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757|回复: 241

《虎林知青史》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9-19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_副本.jpg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面临紧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一劳二白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这既是加强农业基础、屯垦戍边的就业转移,也是非常时期特殊的国防战略。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青年学生到农村广阁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百万城镇知青毅然开赴农村和边疆,上山下乡的历史洪流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奔涌而出。
       这期间,浙江省杭州、宁波,黑龙江省鹤岗、宝清等地万余名知识青年,带着西子湖畔的记忆和甬江的吴越文明,带着能源之都的清金文化和锅盔山的故事,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迎着珍宝岛的隆隆炮声,来到完达山脚下的边陲虎林,从此将自己的命运同这片黑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垦荒岁月里,风华正茂的知青们同勤劳智慧的虎林人民一道栉风沐雨、战天斗地,血泪铸犁,汗水浇筑,用青春和热血唤醒了这块亘古荒原的沉梦,用锲而不舍的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奋进史诗,在茫茫沼泽上建起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将昔日蔓榛林莽的“北大荒”逐步变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
       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知青既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更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经历了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这是中华民族经济起飞的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迁。在北大荒的十年磨砺,使他们成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建设者,在接受教育与锻炼中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北大荒的十年积淀,使他们体格成长,思想升华,得以终身受用。他们当中,有的在紧张的劳作之余努力学习深造,定向更高平台;有的刻苦钻研技能,回城后成为行业骨干;有的选择留守虎林, 直到今天还在为这片神奇的黑土地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还有的英年早逝,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黑土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他们始终践行“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无私耕耘,绽放芳华,默默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着知青力量。在此期间形成的知青精神,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成为穿越时空、催人奋进的独特经典旋律,世代传承,历久弥新。
       知青上山下乡由当时的历史原因作用而起,又在某个历史节点戛然消退。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人生经历。十年的朝夕相伴,知青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汗水浸润的黑土地,成为知青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他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当地老乡的善待和包容中凝结而成的深厚情谊,也架起了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历经半个
       世纪的风雨洗礼,初心未改,亲情难忘。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开发建设者的无私无畏、无怨无悔、辛勤耕耘,才有了今天虎林的百业俱兴、欣欣向荣、富裕和谐。当年人迹罕至的边陲虎林,已经变成了闻名遐迩的AAAAA级景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市。奔流不息的乌苏里江不会忘记知青们洒下的汗水,镌刻历史的珍宝岛不会忘记知青们回报家乡的点滴功绩,家乡的父老乡亲更会永远铭记他们的知青亲人,开放的虎林是知青永远的故乡!知青不老,乡愁永存!
       为铭记这段历史,纪念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虎林市政协组织相关单位,发动知青联络人和代表,通过深入走访座谈、通讯联络等多种方式,搜集史料、资料和素材,编撰虎林知青专辑,弘扬知青精神,彰显知青情怀,以亲历者的视角和笔触记录历史,以飨后人。
       编辑过程中,在尊重作者原创内容的基础上,个别章节结构、内容、语气做了微小删改,敬请谅解。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8: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01_副本.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8: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分  红色召唤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特殊的历史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连发出红色号召,广大城镇知识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义无返顾奔向了千里之外的边疆。“听党召唤、为国分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知青们上山下乡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崇高的价
值追求。
       1968~1972年, 知青上山下乡达到高潮。浙江省杭州、宁波,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清的知青,先后来到了虎林,在这片黑土地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栽下一片片新绿。1968年12月,黑龙江省鹤岗市82名知青下乡插队到乌苏里江畔的虎头,统一分派到虎头一队、二队、三队。1969年3月~1970年6月,两年间近1500名浙江省杭州知青,分批奔赴虎林县插队,被统分配到全县的九个公社, 近五十个大队落户。1969 年9月,宝清县100多名知青,从宝清知青五·七战校,集体来到虎林县交通、林业、邮电、铁路四个系统插队落户。1972年6月, 浙江省宁波100名知青奔赴虎林,统安排到杨岗示范林场、东风林场、七虎林林场、虎头林场和小木河林场。他们当年只有十几岁,他们当中有主动放弃留在本省农场插队的独生子女,还有岁数不够偷偷溜上火车的“小鬼头”,面对祖国的召唤谁都不想落后,用行动诠释忠诚,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单纯而炽热。
       北上的汽笛声声,远去了闸口货运站送行的人潮,风干了南星桥火车站离别的眼泪。母亲的叮嘱渐行渐远,人生的历练才刚刚开始。初到虎林,知青们经受的考验是多方面的,凌晨两点半,生产队下地的钟声敲响,晚上直至天黑才收工。他们一点一点学习春播、夏锄、麦收、秋收、打场等一系列的农活,汗水打湿了衣背,经常是晒干了又汗湿,湿了又干。吃得由细变粗,穿的由薄变厚,睡得由软变硬,大草甸、大烟炮、大瞎蠓不断刷新着知青对北大荒的认知,冬夜里的狼嚎,常常让知青们不寒而栗,蚊虫小咬的肆虐,更是苦不堪言。老乡家里的大饼子、大棉袄、大火炕同样也温暖了他们稚嫩的记忆。知青们与当地群众共吃一锅饭、 共干一样活,共品一种苦、共唱一首歌,在边远的农村、林场架桥铺路、开荒种地、栽树伐木、教书育人、行医看病,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他们大多只有十八岁……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8: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02_副本.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8: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砥砺成长

       经历是岁月积淀出来的财富,黑土地上战天斗地的锻炼洗礼,化作知青们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不知不觉中已将坚忍刚毅的精神特质刻入骨髓。他们从稚嫩走向成熟,从青涩走向从容,在逆境中成长,在困苦中破茧。
       他们的足迹遍布虎林县城的粮库、面粉厂、砖瓦厂、农机站、学校,在田间地头脚踏热浪,在工厂车间挥汗如雨,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在虎林发展史上留下了他们铿锵的足音和奋进的身影。他们亲历了风雪夜迷路生死一线时识途老马的挽救;山顶作业雷电突袭的大难不死;边境线荒火奋力扑救的英勇献身……成长之路虽然坎坷,但却从不辜负。他们用意志磨砺人生,用行动锤炼情怀,用泪水洗涤心灵,用汗水浇灌希望,逐渐成为北大荒的新一代,成为祖国未来最忠实的建设者,用青春之力照耀着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征程。
       时代的浪潮风驰电掣,成长的脚步生生不息。青春挥洒、韶华淘尽,知青们在广阔天地的大学堂中引燃理想信念的星星之火,在时代之风吹来的时候,形成燎原之势,开启另一番大有作为的新天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返城热浪席卷整个东北大地,心潮澎湃的他们回到故乡,再次经受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与北大荒的战天斗地相比,在他们眼里已经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可战胜,也比平常人更加懂得珍惜。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驻立时代潮头,披荆斩棘,负重前行,成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医疗、教育、商业等各个行业、领域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当中,不乏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身价千万的企业家,更多的是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草根英雄。历久弥新的知青精神激励着他们为祖国的崛起,再次奏响时代强音!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8: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03_副本.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8: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部分  黑土情怀

       响应号召奔赴北大荒虎林的热血知青,把金子般灿烂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深情的黑土地。在他们内心深处,手把手教会自己夏锄、割麦、秋收、赶车、储粮等场院里一切农活,用朴实憨厚的晶质时刻熏陶着他们的乡亲们是他们人生的领路人,也是他们第二故乡的亲人,给了他们最真挚的温暖。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老乡们不约而同地把家里的热炕头让给了知青;在他们生病、难过的时候,老乡们第一时间送水送药,嘘寒问暖;在他们最想家的时候,老乡们把他们拉到自己家中,一起过年,那一碗碗余温尚存的热汤面、那一个个从自家孩子嘴里省出来的笨鸡蛋,那一次次孤单想家时的陪伴……北大荒豪爽、淳朴和不变的乡土之情,无一不深深地印刻在知青们的心中,成为了知青们恒久的精神慰藉和牵挂。
       光阴荏苒,岁月更替,风雨半世纪。当年意气风发的知青们到如今都已近古稀。“上山下乡”“北大荒”等历史词汇,与一幕幕一桩桩往事化作永恒的黑土记忆,在他们身上凝结成了一个个鲜活、曲折、动人甚至悲壮的回忆,深藏心底深处又时常历历在目。带着那份难舍的乡情,一批又一批的知青重返第二故乡, 再捧一捧家乡的黑土, 再看一看虎林的山水,再瞧瞧他们昼思夜想、萦怀于心的父老乡亲。带着建设第二故乡的强烈愿望,他们热情无私地反哺第二故乡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持续为这块黑土地注入动力!
       仁爱、富荣、东风、桦南……哪些熟悉的村落,记录着知青们成长的脚印;住地客、吃碴粥、种大田、战棕熊、抗山洪、搞建设,那些难忘的经历化作恒久深沉的黑土情结,萦绕在白山黑水间,传承在历史时空里……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8: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04、难忘北大荒的嘱托0.jpg

       20岁,正值青春年华,是人生最富有朝气、最富有理想,而又最富有激情的。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和乌苏里江珍宝岛的战火,驱使我告别了故乡、告别了亲人。伴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屯垦戌边的洪流,我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来到雄浑的黑山白水之间,开始了人生的旅程,在寒冷的北国编织着美好的理想。回眸三十年,虽然在接受战火洗礼中成长为捍卫共和国将军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北大荒难忘的嘱托,鞭策我在黑土地的哺育下,成长为一名“铁牛将军”,这使我追求理想的心灵得以慰藉。我的一生注定要与北大荒结下不解之缘,我已为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将为之繁荣兴盛贡献全部才华和年轮。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9: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04、难忘北大荒的嘱托0=.jpg

(待续)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9-19 09: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我们四人(另三人都是杭九中)经常在空余时吹奏这首最喜欢唱的歌曲《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因为我们从一个边境检查的“土八路”,转变成了一名种畜场牧马人。              《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大约流传于1968年—1969年,是总后勤部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记录片《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插曲。歌曲以山丹军马场为背景,表现了马场牧工献身国防,为了祖国的军马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歌曲一经面世,立刻传遍大江南北,成为牧工、知青们最钟爱的抒情歌曲。
       歌词:“站在草原望北京, 心中一轮红日升, 草原北京万里远,万里远哪, 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 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 我爱马场哎, 我爱马, 马场就是我的家, 我的家, 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为保国防养军马, 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为保国防养军马, 为保国防养军马。
       随着记录片《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公映,这首《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也开始在全国流行。因为略带一些抒情的味道,这首歌曲一经问世,立刻赢得全国人民,特别是知青和草原牧民的喜爱。 在争相传唱的过程中,歌曲的名字几经改变,有《马场就是我的家》《牧工想念毛主席》《我为革命养军马》《牧工和毛主席心连心》《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等数条之多。
       在歌曲传唱中,还有的知青根据自己所在的农场和乡村的实际情况,对歌词做了小小的修改,再唱起来,别有味道。这是当时在云南某农场插队的北京知青毛跃进改编的《农工最听毛主席的话》歌词:
       站在边疆望北京,
       心中一轮红日升,
       边疆北京万里远,
       农工和毛主席心连心。
       我爱农场我爱家,
       农场就是我的家,
       农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为保国防种庄稼。
       农工最听毛主席的话,
       永远为世界革命种庄稼。


点评

这首歌我们也唱了几十年(现在聚会时还在唱),将草原改成桥台,将牧改成桥,将马场改成桥队,将养军马改成架桥梁,唱起来也蛮顺口的。  发表于 2022-11-4 04:08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