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大乌珠

丁聪漫画选载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时势
       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当时居正统地位的国民党政府,美陆、海两部与国务院共同提出军事援助法案,贷款三亿。种种作为,对共军非常不利,共产党当然要反对。而在华美军,军纪太差,一九四六年内已有十余宗美军非礼强奸案在上海、南京等地发生,暴力事件如美军打死人、吉普车撞死人的案件也不少。(沈案之后,一九四八年较著名的“万景楼事件”,就有二、三十位国民党高官的妻、妾、千金被美军强奸),国民党怕得罪美国佬,一再容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不了了之,遂激起民愤。沈崇事件酿成巨变,如果没有这许多民愤做基础,共产党纵有三头六臂,也搞不起这么大的浪潮。
       沈崇事件一发生,国共两党取向截然相反。国民党拼命将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减低其影响。所以费煞苦心封锁新闻,监视示威,甚至派员捣乱学生活动。共产党则拼命将“小事”化大,尽量扩大其影响,要搞得轰轰烈烈。
       国民党一开始把这个事件强调纯为法律问题,如北平行辕、北平市政府,北大校长胡适,都强调这是法律问题,用法律解决,要学生们稍安毋燥,不要罢课,以免荒废学业。共产党一开始就把它提升至政治层面,强调要美军撤出中国,反对内战。美国佬则与中共保持高度一致,一开始已认为这是政治问题,不是法律问题。美国佬这种取向决定了国民党的下场。
       北大校长胡适之期望法律解决,他主持的北大聘请赵凤喈、燕树棠诸律师任沈崇法律顾问。但一九四三年六月九日中美双方签订《处理在华美军人员刑事案件条例》第一条列明:美军在中国犯罪,“归美军军事法庭及军事当局裁判”,也就是说,美国佬说了算。美国佬是文明世界表率,强调法治,当然要做足全套,也照样开庭审判。
       延至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美军军事法庭裁定主犯皮尔逊强奸已遂罪成立。二月一日再裁定帮凶普利查德妨碍军纪等二项罪名成立。判处皮尔逊十五年有期徒刑,普利查德监禁劳役十个月。
       这个判决好像很公道,让国民党松一口气,也让胡适高兴了一阵子。但六月中,美国军事法庭总检察长宣布,所控罪状不能成立,国民党十分紧张,做了许多动作都无补于事。八月中,美国海军部长核准判决,该被告无罪释放兼恢复原职。
       好了,美帝只照顾自家子弟兵,不管蒋公死活,这样子搞作,等于在中国大地上丢一个精神原子弹。消息传来,冲动的青年学生,还能平静吗?擅长斗争的共产党会罢手吗?难得美帝献这大礼,学生运动一发不可收拾。“沈崇事件”发酵成为反政府的全民群众运动,加速国民党倒台,真正成为毛公所说的“第二条战线”。美帝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帮助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
       怎么说呢?美国鉴于此起彼伏的示威抗议,真的撤兵了,真的停运军火了。这导致国共拼过你死我活的东北战场,国民党部队有炮无弹而全线崩溃。共军围北平,傅作义部队也是弹药欠缺,如何作战,才被迫“和平解放”。
       美国撤兵、停运军火,这不能不归功(罪?)于沈崇事件,当然,统战高手周恩来统战美国特使马歇尔,施以影响,不无关系。老总统蒋公对美帝又爱又恨,与毛公周公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内战以国民党惨败收场,老总统蒋公被迫渡台偏安。
       以一个女子遭遇而影响大局,像沈崇事件是绝无仅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只是一个吴三桂。而沈崇事件是牵动五十万学子和千百名教授的“冲冠一怒”﹐最终加速了一个政权的收场。这是历史偶然性的奇迹(比台湾执罚烟贩而酿成“二·二八”更为传奇)。而当年齐如山、刘半农述说赛金花之传奇,如果持之与沈崇的遭遇相比,那赛金花也真瞠乎其后了。因为沈崇才是真真正正能“倾”人之国,隳人之政的“倾国佳人”。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流言
       本世纪伊始,又有人拿“沈崇事件”做文章,说沈崇是共产党地下党,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以便引发全国反美运动,这些都是当年混进北大的国民党特工以情报网名义,贴出来的大字报小字报散布的谣言,当年已为了解情况的学生批驳而收声。但在二十一世纪资讯发达的今天,重弹六十多年前的老调已是侮辱读者的智慧。
       更有人深具创意地凭空编出:改了名的沈崇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批斗时揭穿身份,她向红卫兵承认,她并未遭美军强奸,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党的事业”。一般人说话不够分量,不够权威,于是有人把这段话挂到名人聂绀弩头上,因聂公曾撰《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于是就说根据聂公此文。这种依托是来个死无对证。但聂公《沈崇的婚姻问题》撰于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其时,哪来文革?哪来红卫兵?这就是启老(功)常说的未开卷而知其伪。
       “沈崇事件”各种档案俱在,北京、台北、美国所存这些档案都超过五十年,都解密了,花点时间读一读,案件清楚得很。但仍很希望能够问问当事人沈崇,对于时至今日还有人只拿个别档案,不辨真伪为美军翻案,她作为受害者,作何感想?当然,“沈崇事件”最大受害者是“中华民国”,是中国国民党,那么党国诸君又作何感想呢?
寻找沈崇
       十多年来,沈崇的下落,备受关注,而又传闻不一。有说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有说宋美龄收为义女,移民国外。有说她改名换姓,健在北京。前两种传闻找不到任何依据,早被否定了。而北京文化圈子则隐约流传:沈崇就在北京,而且活跃在文化圈中。
       沈崇到底是谁?在北京文化圈,屡屡听到人们讨论这个问题。大概八十年代吧,有一回,聂绀弩、丁聪与三联书店周健强等聚会,聂早年写过《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周问聂,“沈崇到底是谁呀?”聂指着丁聪说,你问他,他最清楚。
       丁聪夫人沈峻,就是文化圈中传说的沈崇。但从来没有人敢问沈峻,你是沈崇吗?这句话太冒犯了。甚至与丁聪伉俪死党如黄苗子、郁风也不敢问。
       今年春节后不久,李辉、应红伉俪莅寒斋雅叙,我出示沈崇亲笔自白书三纸,应红一睇,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沈峻的字吗?!”应红是作家出版社负责人,与沈峻熟络,经手沈峻手稿无数,所以对她的字迹非常熟识。当天我到罗孚家造访,借沈峻给罗公贺年咭、拍摄沈峻滑雪型照上的题字,回家与沈崇字迹对比研究,虽然前后六十多年,但用笔、结体,都有太多一致处。
       好了,如何求证?颇费思量。通过沈峻周围的至爱亲朋吗,他们实在开不了口。重提旧事,对当事人不啻于再一次伤害,但近年攻击沈崇的言论甚嚣尘上,不弄清楚,对当事人又是更严重伤害。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12.jpg

庐山真面目
       机会终于来了。林道群兄嘱转稿费与沈峻,一口应承。五月八日上京,请沈峻密友约沈峻一起用餐讨教。甫一见面,认出这就是在罗公家里从贺年片看到的,八十多岁老太太滑雪雄姿的沈峻,真人可是腰板硬朗,英姿勃发,神采飞扬,白白滑滑的面庞架个墨镜,路人还以为是哪个资深玉女明星呢。
       相金先惠,格外留神。奉呈道群兄托交的稿费港纸六百大元,沈峻边签收边说,“丁聪的画稿费一幅一百块,我的文章一篇六百块,比他强,还是港币呢。”没有福建乡音,也没有像咬牙切齿、字字儿化的京腔,一口标准普通话,好生得意。
       笑谈间笔者开始进攻了。先问沈峻生肖属甚么? 答曰:“兔”,丁卯一九二七?“没错”,心想沈崇案发时十九岁,一九二七到一九四六正好十九岁。再问府上哪里?“福建闽侯”,心想,又对了。席间奉上马幼垣关于沈葆桢照片辨伪文章(刊“九州岛学刊”六卷二期)复印件,内有沈文肃公与夫人林氏画像,沈峻说,“从前家里就是挂这画像,文革毁去。”问沈葆桢是你贵亲? “沈葆桢是我曾祖父”,又对了。尊大人大名?“沈劭”,完全吻合了。做什么工作?“工程师,到处跑,做过交通部次长。解放前夕离开大陆。”几兄弟姐妹?“四姐妹,我最大,剩下我跟最小的。”何时来北京?“解放后”,稍停片刻,立即补充,“一九四六年来北京,在北京大学先修班。”心想这就完全对了,她就是沈崇,肯定不会错。正思考间,沈峻再补充“后来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是党员吗?“是”。什么时候参加党?“一九五六年,在学校入党。”
       人家倚熟卖熟,熟有熟的难处,熟了不好开口。我倚生卖生,胆粗粗问了一大堆,都与沈崇档案吻合,如何让沈峻自认真身呢?怎样开口呢?八十五岁,再不问,怕会变成终生遗憾。下定决心,不怕面懵。正想开口,且慢,还是由材料说话吧。
       终于要摊牌了,立即取出准备好的沈崇亲笔自白书、北京大学聘请赵凤喈任此案法律顾问感谢函等材料,放在饭桌上。沈峻一看,立即摘下墨镜,聚精会神,略显湿润双眼,泛着几乎觉察不出的淡淡泪光,盯着这几叶沉甸甸的薄纸,面色为之一变,神情凝重而镇静,压低噪门说:“哪里搞来的?给我的吗?”这是彩色复印件,全部给你。沈峻一声“谢谢”,马上收起文件。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14.jpg

话从前
       确认沈崇真身后,一切轻松多了。先谈谈她小时候的情况。哪里出生?福州?上海?“不对,我生于镇江,父亲在镇江盖桥梁,盖公路,所以我在那里出生。”“父亲因为搞工程建设,到处去。我小时候去上海,在上海念小学,所以寄居姑姑家。”是古拔路二五号吗?  “对,你怎么知道的?”我开玩笑说我是调查局的。
       “我姑父曾景南是盐务局长”啊!那是肥缺,“对。”“姑姑喜欢女儿,特别疼我,我又是人家的女儿,宠一点没关系。所以我从小就无法无天。”一九四七年,因奶奶病重,不愿死在外地,棺材都买好了,要回福州老家寿终正寝,沈峻便陪着奶奶回福州。福州与台湾很近,沈峻顺便去了趟台湾,探望姑姑,几天就回来了。文革时,因此而被诬为去台湾领特务经费。“姑姑有个儿子在美国念书,我动员他们母子回来,他先到香港,他妈妈从台湾到香港会合,我去香港接他们一起回来,这不是很好嘛,但文革时候,又说我去香港领特务经费。”
       尊大人沈劭生于哪年?沈峻一脸茫然,不知道。生肖属什么,也不知道,只知她出生时父亲二十多岁。沈劭在南洋公学毕业,然后交大,再留美。抗战间沈峻在上海,沈劭则在昆明,盖机场,盖公路,父女大部分时间分开,对父亲了解不多。沈劭有个朋友托他照顾妻子儿女,朋友后来死了,沈劭继续照顾,妻子变成他的妻子,儿女变成他的儿女,两家人变一家人。解放前夕,沈劭离开大陆。沈劭新家庭另一半是南洋华侨,要回南洋,沈劭同去。后来在美资还是英资的石油公司工作,一直到七十年代过世。
       问起沈峻妈妈,果然姓林,家庭妇女。沈峻生儿子时接母亲来北京住。原居所二间房住三代人,十分挤迫。一九八五年分到稍大居室,但母亲习惯住地下,左邻右里都熟,老友记多,不愿搬去高楼住。过几年九十五岁过世。
       沈峻很能干,也很会照顾人。三个妹妹都是她供读大学,的确是大姐大,大家长。丁聪夸沈峻,我们家是党员领导非党员(丁聪不是党员),沈峻除了不会画画,什么都会。
       又再问回不开心的往事。你在北大先修班,准备念甚么科,“我的志愿是学医”。但出事后,政府不让她到北大上课,因为风头火势,不许她出来。“在北京没事干,就回上海,后来才(改名沈峻)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的是俄文。复旦毕业后,学校很喜欢她,要留她当助教。沈峻不服从组织分配,要去北京。
       沈峻在北京先去中联部,中联部发觉沈峻社会关系太复杂,不合要求,调去对外文委,干了几年,在宣传司管书刊,下辖外文出版社,后来外文出版社分出来,独立成为外文局,社领导挑了几个人,包括沈峻,入外文局,做到退休。
       丁聪妹妹与沈峻是同学,沈峻在复旦大学毕业后,一九五六年九月,她与丁聪妹妹同时被分配上京,因丁聪妹妹在京无其它亲戚,便拉着沈峻常去探望丁聪,一来二往,丁聪沈峻便结婚了。
       不久,反右运动开始,丁聪划为右派,沈峻已怀孕,大着肚子搬家,生孩子那天,正是丁聪发配北大荒之时,丁聪匆匆到医院,隔着玻璃窗,看看新生的儿子, 随即赴北大荒劳改。沈峻说, “我们一家人,分住四个地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一家团聚,这就是火红的年代的现实写照。
       解放后,沈峻受社会风气影响,要求进步,要参加党。香港的朋友闻共色变,其实不必大惊小怪。在大陆,乖孩子才能做少先队,再大一点才能入共青团,然后才入共产党,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尚。与在台湾入反共救国团,入国民党一样,这是那边社会的大环境、大气候。沈峻在上海复旦大学入党,先作预备党员,一般一年后转正,但丈夫丁聪划为右派,作为妻子的沈峻也受牵连,拖了五年,到丁聪摘帽时才转正。丁聪是一九七九年才正式全部平反。
       沈峻在文革中也受冲击,“最主要系成份不好,社会关系复杂,又有海外关系,不进步,不愿开会,不热衷政治。”这时我说,这叫甘居中游。热衷政治就会紧跟,就经常犯错误了。
       再带回事件本身。文革时候,有人问你“沈崇事件”吗?“没有,文革时候从来没有人问。这事毛选早有定案,红卫兵不敢乱来。”当时跟共产党有联系吗?“没有,我当时十九岁,什么都不懂,我家的背景都是国民党的。”当时几十万学生示威游行,皆因你而起,你害怕吗?“不害怕,学生的行动是正义的。”再问,有看电脑吗?“没有,我眼内黄斑,电脑发光,我看不了。”网络上很多言论攻击你,说你是延安派来色诱美军,制造事件,你知道吗?“有人告诉过我。当年国民党贴出大字报小字报造谣,早已被当时的学生驳得体无完肤,很快没有声音了。现在有些人,只不过重拾当年造谣者的牙慧而已。”“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国民党是统治者,控制着国家机器,如果我是八路,早就被抓起来了。”网路上这么多言论攻击你,颠倒黑白,混淆真相,你是否可以亲自写文章澄清,以正视听。“不,我不理,他们想出名,你驳他,他驳你,没完没了,他就出名。我一概不理。”
       啊!境界真高,佛家有语“闻谤不辩”,苗公(黄苗子)也如是。真是二流堂人物,一流作派。
       沈峻性格开朗,阳光气足,相处如沐春风。就算碰到悲剧,也要变成闹剧,以喜剧收场。性格决定命运,信焉!

                                                           2012年6月13日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15.jpg

                          (待续)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春节,丁聪的“右派”获正式平反。“文革”结束后,丁聪为了弥补失去的二十几年的时间,从文学书籍插图开始,创作了大量的各类作品,其数量大大超过以前作品的总和。
       1979年9月,老舍夫人胡絜青(1905-2001,齐白石女弟子)写到,30年前(五十年代)赵家璧约请丁聪画老舍的《四世同堂》插图,丁聪说,我以前没住在北京,不了解老北京的生活,画不了,拒绝了邀请。“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老舍夫人胡絜青、儿子舒乙先后邀请丁聪为老舍作品做插图,胡絜青说:“你在北京已经住了几十年了,你可以为老舍的描写北京的作品画插图了。”
       自1978年开始,丁聪为老舍先生再版的《骆驼祥子》作系列插图。1979年为《四世同堂》(20幅系列作品,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牛天赐》、《老张的哲学》、《二马》等老舍作品作了插图。还为老舍作品的英文版《正红旗下》、《茶馆》设计封面。从此,丁聪先后为郭沫若、茅盾、冰心、巴金、叶圣陶、沈从文等许多人的作品绘制插图或设计作品集封面。
         2009年5月26日中午11时,丁聪在北京因病逝世。他留下遗嘱,不搞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遗体不保留。丁聪怀揣着夫人沈峻写给他的亲笔信,平静离去。

       0-.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02.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03.jpg

04.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05.jpg

06.jp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