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67|回复: 5

河埠头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3 15: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1-6-23 15:44 编辑

【转帖】


过去的杭州,街道和路面都不宽敞,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道航运,人们习惯把运河上停靠大客船和大货轮的区域统称为码头,把内河小船停靠的斜坡阶梯,统称为河埠头。

凡是沿河人家都会在后门建造一个河埠头,成为与外界交往的人货两运交通站。在老杭州人眼里,一个河埠头,就是一个小码头。发生在河埠头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既数不清又讲不完。


河埠头

是一只神奇的百宝箱

河埠头又分作公共河埠头与私家河埠头。公共河埠头是时代的寒暑表,可以从中打捞起时代的遗物。

河埠头真是一只神奇的百宝箱,河底下什么都有。有历朝历代不慎失落的头钗、戒指、硬币,也有故意丢弃的东西——解放初期,特别是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夜深人静时,公用河埠头常有人影晃悠,很多物品,被悄悄沉入了水底。这些物品,有家中私藏的枪支弹药、刀剑利器,有“封资修”之嫌的金银玉器。

有人丢掉,自然会有人去捡拾。1958年,人们响应国家号召回收废铜烂铁,大家挖地三尺四处搜觅。第一个被想到的就是河埠头,水性好的小伙子一口气下潜长达1分钟,不会游泳的人也有妙招,在岸上用竹竿绑上吸铁石,像探头一样伸到水底去耙挖。自然也捞出不少破铁锅、破脸盆和锈迹斑斑的铁器。每当淘出大件时,岸上的吃瓜群众就会热烈鼓掌。

记得在旧城改造中,武林门运河混堂桥码头,曾经挖掘出不少龙泉官窑瓷片。凤起路一带的河埠头,掘出一只明朝“正德龙凤”钱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西湖码头和河埠头挖掘出来的器物比一般河底要多,质量也好。尤其是古人头上不慎失落的簪钗,在水中千百年不腐蚀,重见天日时依然光彩夺目。

西湖疏通挖泥工程时,因为泥沙中含有千年宝贝,政府决定将它原封不动堆放到江洋畈保存,不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挖掘,给子孙留下一笔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15: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埠头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小舞台

“小舞台”有两层含义,一是河埠头宽敞,聚人气。盛夏夜间此地凉风习习,是个纳凉的好地方,在袅袅的蚊香烟雾中,书场开讲了。骆师傅口才好、威信高,肚子里装着数十部古代评书。只要他一坐下,邻居们就会搬来竹椅木凳,围成一个圈子要求他说一场。大家摇着蒲扇,足蹬拖鞋,竖起耳朵,鸦雀无声,那一支又粗又大含有“六六粉”农药的木屑蚊香,点燃后非常呛人,不但熏得蚊子迷迷瞪瞪,人也被熏出眼泪鼻涕。骆师傅会讲“金台三打少林寺”“岳武穆精忠报国”“薛仁贵征东”……他讲得绘声绘色,连过路人都会停下脚步凝神聆听。

“小舞台”的另一个含义,是在居民家中不通自来水的时候,河埠头一年四季都是来洗涤漂涮的人群。若是艳阳高照换季的大晴天,河埠头挤满人,不免出现抢地盘的闹剧,“铜头碰铁头”,还会上演“武打戏”。不过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旁人一拆劝,把“母老虎”的位子分分开,矛盾也就基本解决了。

河埠头还是一个传播小道消息和八卦新闻的场所。比如刘师母挎着萧山大篮来到河埠头洗被服,碰到三干娘的小女儿来洗衣裳,刘师母轧起吴大嫂的是非来:“某干娘昨天轧姘头被她老公二阿弟发现,二阿弟上去给了某干娘一拳头,打了她姘头老公三个巴掌……”刘师母正眉飞色舞,吴干娘老公二阿弟的老婆也就是弟媳妇听到了,就要上去教训刘师母“请你牙齿笃笃齐,先把自家事情管管牢” ……

当两人开始纠缠不清时,就会有人去请居民区治保主任来。江主任是一个德高望重、精明能干的中年妇女,得到汇报后就大步流星来到河埠头,她只需听上三五句话便心中有数,所以,治保主任一登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纠纷都扑灭了。当然也有一些又臭又硬的茅坑石头,死要面子不肯熄火。于是只能请出本辖区派出所片儿警赵同志、张同志亲临现场。大盖帽同志大头皮鞋“咔嚓、咔嚓”走过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天大的事情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再是犟头倔脑的人,在公安民警炯炯有神的目光下,立即心虚胆怯,低头认错:“我们相信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河埠头看尽人间悲喜剧

古往今来造河埠头的是男人,天天跟河埠头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女人。

杭州屏风街社坛巷大河埠头,上通江头下达运河。大河埠头石阶宽约两丈,高三尺多,有九级石阶,一半浸泡在水下。1907年出生的陈氏女,爷爷早年开摇丝作坊,后来家道败落。从小在河埠头长大的陈氏女,天天汏衣裳、淘米、漂洗丝绸,对河埠头的石阶了如指掌,每块石阶哪几块光滑、哪里有断疤、哪里有缺口,她都一清二楚。即使没有月光的夜晚,去河埠头洗涤也不需打灯。

住在下焦营巷53号的江家外婆,当年是在大年初二生的孩子。上午她还挺着肚皮,拎着篮子去河边,高举棒槌凿开薄冰,准备洗净几件衣裳再坐月子,也许破冰时动作过猛,动了胎气。邻居看她情景不对,马上扶她回家,下午孩子就平安降生了,是个女儿。毛毛头的外婆在厨房捞出一碗清汤挂面,加入红糖,端给女儿吃,笑嘻嘻地说:“来来来,快趁热吃下,你做娘我做外婆,我们都升级了。”

河埠头洗衣催生并不稀奇,勤劳的女人把孩子直接生在寒冬腊月的河埠头上的也有。一时找不到帮手,只有自己咬断脐带,抱着伢儿回去。据说孩子在冬天降生火气旺,成年后不怕冷,往往不少是“蒸笼头”。

因为河埠头常有姑娘出现,小伙子总喜欢向那里多瞄上几眼,如果有心上人在那里洗涤,小伙子对河埠头也就更加牵肠挂肚,有事没事总喜欢去站一站,望着河水发发呆。下焦营巷有个忠厚老实的罗汉民,他“吃对”三佛厂口的胖姑娘卜佳英,每天清晨上班前,捧着饭碗捏着筷子,在离家不远的河埠头等待佳英的出现。18岁的佳英做家务一把好手,对汉民也有点儿意思,于是每天到时候就挎着篮儿放点东西往河埠头去,实则是一次约会,青春的吸引,有着无穷的力量。

这段感情被佳英娘知道了,火冒三丈。她嫌弃汉民家太穷。从此不准桂英去河埠头洗东西。佳英跟家里吵翻了天,饭都不吃了。汉民无奈上门去解释,老泼妇一个巴掌打得汉民眼泪横流。汉民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后来住进了单位的集体宿舍。一段在河埠头培育起来的爱情,就这样无奈地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15: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造一个称心如意的河埠头,大有讲究

建造河埠头可宽可窄,既可以伸出驳岸双面落水,也可以小巧玲珑单面落水,再考究的廊屋式河埠头,晴天晒不到太阳,雨天淋不湿衣裳,把河埠头的趋利避害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郊区的河埠头甚至扮演了酒壶和尿壶的双重角色。用青石、花岗岩块石砌成的河埠头左右两边成梯形,一边是专供洗清洁食用品的河埠,另一边是专洗尿布拖把的邋遢河埠。一埠分用,通常上游是清爽河埠用来淘米洗菜,下游是邋遢河埠用来洗粪桶农具,两个河埠近在咫尺,功能不可混淆。不过通常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邋遢河埠一般要到晌午后才能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沿市河两岸的房屋必须造得高出水面一大截,以免水位上涨时,遭到龙王爷的祸害。一旦房基远离了水面,若想再亲近河水,只能请石匠师傅修造河埠头,用石头铺垫台阶一节节地往水中延伸,才能享受到水源带来的便捷。

要建造一个称心如意的河埠头,石匠首先要稳固基础,其次是要了解木料和石料的作用、性能。从外面看,河埠头的平台、踏级、石墙,都由石材组成,其实支撑河埠头的基础,恰恰是底层密集的木桩。打桩木料要用松木。常言道,“千年不烂水底松”,松木油性重,常年在水下不烂。

河埠头的石材,选用的是青石和紫青石。它们质地坚硬、纹理清晰、色泽古朴,属于上等石料,往往要从绍兴或者安徽采购运来。虽然杭城周边石灰岩和其他石料也很多,但都不及这两样好。

造河埠头,用的是传统的黏合剂和灌浇浆术。在没有洋灰水泥的从前,通常采用在石灰中掺入糯米、桐油、血料等有机物,变成绕浆石灰。十几口大锅烧起糯米粥,拌入石灰以及其他材料,这些香喷喷的浆汁煮上一昼夜后就成了灌浇浆。

凡大规模的露天作业,工匠们不仅需要自身手艺精湛,还要照顾到天、地、鬼、神的关系。比如祈祷神灵保佑、祭拜水母娘娘等仪式,都是开工前不可缺少的。传说在煮粥熬浆时,要往大铁锅里投放砒霜,这是一道世代相传神秘莫测的环节。如果为了避邪,可以投放艾草,倘若讨彩头,不如投放当季花瓣,工匠们偏要投放砒霜,有什么道理呢?众说纷纭,一说是工艺需要用此独特的配方,一说是十几口铁锅同煮糯米粥,令人馋涎欲滴,砒霜一放,就不怕有人偷吃了。又说如果有人偷吃糯米粥,会得罪河神菩萨和水母娘娘的,神灵菩萨一发怒,河岸建筑就难落成,所以要放砒霜惊吓众人。

蔡石匠家的河埠头,江南水乡河埠头的顶极标准

老杭城大小市河两岸,有成千上万个河埠头,它们外观大致相同,但倘若你看过卖鱼桥信义巷蔡家石匠的河埠头,那真应了一句老话:“人比人比煞人,货比货就得扔。”

蔡家河埠头粗粗一看并无异样,内行人靠近后就知道,河埠头选用的是上等绍兴青石板,若用木棒槌轻轻敲打,会发出“咔咔咔”的金属声。一块离水面半尺高的大石板搭起的平台,像一张刚离开水面的荷叶,玉立于河边。平台周边微微翘起半寸高的石围,用来遮挡和防止零碎物滚入河中。左上角有个小拳头大小的洞眼,船只来时可拴系缆绳,平时孔中可插洗衣棒槌,人起身时又可以借力。左侧有一排排的三角形突起,专供洗衣被时滚擦用的;右侧有个小浅槽,可放肥皂和刀具。青石板中央阳刻出四个大字:“财源广通”。

平台后面是12级台阶,两侧皆一人高的石墙,墙面石块大小一致,纹理色泽均匀。石墙上还挖出若干斜凹槽,让老人和孩子上下时能有个抓手处。低头仔细看,每个石阶的表面布满阴刻花纹,中心凿出的是小巧玲珑的四时水果、五谷杂粮、花鸟鱼虫;每级踏步档上专门刻出一朵荷花,寓意和气生财、和睦相处、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可见当年老石匠建造河埠头时的考虑周全。不过江南梅雨季节每年如期而至,杭城总会涨一次黄梅大水,那时河埠头就被淹没了,就连石阶和踏步档都有一半浸泡在水中。

石匠行业有一句术语:“造桥最难,搭牌坊为次,叠河埠头较容易。”但是蔡石匠家的河埠头,已经达到江南水乡河埠头的顶极标准,让一般人家望尘莫及。

蔡石匠家河埠头虽好,毕竟受住宅面积狭小限制,家里也很陈旧。后来老石匠过世,老夫人依然守着老屋,墙上帆布袋里挂着的珍宝,谁都不敢去随便触摸。小辈们心中明白,袋子里放着相伴爷爷一生的工具,奶奶把它视为传家之宝,每到黄梅季节都要把钢凿子和劈子取出,一件件摊在桌上晒太阳,然后擦亮上油挂回原处。在老奶奶心中,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上面还浸透着蔡石匠身上的精气神,能给她带来幸福美好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16: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的河埠头,生生不息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巨大变化,现代城市的蓬勃发展,有着“百河千桥万河埠头”的老杭州城里,河埠头被淘汰,河埠头文化也已经消失了。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便捷的公路、铁路运输替代了传统的水路运输,古老的河埠头退出了历史舞台。道路被一次又一次地拓宽,许多河道填平后建起了公路和高架桥,挖通了地铁;高楼大厦林立,曾经的老市河和河埠头深深埋入了地下。

从市区搬到小河、拱宸桥、半山一带的居民和农户,他们在临河建起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后,也会在河边、池塘、临水处,修造起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浇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河埠头和小码头,供家人和他人共享。新建造的河埠头在老人眼里是一种念想和心里的满足,对新一代杭州小伢儿来说又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他们将在这里度过童年,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生生不息的河埠头文化又会以新的方式传承下去。运河、市河、西湖之畔的河埠头,它们的水下石缝中重新会生长出又嫩又柔软的青苔,随着波浪起伏,叙说着河埠头的前世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16: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城市里的河埠头,更多的也许是一种装饰的作用:它是风景的延续,意味着这座城市从前的生活,在小桥流水的潺潺中,我们寻找诗意和远方。

这同样也是烟雨江南的标配,一般的城市,作为人群的集聚地,多半是沿水而居的,而在水边生活的人群,自然而然就有了水边的故事,河水是一种记忆,像是从生活的深处流淌出来,它有着过往生活的记忆和秘密,把我们以一种独特的滋味呈现出来,那里,有欢乐,有伤感,有甜蜜,也有苦涩……

谁把名字写在水上?对于历史来说,普通人的生活也许并不会载入史册,但他们正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正是他们在时间中的细水长流,让时间本身变得生动而有趣,像是水的涟漪。

这就是市井生活所给予我们的人间烟火气。

  来源:杭州日报 西湖副刊悦览版   作者:舍得  城言城语:李郁葱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1-6-24 09: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河埠头,我总会想起原本穿越杭城的那条浣沙河,它从西湖湧金门流出,经开元路,沿龙翔路、武林路,一直北流武林门入运河。浣纱河除称清湖河外,因流经当时杭州的城西,也称西河;因贯穿满清旗营,也称营河;又因“桥市洗衣无空处”,浣纱洗衣的杵捣之声终日不绝,也称浣纱河。浣纱河的名称大约出自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以史载光绪元年(1875)八旗子弟在浣纱溪植柳为证。浣纱河于1973年全部填塞,上下筑有三层,底层为排水暗沟,中层为防空洞,上层为公路(部分河段只改筑为排水沟和防空洞),浣纱河就此成为历史,只能在老照片中看到了。
       据说,如今要恢复浣沙河的呼声不断。
6c224f4a20a44623f57cad829a22720e0df3d798.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