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原名吴眺,1865年出生于常州府一户普通农家。祖上以种田为生,家境贫寒。祖父死时,只能买口有缝的松木棺材,用纸把板缝糊起来。 吴稚晖6岁时,母亲病故,由外祖母陈太夫人把他带到无锡。7岁时进私塾受启蒙教育,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外祖母家也很窘迫,往往断炊。但吴稚晖不受影响,意志更坚。17岁时吴稚晖应聘担任私塾老师,外祖母典当了自己的外衣,替他买了一件布袍,这才使他避免了穿着破旧衣衫走上讲台的难堪。他白天在私塾教书,晚上到无锡崇安寺春源茶社,与孙揆均等人一边喝茶,一边讨论学问。1887年,吴稚晖考中秀才。1889年他到江阴南菁书院读书,继续提升学业。27岁时外祖母去世,也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觉得可以告慰恩重如山的外祖母了。第二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落榜,仍回到南菁书院继续读书。 有一天,江阴知县经过孔庙,在下马碑前没有下轿,恰好被吴稚晖与同学纽永建等人看到,认为这是“非圣无法”之举,气愤地捡起石子向轿中掷打,知县大怒,把吴稚晖押入县署。后经南菁书院山长黄以周出面交涉,知县承认拘捕举人为非法,用轿子和乐队将吴稚晖送回书院,风波才算平息。黄以周是著名经学家,他对吴稚晖的尊孔精神颇为赞赏,但考虑到学院安全,怕招惹麻烦,还是希望吴稚晖换个地方。吴稚晖后来去了苏州紫阳书院继续就读。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吴稚晖受维新变法影响,与康有为相约,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1905年春在伦敦会见孙中山,二人在交往中结下深厚友谊。同年冬吴稚晖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最早的一批会员。 吴稚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很高,与蔡元培、李石曾、张静江并称为民国四大元老。 1926年蒋介石率兵北伐,吴稚晖手捧孙中山遗像送行,激励国民军统一全国。 吴稚晖一生著述等身,是我国最早创设汉语拼音、推广国语(普通话)的学者之一,196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伟人”的荣誉称号,成为20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从联合国授予的称号可以看出,吴稚晖不仅是革命家,也是学者。 他自幼学习大篆,27岁中举,是当代无敌的篆体家。他后来常对朋友说,我的举人是骗来的,考试时写的文章不长,但全部是用大篆写的,考官看不懂篆体,但感觉字写得好,就把我录取了。 吴稚晖一生官衔多得数不清,1924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员、总统府资政,等等。其中,多数官职只是挂个名的虚衔。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却是个重要实缺,但吴稚晖并未到职。他终其一生只领一份中央监察委员的薪水,也从不去机关办公。监察院有紧急公文,于右任叫秘书长狄膺亲自送去,他也是签署一笔了事。 他生性洒脱,60岁时,上海的无锡帮为他庆贺花甲寿诞。大厅上红烛高烧、寿幛高挂,桌上有寿桃、寿面和各种寿礼。上海滩的头面人物济济一堂,唯独不见老寿星自己出场。等到过了吃饭时间,才收到一封发自杭州的来信,信中说:弟因先母早逝,故先外祖母不忍提及弟等出生之日,所以从未有所谓‘诞’,我自己也糊里糊涂,不知生于何年。有人登报说替我庆祝花甲,我才知道已经一轮甲子,这叫做谣言处处有,中国特别多。我虽然相信我或者已满了六十,却不敢在月份牌上随便拣一个日子就算生日。我最反对庆寿做生,所以从不替人祝寿,这是一个硬凭据。我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自己反倒让人做起寿来。现在敬璧原帖,并叩谢诸先生,本日弟已赴杭州,不能陪座,歉甚歉甚。 这个老头不管不顾,与同乡好友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弄得众人哭笑不得,好不尴尬。60华诞的酒席只好变做无锡旅沪同乡会的聚餐了。 1945年,吴稚晖80岁,卫聚贤教授在他主办的《说文杂志》上,出了一期“吴稚晖八十大庆专集”。吴稚晖看见后,极不赞成,当即申明说:“我吴稚晖是偷来的人生,出生前,祖母曾托梦给外婆,说从阴间奈何池里用秤钩钩出来这个孩子,趁阎王爷打瞌睡时逃出了鬼门关,以左臂上有秤钩钩伤的伤疤为记。此子出生后,千万不能做生日,因为是阎王的逃犯。被阎王得知是要捉拿归案的。”也是巧了,吴稚晖手臂上确实有寸把长的一块黑疤,使这故事听起来真还好像有根有据似的。 这件事被蒋介石知道了。到农历2月28日那天,以蒋、宋夫妇的名义,给吴稚晖送去了一盘大蛋糕。这当然不能扔诸门外,恰好来了一群亲友,吴稚晖于是亲自动手把寿糕切成小块,分与大家共享。因为没有吃饱,有人建议每人加碗寿面,吴稚晖说什么也不答应。亲友故旧为他筹集的“八十大庆”黄金10两,吴稚晖也拒绝接受,后来全部捐给了家乡的一所中学做了新校舍的建造经费。 吴稚晖一生清廉,生活简朴、家无余财。抗战时住在重庆,一度生活困难。他便在重庆《中央日报》上登了则广告,表明开始卖字为生,挣点生活费。他卖字所得润笔金有五六万之巨,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直到1948年通货膨胀,法币贬值,兑换成金圆券,不久金圆券雪崩形同废纸。结果赴台后,吴稚晖辛苦7年的卖字所得,只换得台币147元,又只好继续卖字,以维持一批随他去台亲戚的吃粥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