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大乌珠

杭州知青纪念馆 展示陈列文案 (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巍巍兴安岭



1、鹤立河农场杭州知青大事记

     1952年      鹤立河农场成立(受松江省公安厅劳改狱政处领导)
1954年8月  鹤立河农场受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领导
1956年7月  鹤立河农场属黑龙江省合江劳改分局管辖
1965年     鹤立河农场主要安置刑满就业人员(劳改犯全部迁走)
1967年“文革”期间、鹤立河农场实行军管(省公安厅军管会领导)
1968年冬—1969年春:大量遗送农场劳改就业人员回原籍或非边境地区农场、农村。开始大批接收各地知青,农场性质由劳改农场变为地方国营农场。
1969年接收两批杭州知青。
1970年3月  鹤立河农场撤消军管,成立革委会。
1971年10月  鹤立河农场接收杭州知青483人。
1972年初,鹤立河农场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下属合江分局管辖。
1976年  鹤立河农场归黑龙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下辖宝泉岭管理局管辖。
1979年2月12日  省局宣布撤消鹤立河农场,三、四、九分场划归莲江口农场,其余7个分场和直属单位划归新华农场。
1979年之后,新华农场直属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管辖。莲江口农场于1980年从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划出,归省劳改局管理。
鹤立河农场1952年至1968年(十七年),年均亏损57万元。1969年至1978年(十年),年均亏损308万元。
鹤立河农场1954年建成一、二、三、四、五水库。五座水库互相连接贯通、形如盛开的莲花,今称为“五大连(莲)地”。现有固定水面7750亩。


知青档案:大渣子粥和白菜汤
人物:某杭州知青(18岁左右)
地点:黑龙江鹤立河农场六分场
时间:1969年9月—1970年
位置:离火车站60多里,离最近的村庄30多里,离总场医院70里
工作:人均种20亩地(每年为国家种出一吨粮食)。还要脱坯烧砖造房子。农忙一天干活16小时是常事。
伙食:大渣子粥,几个月不见肉。当家汤是白菜汤(四季不变)
娱乐:8个月才看上一场电影
环境:夏天小咬追着人叮,冬天最冷到零下40度

2、大兴安岭呼中区杭州知青大事记
    1970年10月
首批杭州知青抵达呼中区(分配到或组建了呼源贮木杨,一连、筑路二处二连,东方红一、二、四、六连和碧水三连等)
1970年11月
又一批上海、杭州知青低达呼中区(分配到或组建了呼源贮木场,宏伟二连,东方红三连、五连,碧水六连、八连和筑路二处一连、二连等)。
1971年5月5日  碧水农场成立
1971年8月20日  嫩江农场成立
1971年11月,一批杭州知青抵达呼中区,分配到或新组建了苍山林杨、宏伟一连、东方红九连、十二连和嫩江农场等。他们大多是1971届初中毕业生(时年16周岁)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5月中旬,87名杭州知青到达大兴安岭桥梁大队(年末调往大庆油田)
1972年6月,部分以沪、浙知青为主的连队成建制调往呼中区富拉尔基砖厂建材大队。
1973年11月,部分沪、浙知青为主的连队成建制调往黑龙江省火电三处,电力二处和哈尔滨电力局下属单位。
1974年12月末,呼中全区有浙江知识青年1220人。


青春档案:黑龙江呼中区林场杭州知青劳动生活

人物:杭州知青
地点: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筑路一处一连)
时间:1974年
工作:夏天:筑路。早上四点出工(大兴安岭早上三点多天亮,晚上八点多天才黑)。晚上八点收工。中午可休息三小时。每天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平均每人3个立方。工具:洋镐、铁锹、扁担和土筐
      冬天:打烧柴(准备明年一年取暖、驱潮、生活用的烧柴)
住所:帐蓬(一个帐蓬住两个班,一个班14个人,每个班只在一个取暖的铁皮炉)。帐蓬四面漏风。睡的“床”用小桦树杆搭建而成。
主食:大渣子、高粱米、窝窝头,有时有馒头、大米饭(灿米),但很少(每个人一个月只有一斤大米)。
蔬菜:一年四季都是土豆干、土豆粉丝。夏季筑路大会战时能吃上豆腐。每顿就一个菜,有时一天就一个菜。食堂每年改善一次伙食,做一次“大果子”(即油条,每个二三两重)


青春档案:大兴安岭林场杭州知青劳动生活

人物:桐庐赴黑龙江海林县96名杭州知青
地点:大兴安岭(海林林场正好处在《林海雪原》中的威虎山上,附近有杨子荣的殉难地)。
工作:春季植树造林、夏秋季整地育苗,冬季伐木(工具:油锯、斧头等)
生活:上山窝窝头、下山热坑头(室外零下30-40度。室内“大坑热情”温暖如春)
体制:林场干部多数是退伍军人(大多在抗日战场时期入伍。整个林区系统管理呈半军事化,以连、排、班为建制)
粮食:每月定量30斤,其中大米、白面仅有5斤,其余都是玉米面等粗粮。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3、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大事记

1968年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东北农垦总局全部农场和省农垦厅的属大部分农场,黑河农建一师,合江农建二师等均编入。黑龙江兵团成立后,接收回营农、牧、渔场93个,含编为5个师(辖58个团、76个营、1300个连队)农场职工25.5万人,耕地面积1280万主亩。
1968年夏秋
北京、上海等地三万多名知识青年进入刚刚组建的兵团
1968年年底
杭州、宁波、温州等大中城市知青开始进入兵团
1969年
全兵团接收各地知青19万余人(加上上年安排的3万人,共22万人)。
1972年年底
县团安置了各地知青31万人,占兵团职工总数的50%。
1973年
黑龙江兵团由沈阳军区委托黑龙江省管理(双重管理体制)改为划归黑龙江省委统一领导。
1975年
黑龙江生产建设县团撤消

小资料: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建制

一师:驻黑河地区(爱珲县、德都县、逊克县等)下设7个团,包括一团(北方农场)、二团(新华农场)、五团(五大连地农场)等。
二师:驻合江地区(松花江以北,绥溪县、萝北县等)。下设十个团(一团至七团)。包括:十五团(宝泉岭农场)等。
三师:驻合江地区(松花江以南、完达山以北、集贤、宝清、饶河、富锦、桦川、桦南等县)。下设十五个团(十八团至三十二团)。包括十八团(友谊农场)、十九团(五九七农场)、二十四团(胜利农场)、二十五团(七星农场)、二十六团(抚远渔场)、二十九团(集贤农场)、三十团(桦川)等。
四师:驻虎林县、密山县、鸡东县,下设十二个团(三十三团至四十四团)
五师:驻嫩江地区(嫩江县、克山县、甘南县)。下设十一个团(四十五团至五十五团)。
六师:驻抚远县下设十个团。新建五十六团至六十二团,原属三师的二十三、二十四团、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划入。
包括:原独立一团(嘉荫农场)、五十八团(密山)等。
(说明:以上举例提及的“团”为有较多杭州知青的团)


青春档案:黑龙江兵团杭州知青劳动生活

人物:杭州知青66人(男、女各33人)
单位:独立一团武装连(编号66分队)
地点:伊春地区嘉荫县(紧靠黑龙江、江对面是“老毛子”)
时间:1969年4月——1970年
工作:平时盖房种稻,战时扛枪打仗。五月份每天到黑龙江边挖战壕(备战)。
      秋季:支援农业连队收到秋粮
伙食:主食:白面馒头(五月份)
蔬菜:常常是葱花酱油加水做汤(知青戏称“三鲜汤”)。想吃上新鲜蔬菜是一种奢望(五月份青黄不接)。
最高兴的一天:每逢节假日,吃上一顿猪肉(数量很少)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档案:香兰农场杭州知青劳动生活

人物:杭十中、钱江中学知青(100多人)
地点:黑龙江香兰农场(第五农场)
时间:1969年——1970年
主要工作:种水稻、养猪、采药、备战(站岗、巡逻)
伙食状况:平时主食:面粉、杂粮     蔬菜:大白菜、萝卜、土豆
逢节假日改善伙食:肉丝炒蛋、肉片炒粉皮



青春档案:黑龙江虎林插队杭州知青劳动生活(1)

人物:杭州第三批赴黑龙江支边知青
地点:黑龙江虎林县(虎林县新乐公社新民大队)
时间:1969年3月18日后
工作:种小麦(主要为了交公粮)、种玉米(解决自身一年的口粮)
农活:平地、锄草、播种、割大豆等
伙食:玉米面饼、小渣子粥。极少吃上白面、大米。过年过节、包上一顿猪肉白菜饺子。
蔬菜:包心菜(东北叫大头菜)、自制酱菜(全年吃不完)
娱乐:听听广播、打打扑克、看书、写家信。(有次为了去虎林县城看省京剧团的样板戏,来回走了40公里的夜路)
收入:某杭州知青(整劳力)起早摸黑出工半年,分到110元钱。
开心事:1969年的八九月份,部分杭州知青抽调到月牙泡边防检查站(新建的、民兵编制)每人佩备了苏式武器(步骑枪等)。每天除了农田劳动外,还需去边境我前方哨所站岗值勤(都在晚上。12个人,每人2小时一班岗)。边防站伙食较好,一天三餐有白面馒头和月牙泡的大鲫鱼等。


青春档案:黑龙江虎林插队杭州知青劳动生活(2)
人物:200多名杭州知青(分别在各队插队。杭四中、外国语学校的96名知青分到独木河大队,其它人分到虎头大队。清河中学的71名知青分到虎头大队一小队,其中有27名女知青)。
地点:虎林县虎头区(独木河大队、虎头大队等)
时间:1969年3月14日—1970年
生活:虎头临近乌苏里江,历来是军事要地。杭州知青们全被编入武装基干民兵营,每人发一支步枪或冲锋枪,随即投入紧张的军事训练。白天一遍又一遍地摸爬滚打、苦练射击。晚上冒着零下40度严寒挖战壕、修工事。手、脸冻裂,满手冻疮,仍坚持学习解放军“轻伤不下火线”。当时年龄最小的知青仅十五六岁(68届初中生)。
伙食:主食以杂粮为主,例如玉米面、高梁米,酸辣腌菜(一年中,只有秋天才有新鲜蔬菜)。如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就如过年一般开心。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档案:黑龙江抚远杭州知青劳动生活

人物:浙大附中、杭二中、外语学校等38名知青
地点:抚远县海青公社亮子里生产队
时间:1969年1月1日—1970年
工作:上山伐木、劈木柈子、修筑公路、挖战壕
割条子、打草、打鱼、锄草等
住所:住茅草屋、睡大火坑、点小煤油灯
伙食:玉米饼、玉米糊等
最难受:冬天的冰雪严寒(经常零下三十度),夏天的蚊子和小咬、臭虫、跳蚤等
最怕:冬天挑水(水洒井沿立即结冰、道路极滑)和洗衣



知青档案:笋干、豆瓣酱
人物:某杭州知青(当年十八岁)
地点:黑龙江某农场
时间:20世纪70年代
食堂:顿顿都是清汤劣油的萝卜、土豆、大头菜
      休息天只开两顿饭,苞米窝头和大头菜汤
家援:盼望家里寄点咸鱼、霉干菜、笋干之类或猪油渣、虾皮和花生
米制成的豆板酱等(邮寄包裹途中需十天半个月,肉食品易坏)

知青档案:黑龙江兵团独立一团(嘉荫农场)杭州知青回忆
最苦最累的活:割大豆(大豆地一眼望不到尽头,每垄地长一两公里,短的也有一里多,不割到头,别想休息坐下,腰酸痛的就像断了似的。谁要是落在后面是件丢人的事。晚上回房,满身都是角刺,血迹斑斑……)。
最想去的地方:离大家最近的林区小镇东风,距连队100多里路(搭乘连队的敞蓬运煤车去)。
我们的住所:到北大荒的前三年,住的都是帐蓬(四五月份,周围全是半人高的荒草,望不到边际,见不到绿色,看到的都是冰、霜……)。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血洒杭嘉湖


1、 浙江大观山农场杭州知青大事记

  山阻他们把路开,水挡他们把桥横!顺风时扬帆稳舵,逆境中奋力抗争,他们在大观山上写出大大的“人”(允武)

    1955年
杭县瓶窟创办“大观山社”(大观山农场前身)
    1958年1月18日
省粮食厅接收“大观山社”成立“浙江省粮食厅饲养试验场”,2月接受一批杭州知青。
1958年9月9日
接收一批杭州知青。
1959年4月1日
省粮食厅、商业厅、农业厅和浙江农学院“三厅一院”联合办场、场名定为“浙江省大观山畜牧饲养试验场”。(场部在东莲寺)
1959年9月
接收200余名杭州知青。(农场已接收杭州18所中学231名初、高中应届毕业生)。
1961年5月
农场改名:浙江省大观山畜牧场
1962年1月19日
农场改名:浙江省北湖农牧场。下属长命、幸福大队(奶牛业为主);鸽宝山、东莲寺大队(养猪、农业为主);草荡大队(农业为主);下确桥大队(养鱼为主);北湖大队(养种畜为主)。
1964年7月15日
引进八头瑞典仑德累斯原种猪,繁育成功。定名“长白种猪”。(至1973年,农场成为中国饲养长白猪原种猪群最多、供种最多的原种猪基地)。
1965年
全场扭亏转盈
1966年1月6日
农场划归省机关事业管理局领导,改名为“浙江大观山农场”。
1970年
农场改名“杭州种猪试验场”划归市农业局领导。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档案:大观山杭州知青劳动生活
人物:大观山杭州知青
地点:杭州、余杭县、长命镇、大观山
时间: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工作:养牛、养猪、种番薯、种水稻、捞水草、开荒
筑路、拉车、摇船
主食:1、每月27斤粮票、三两肉、三两油
      2、口粮不移“瓜菜代”(用蕃薯、南瓜代替粮食)
      3、咸菜玉、玉米糊等
蔬菜:1、早上酱瓜、中午南瓜、晚上冬瓜
      2、菜帮子、萝卜汤、油炒盐等。
      3、食堂蔬菜限购,每顿每人一勺清煮浙大萝卜
“野”食(自力解决荤腥、油水、嘴谗、饥饿)
田鼠肉、鱼虾、麻雀、鸟蛋、黄鳝、青蛙、蛇
野兔、乌龟、蘑菇、小鲳条鱼、“白鸟”(长脚鸬鹚)等
最害怕:饥饿、毒蛇、蚂蟥、血吸虫、革命草本饭、
应对饥荒的节食办法:
1、瓜菜代(番薯丝饭、萝卜丝饭、薯藤饭、胡萝卜饭、紫云英菜饭)
2、煮蚕豆当饭    3、桑果(生吃或烧熟吃)   4、树叶饼干
收入:1959年后,一般1955年到农场开荒的老场员工资为六级(26元/月),1959年进场的前三个月,均工资11元/月。
      某批知青进场4年后,工资评为一级24元/月(1963年),1971年调到31.5元/月(从11元到31.5元/月,经历12年)
农场结构:下放干部、知青、老场员和“五类分子”
住所:1、多数人泥地铺稻草、席地而卧
      2、竹架工棚、毛竹棚
最难忘:大观山、鸽宝山、东莲寺、大雄山、草荡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2、浙江乔司农场杭州知青大事记


    1966年
地方国营乔司农场原系劳改单位。“文革”开始之际,劳改人员迁往浙西山区,留下第五、六、七、八四个大队2万亩左右棉田。省市领导决定把知识青年安排到乔司农场,为此专门成立“杭州青年建设社会主义农场”(知青生产、生活由乔司农场代管)
    1966年8月
一批杭州知青入乔司农场,组建青建一、二两个分场。
1966年11月25日
1500名知青进入青建三、四两个分场。(至此,青建农场已安置近3000名杭州知青,成为杭州市安置上山下乡知青的最大集中地)。
当年组建青建三分场四连的杭州知青共110人。包括:湖滨街道知青82人(男47名、女35名)。拱墅区米市巷街道知青28人(男10名、女18名)。
1967年春
乔司农场派农技员分批给杭州知青们上农业知识课——怎样种好棉花和防治棉花病虫害。
每个连队进驻两名解放军(省军区),担任领导工作。(乔司农场属于公安单位,“文革”时期属于军管范围)。
1967年8月—9月
因二十军进驻杭州,乔司农场原省军区派驻的军队干部换成二十军的军队干部。
1968年
杭州市革委会派出大批干部到青建农场,筹建杭州市“五七”农场。
1968年12月
农场招来一批杭州地区农村的复员、退伍军人充实骨干力量。同时组建了“杭州市五七农场筹建办公室”。
1969年6月1日
农场召开成立大会,宣布“青建农场”正式更名为“杭州五七农场”(由乔司农场代管改为杭州市管理)
1969年12月19日
农场迎来第一批杭州“老三届”知青(66、67、68届高中生)。
1970年4月
农场开始组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兵团接管了原农场行政和生产指挥的全部权力。每个连队配备连长和指导员两名现役军人。营部配备营长和教导员两名现役军人。团部机关全部由现役军人组成。连部和营部其他人员基本上由地方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或知青担任。连队管理按部队的《内务条例》执行。
1970年年底
兵团新来一批二届生(即69、70年两届初中毕业生,也属最后一批到乔司农场的学生)
1973年
兵团将一部分土地还给乔司农场,恢复劳改农场建制。
1975年下半年
兵团现役军人干部陆续撤离农场。“浙江省五七农垦场”开始筹建(纳入省农垦局系统管理)
1977年
农场“双复”工作完成顺利,夏粮喜获丰收,棉花长势喜人。
1978年4月
农场(省五七农垦场)召开首届全场先进表彰大会。
1979年
农场部分知青开始返城(顶职、病退、离调等)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3、南湖农场杭州知青大事记

1960年9月,杭州财贸系统961个支农人员协力创建“杭州市丁桥农业企业公司”。
1961年5月12日,改名“杭州市大溪河农场”(全民性质)
1964年3月10日,改称“杭州牛奶公司大溪河分场”
1965年1月1日,定名为“杭州市南湖农场”
1966年,改称“余杭县南湖农场”。当年农场有耕地6436亩。
1969年1月,安置杭四中、铁中、开元中学等三届知青311人。
1970年5月,改编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四营、五营下设11个连队,以安置杭州、温州知青和退伍军人为主。
1970年9月、10月,安置杭州知青879人,富阳知青63人。
1973年12月,从一师一团(原乔司农场)调入兵团战士300人,大多数系杭州知识青年。
1975年12月,生产建设兵团撤消。
1976年1月1日,恢复“余杭县南湖农场”。为县属农垦企业,主管部门为余杭县农垦局(1984年改为农场管理局)。
1977年—1981年
城镇知青大批顶职、商调、返城等,调出1298人。
1989年未,全场土地总面积9880亩。
1992年10月,多数原杭州知青子女陆续回杭招工入户。
1994年改名“余杭市南湖农场”
2001年4月,改名“杭州余杭南湖农场”归口县农业局领导。
南湖农场以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奶牛业、饲养业、林业为主。历年新老职工创办了余杭乳品厂(1971年5月7日投产)、余杭药厂(1972年)余杭控制设备厂(1960—1988年)余杭南湖塑料制品厂(1978—1999年)等。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9: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资料: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1970年5月7日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杭州正式成立。受浙江省革委会和省军区双重领导,兵团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师和直辖第十三、第十七团及工业第一、第二、第三团。兵团部先驻杭州华家地、后驻萧山。
1970年9月1日
萧山红垦农场、钱江农场、红旗农场、五七农场、棉麻试验场划归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管辖。乔司农场和新安江开发公司划给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大批杭州知识青年开始进入兵团(成为“兵团战士”)
1975年6月5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撤消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指示。
1975年9月2日
中共浙江省委下发省交接领导小组制订的《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移交地方的交接工作方案》。至此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宣告结束历史使命。

小资料:  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建制

名称
驻地
团级单位
地  点
浙兵一师
乔司
(师部:乔司)
一团
乔司农场
二团
乔司、头蓬
三团
乔司农场
四团
余杭平山农场
浙兵二师
萧山区
(师部:萧山)
五团
红垦农场
六团
红山农场
七团
钱江农场
八团
新湾
浙兵三师
湖州市长兴县
(师部:吴兴三天门)
九团
安吉林场
十团
长兴县李家巷镇
十一团
嘉兴市运河农场等
十二团
长兴县和平镇
工业一团
余杭闲林埠
消防设备厂
钱江水泥厂
现杭州西部监狱
工业二团
余杭县临平镇
省武林机械厂
现省第四监狱
工业三团
余杭县临平镇
省建新工具厂
现省第二监狱
十三团
淳安
兵团撤消后划给淳安县开发公司
十七团
温岭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