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江南北国知青路(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5 1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2-5-25 10:27 编辑

读护国寺里的童年篇:那是一个兴无灭资的年代,寺庙理所当然是封资修的产物,很多的寺庙,再也见不到香烟燎绕,诵语潺潺。涛哥的家,搬进了护国寺,那年代,搬进寺庙居住的人家很多很多。我的家附近,涌金路上金黄庙,里面住着五户人家。我的一个玩伴,大家称他金黄菩萨。我的学校,饮马进巷小学,是机神庙,著名的净慈寺,是部队用房。杭城这么多的寺庙,变身为困难年代的百姓住房,是当年政府的安置政策,我看很好,很贴近百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76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5: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乌珠帮我上传图片谢谢嘉友大乌珠互动鼓励!我那篇横渡西湖文章年份记忆有误,是同游者指正后改过来的;《唐山纪行》原文有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述和新建后的描写及照片,都被责任编辑精简掉了。护国寺原先规模不算小的,所以住了几十户居民,大雄宝殿里的驻军打地铺,因为建艺校才拆迁的。后来我们又住过的铜佛寺小多了,没几户人家。下面我继续发正文,接近尾声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76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5: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白行记
  儿子娶了一位广东媳妇,亲家数次邀我们去广东做客。2013 年小两口要到那边过回年,于是我们老两口也就起个兴头拜访亲家,顺便去海南观光旅游。
  亲家老李比我小一岁,也是知青,老三届的高中生,下乡地在海南省昌江县红林农场,在岛的西部,离东方市不远,当时属粤海兵团,混得还不错提了干,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返城回到故乡——电白县城,在县文化局工作到退休。
  他曾两次来杭州,第一次是他女儿决定嫁往杭州,他得亲眼来看看男家的境况吧,老哥俩相见倒也很谈得来,都是知青嘛,有共同语言,他对杭州及我家的总体印象还不错;第二次就是参加女儿婚礼了。亲家母年纪小些,只是女儿婚礼时来了一回,她原籍四川,是投奔哥哥到的海南,他哥原是老李所在兵团的连长。
  到武林门乘机场大巴,蓦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升入我眼帘,定睛一瞧脱口呼唤“秀兰”!
  “哎,涛哥,是你呀,咋那么巧啊?”说着手就握到了一起,“仲缘!”——后面仲缘也跟了上来,还有几位是他们的孩子们。
  仲缘和我是同车厢同小组去的大兴安岭,后来学了医;秀兰原是我们桥梁大队副主任老王头的闺女,也是医生,大返城时跟丈夫一起来杭。我们的上一次见面是两年多前在双溪漂流搞赴岭 40 周年联谊活动时。老友相遇自然是开心的事。
  一路劳顿,晚上进得亲家门,就见桌上酒菜齐备,等着为我俩接风呢,自是一番欢洽。

  后面几日逛街,见电白小城南濒南海,自然条件绝对优越,但在城市管理方面却不尽人意,据我一个杭州市民的观察,有以下 4 点不敢恭维:1、环境卫生——脏;2、交通秩序——乱;3、占道经营——挤;4、路牌门牌——缺。甚至全城看不见一只垃圾箱,路口难觅红绿灯。
  这个问题我也与亲家探讨过,据他说到他们这里来的外地人不多,即使来了也都有本地人陪同,本地人对本城熟悉,也不觉得有甚不便,这证明这个城市的开放度很不够。
  广东省的发展不像浙江省这么均衡,这也难免。不过亲家一家都很热情,我们玩得开心。后来还去了海南,可惜因为亲家有事,未能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5-25 15: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220525152220.jpg
代发:在电白城区留影,左起我儿子、儿媳妇、亲家老李、我妻余耀荣。

QQ图片20220525152234.jpg
代发:在茂名市海滨中国第一滩景区留影,左起我儿子、我妻余耀荣、我、亲家老李。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5-26 09: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5-25 15:16
电白行记
  儿子娶了一位广东媳妇,亲家数次邀我们去广东做客。2013 年小两口要到那边过回年,于是我们 ...

       几次看涛哥提到了“电白”,上百度查了一下才知——电白区,隶属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因多雷电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合并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说是不远处有28公里的“中国第一长滩”。广东去了多次,离电白最近的就是89年闯海南时从湛江摆渡。


傲游截图20220526092537.png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76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18: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乌珠帮我上传图片并互动鼓励!从腾讯地图上查找,“中国第一滩”和“中国第一长滩”是同一个地点,但是我们去时没有看见你照片上的这块大石头,原因不明,如果看到我肯定会将它拍下来的。我的正文已经发完下面我继续发朱子一教授的后记,最后还有一张“入馆证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4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76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18: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音声相和 斯文不绝
    朱子一
  不绝诗书传家,怕是对王家所受苦难最大的安慰。
  初读书稿,从江苏沿水路南来,自浙江沿海路北上,王家几代人的命运沉浮,跟着松涛先生的笔,在我们面前一一浮现,让我们一同经受了心理创痛。
  当读到他与大龄未婚的长兄的诗歌酬和时,不禁令人动容。
  这样一户政治上的“贱民”,这样一位小学毕业证书都拿不到的孩子,在那样令人无法喘气的肃杀压抑中,兄弟之间却还有心情以诗歌酬和,互诉离别情感。那是他在回到北疆后先给家里去信报平安时,等来的回信中有长兄的赠诗:
  才接秋雁书,弟行万里来。
  聆听音未变,细看貌可改。
  母亲对远行的儿子、长兄对小弟的如丝关怀,尽在这“音”“貌”变与改之间,显露无遗。
  当松涛以“聆听慈母音,凝视贤兄貌”相和时,相信读者诸君,当与我一样,颤栗难以自抑。
  王家自有风骨。无论环境如何逼仄,从来不失体面,从来不废诗书。
  哪怕以小学文化程度,哪怕住进猪栏,亦能感受到阳光,亦能感受到雪映,那里有数学物理,那里有诗礼传家。
  当王松涛在大兴安岭抱着高中课本向其他知青求助时,恍若那里不是劳动营,而是江南杭州的课堂。我们能感受到东北地火龙的温暖,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有价值的人生的追求。
  心灵既得自由,苦寒亦变磨砺。你读他的知青经历,似乎在讲一起有趣的旅游,让我们跟着他,看北极阳光,看猫戏老鼠,看野外生存,看江湖游走。
  有心之人,草莽间自有书香;无心之人,图书馆拔剑喋血。
  松涛先生就有这样的本事,能在野外开出艳丽的花朵,能在逆境中看遍山水,虽百折而不改乐观,不改其志。
  而且,这样的乐观,并非止他一人。母亲、兄长诸人,均能以优悠心态,一有机会就遍览天下胜景。诗与远方,一直流淌在王氏子弟的血液中。
  王家诗书不绝,其来有自。本书起首讲到祖父,便有一段话:松涛生五六岁时,祖父就教他背唐诗,从最简单易懂的开始,不光是口授,还用笔写下来反复吟诵。特别是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配上优美的曲,唱着教的。几十年来,这个音调经常会在脑海里回旋,至今还能唱……
  同样地,做了父亲以后,松涛先生也曾这样教儿子。
  祝福王家,祝福不绝如缕的王氏家风!
    (作者为家传创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5-27 09: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220527091510.jpg
代发:“入馆证书”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5-27 09: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涛哥这厚厚的一册书,似乎也没看了多少怎么就结束了呢?如果你保存着原稿,我想应该把它继续发在后面的。阅读了此书,总体感到回忆中上下有连接不上的感觉,有可能是编辑删除的吧,必经他(她)们还年轻,有些经历与事例是难以体会到的。虽然此书只是家传博物馆的一种创新,但留下文字,留下过去,尤其是留下了我们这一代知青人的昨天,我想将来,一定会有人从留下的文字中看到涛哥,看到我们的!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5-27 0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5-26 18:53
后记 音声相和 斯文不绝
    朱子一
  不绝诗书传家,怕是对王家所受苦难最大的安慰。

094900wwyeke0kye7y0w67.jpg
       家传创始人朱教授,在那次涛哥签发新书会上见过,我还送他一册《红挽幛》的书给他的。他的后记写得不错,必经是大学教授,虽然年纪不太大,但从大学教学的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创新的课目,多多与像我们这样的知青人联络,这项工作一定会得到开展的。在此,向他与他的团队致敬!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