幸福成长,培养他们成材,一旦危险来临,父母能够为子女义无反顾地牺牲,但父母不可能永远的陪伴子女一辈子,今后的路自己要走好,因为这是无法逃避的社会现实。
    牛虎铜案已作为云南江川县县城一个形象的代表,它的放大版已矗立在五岔路口的街心花园,1995年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