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2017年07月18日 06:26 来源:中国青年网
车间里,杨建江捧着自己研发的产品。
编者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5年浙江将在人工智能、柔性电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引领浙江未来的重量级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浙大硕士毕业生杨建江投身新材料领域创业,用10年时间把一个小作坊做成了年产值近3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加工制造领域取得不俗成绩,这背后正是浙江创业者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信心。
浙大毕业生杨建江投身新材料产业,公司年销售超过3000万
10年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本报记者 曾杨希
7月16日,绍兴市新昌县澄潭工业园区的一个车间里,两个工人站在门口的巨大电风扇前。他们的身后,4条生产线的机器隆隆作响,不断地“吐出”珍珠般细小的“塑料颗粒”。
这些细小颗粒的名称叫TPE,是一种介于橡胶与树脂之间的高分子材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牙刷柄、螺丝刀扳手、汽车密封条等,都可以用它制造。较之传统塑料,它能回收利用、绿色环保,应用领域广泛、附加值更高。
借来15万元创业
杨建江的公司叫绍兴市聚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街的一楼是实验室和仓库,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产品测试室。楼后有间300平方米的厂房,是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声隆隆。
2006年,杨建江毕业于浙大高分子材料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离开校园后,他进入宁波一家新材料公司,成为科研骨干。他偶然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介绍TPE的文章,触发了回乡创业的灵感。
杨建江说:“当时TPE是新产业,竞争对手不多,潜力很大,我查了很多资料,对这个领域很有信心。”2007年夏天,他回到新昌回山镇,从亲友处借款15万元,拉上自己的小姑父一起,便开始了创业旅程。
创业者,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最苦的是创业初期,公司刚成立,为了省钱,杨建江在当地一个农户家中租房当办公室,100多平方米的空间承担着生产车间、实验室和宿舍等功能。那时候,买原料、做样品、搞研发、当销售、产品做好了还要送货,杨建江承担了大量工作。有一次为了赶工,两人轮流守着机器,好几个昼夜都没睡觉。
10年创新不停步
记者跟随他来到实验室。说是实验室,其实更像个小车间,四周摆放着10余台机器和百余袋原料。
“在这里,把不同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机器加工,就能形成各种性能的TPE样品,通过测试的样品就能投入生产。”杨建江说,不同客户对TPE的阻燃性、强度、韧性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他们不断研发新产品。
很长时间里,公司从事配方的人员只有杨建江一个,直到去年他请来一个同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多年来,白天他忙于处理公司事务和实验室的研发;晚上,他通过网络查找国内外专业文献和资料,给自己“充电”。
不仅为客户生产产品,杨建江还为自己的公司研发原料。他指着地上的一袋白色颗粒物告诉记者:“生产TPE的原料之一是SEBS(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以前,这款SEBS都靠进口。”2014年,聚成新材料的生产已经步上正轨,研发原料SEBS的念头便涌上杨建江的心头。
“原料太多,只能一个一个试。”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建江泡在实验室,在几十种原料之间不断调整用量比例,失败了很多次。风雨过后终见彩虹,2015年,他研发的SEBS终于测试成功,性能可以和进口产品媲美。“这款原料进口每吨要7万到8万元,现在用自己研发的,每吨只要3万元。用上它,一年能节约几十万元生产成本。”他的语气里透着骄傲。
从零到3000万元
杨建江的办公室不大,办公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大展宏图”。杨建江拿起办公桌上一只的白色“海豚”笔套,“这笔套是用我们研发的TPE材料制作的,它无毒无害,柔韧性很好,舒适又美观。”
在创新的路上,杨建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手感舒适的方向盘、塑料扳手、防烫塑料杯子……2008年公司搬到此处后,共计400多种产品的TPE材料、60多项专利诞生在这个小小的空间。
新材料研发需要精准配比和科学加工,更需要踏实研究的耐心和长跑前进的毅力。始终坚持初心,十年磨成一剑,杨建江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加工制造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从零开始,2016年聚成新材料公司的营业额已经接近3000万元,目前,公司正准备在新三板上市。在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支持下,公司还得到了15亩土地指标用于扩大生产,杨建江说:“预计明年公司就能搬入新址。”
回顾越走越宽的创业路,杨建江充满信心:“去大公司上班,开始比较容易展开工作,但后面也会遇到瓶颈。自己创业,虽然很辛苦,但这条路会越走越顺利。”
( 编辑: 小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