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江南北国知青路(连载)

  [复制链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4: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3-24 08:58
你的年纪,当年文革前就应该是大学生了的!

谢谢大乌珠互动!这是经过修缮的弥陀寺了啊,焕然一新了嘛。
你再回头去看看我写的自序——“即使让我读到高中毕业,也正好是 66 届,也必定走上山下乡这条路,说不定也是去黑龙江。”所以,下乡.上山就是我这辈子的宿命。下面我继续发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4 14: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住进板房
  1955 年 1 月,因护国寺所在地要建浙江省艺术学校,所有住户全部搬迁。大部分迁往下城区中山北路东侧的二圣庙前,也有到仙林桥和跑马场的。
  二圣庙前是一条里弄的名称,东起中河,西至中山北路,越过中山北路即为观巷,是条不起眼的小巷,长二百余米。二圣庙据说是敬奉唐朝忠臣南霁云、雷万春二神。
  从中山北路进入巷口不远的北侧就是庙的所在,殿内原物已无所存,两张长条桌,围着十来个大嫂大妈,已成为街道的猪鬃加工场,常年有一股臭烘烘的气味,同时也是孩子们嘻闹、玩耍的地方。
  2000 年后,我和哥哥分别曾去寻访过,旧时痕迹了无残存,我们曾经住过的靠路东端北侧原先那个大墙门的地方早已建起了浙报公寓。
  我们住的墙门有两进,进门有个约十平米的门厅,往左是第一进的天井,四周是二层楼房。中间原来应该是个主客厅,被分割成六个房间,当中留个走道通向第二进的天井,这个天井的周围却是平房。
  两个天井都有井,天井边的屋檐下则为公共厨房。整个墙门里住着二十几户人家,非常拥挤,天井不大,少有阳光照进来。每到做饭的时刻,煤烟、油气和各种食材的味道交杂在一起,热闹和污浊并存,这就是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我家住在靠里面天井左边那间,临天井有一排玻璃窗,房内比较明亮。窝在中间的那间房没有窗户,只能通过两边板壁的上方透过一些光线来,白天都是暗绰绰的。
  我们的房间约十六七平米,放两张床后余下就不多了,全家六口人就这样蜗居于此。各个房间都是木地板,分隔也是木制的板壁且不到顶。
  木地板、木板壁带来一个大问题是臭虫非常猖獗。白天,臭虫们藏身地板下面和板壁缝中,晚上临近半夜,趁人们熟睡之际蜂涌出来吸血。更可恶的是,臭虫吸血时不痛不痒,毫无感觉。到它吸到肚子圆咕咕爬到安全地方,才奇痒骤起,使被咬的人不挠破皮不罢休,被咬处还会红肿感染。臭虫的繁殖力很强,吸饱血的母臭虫在隐蔽处会产下一大堆卵,不几天就孵化成小臭虫。全家人都苦不堪言。
  这次搬家,保罗和志德他们两家也一起搬过来了,都住在前院;我的转学手续还是保罗帮我办理的呢,可不知为什么,他帮我转的是宝极观巷里的下城区第一中心小学,而他自己和志德却都去了众安桥的下城二小,是南、北两个方向,上学就不同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发表于 2022-3-25 16: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涛哥,老早就听说松木场个里是早年枪杀犯人的地方,具体是在哪把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18: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雅湖 发表于 2022-3-25 16:30
涛哥,老早就听说松木场个里是早年枪杀犯人的地方,具体是在哪把里的?

据说就在我前面写到的“解放军实弹打靶”的那条“国寺东面的一条山坞里(就是现在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所在地)”。谢谢你关注鼓励!下面继续发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18: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弟夭折
  家里还是穷,爸爸没有工作,家里基本不见他的身影;母亲仍然在岳坟旁边栖霞岭的缝纫组工作,从家到岳坟有十几里路,快步走需近两个小时,每天天不亮就要动身,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回到家里,一个月收入也仅二十几元,维持全家生计何其艰难,我们经常以玉米糊充饥(也许是玉米粉比大米价格低廉些)。
  哥哥仍然住校,基本是星期六晚饭后回家,星期天下午回校。为了减轻家中困境,星期天哥哥会约保罗一起到小北门外菜农的菜地里捡些菜农遗弃的次品蔬菜(例如发黄的菜叶、短小的茄子、有病疤的番茄……),也曾带着我到附近小菜场(农贸市场)里拣拾人家丢弃的菜边皮拿回家食用。
  平时白天在家的也就是奶奶、松竹、松梅三个人。由于长期营养缺乏,才两岁出头的松梅长得又小又瘦。
  屋漏偏逢连阴雨,1956 年春寒未消,正是麻疹流行的季节,松梅不幸感染了麻疹,连天发烧,咳嗽、流涕,胃口大减,继而发出疹子,奇痒难受。松梅并不哭闹,只是服用西河柳,利用其疏风、解表的功能,缓解症状,促使疹子顺利出齐。
  没有营养物品以提高自身抵抗和增强康复能力,也可能是奶奶把松梅抱出室外受了风寒,出到一半的疹子停下了,手感体温更高,时而出现惊厥症状,咳嗽加剧。遂送往竹竿巷儿童保健医院。医生说已经转为肺炎,非常危险。那时抗生素是很金贵的,医生连续用药、输液,终于获得缓解。这一次,父亲倒一反平常对孩子漠不关心的常态,送医院和陪伴大都是他,还为松梅输了 200 毫升血。妈妈因在缝纫组值班,生病时没能在家照料和及时送医,一直自责不已。
  我那苦命的弟弟松梅体质毕竟太弱,经不起重病反复折磨,病症出现了恶化,比前更加危重。过了两天,松梅在医院闭上了他还未看够这个世界的眼睛。全家再一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尤其让母亲剜心地痛的是,松梅人虽没了,可一大笔医药费怎么办?医院方看我们实在困难,提出捐出遗体抵消医疗和丧葬费用的建议,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同意这极不情愿的处理办法。那一天,因为失去亲爱的弟弟,九岁的我和六岁的妹妹都哭得很伤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发表于 2022-3-25 20:3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涛哥晚上好!你的童年苦的,你写的书我一字不差全看完了,想想我家成分也不好,但资本家后代底子厚童年比你好多了,我从小不爱读书,你写的书我是看完了,印象最深家中13天没一粒大米,你现在是苦尽甘来退休工资比我们都好多了,好好保重身体多活几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3-26 09: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3-25 18:40
据说就在我前面写到的“解放军实弹打靶”的那条“护国寺东面的一条山坞里(就是现在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所 ...
傲游截图20220326095329.png
还别说,松毛场(杭州人欢喜这样叫的)这个枪毙人的地方也是早就听说的,没想到是会这里的。地图上带红点的位置?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3-26 09: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3-25 18:52
弟弟夭折
  家里还是穷,爸爸没有工作,家里基本不见他的身影;母亲仍然在岳坟旁边栖霞岭的缝纫组工作, ...

蛮蛮好的在溧阳的,要来杭州作啥哟!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6 14: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3-26 09:47
还别说,松毛场(杭州人欢喜这样叫的)这个枪毙人的地方也是早就听说的,没想到是会这里的。地图上带红点 ...

谢谢大乌珠互动!不会离大路嘎近滴,应该在这张地图的文化旅游厅2号楼格巴里,因为靶牌的后面就是山体泥坎了呀。从溧阳迁徙到杭州,那都是一家之长爷爷做的主张,他肯定有他的道理,只是后来崴不过新的政策,只好一蹶不振啦。同时也谢谢月雅湖的关注鼓励!下面我继续发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82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86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6 15: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迁居松木场 正遇大台风
  松梅病亡后不久,我们为摆脱那揪心的梦魇就离开了二圣庙前那个伤心地,搬往松木场。
  松木场曾经是杭州主要水陆码头之一,它通过松木场河同西溪、余杭塘河、大运河连接。从山里通过河道运来的木、竹到这里再经陆路转运至其他地方。有的也在这里粗加工成板材、方料出售;竹子则制成床、椅、篮、凉席等;也有作坊专做棕绷供应市民需要,所以地名也有称“棕毛场”的,不知什么时候起,杭州本地人都唤作“松毛场”。
  每年一过正月,来自嘉兴、湖州乃至苏州、无锡的香客船云集于此。船多时甚至泊到八字桥外。香客们多为农村的大嫂、大妈们,也有少数老太爷随同。早上背着黄色香袋结伴出发,到灵隐、天竺、昭庆寺等杭州庙宇敬香拜佛,在香袋上盖上各庙印章(以印章多者为好),晚上回船歇宿,如此总要十天半月。有的还要请一尊佛回来,买些上好的香,檀香、印度奇南香……回家供奉。
  拜佛之余,一定会买些杭州的特产,漂亮的绸布衣料,给孩子玩的拨浪鼓,家家需用的天竺筷,气味清香色泽鲜亮的笋干……最显眼的是各式篮子,因为香客大多来自平原地区,都不产竹子,篮子又是各家必须,每艘船的后艄都会挂满篮子,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这些香客是集拜佛、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活动。松木场的茶馆、店铺、旅馆也应运而生,在流水桥、王家弄一带形成商业交易中心,生意好得不得了。
  我们家在松木场住过两处房子,先是搬到松木场河西的八字桥北面不远的铜佛寺,在此只住了约四个月。
此时的铜佛寺早已破败不堪,寺内没有僧人驻守。除进大门两株枝叶茂盛的香樟树外(现在仍然傲立在保俶北路中间为保护古树而特意留出来的绿化带里),前殿的门残缺不全,佛像色彩斑驳,地砖破损不平。大殿已经倾圮,旁边的厢房勉强还能住人,我们搬来后就住在这里。我又重新转学回到松木场小学继续念二下年级,还是在弥陀寺里上课。
  那时候有点小毛病是不会上医院看的,我记得有一次咳嗽很厉害,就自己跑到爷爷诊所里去,爷爷指点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子:“铜佛寺院子里有枇杷树,你去摘 20 片树叶,洗的时候用板刷将枇杷叶背面的绒毛刷干净,加水煮开滚个十几分钟,每天早中晚各喝一大碗。”果然很灵验,当天夜里咳得就轻些了,到第三天就全好了。这是我第一次学习并实践了中药治病的神奇。
  暑假里我们家搬到松木场河东 331 号,这是一栋没有天花板的清盖土瓦平房,站在家门口就可看得见隔河斜对不太远的铜佛寺。多年后建造的天目山路刚刚从我们原来住的房基地通过,这是二十多年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开车为调回杭城的农场同事朱家贵搬家时确认的,因为我卸货的地址就是松木场河东 328 号,正好是天目山路南侧第一家,与我家原址只差三个门牌号。
  松木场河东 331 号住了两户人家,中间用芦帘分隔,各有二十来平米的居住面积。我们的住房地势还比较高,到屋前的路要下六七个石阶。离松木场河有四十米左右,之间是一个挨一个的鱼塘、菱塘。
  搬过去没几天,大约是 7 月底,传闻将有台风来临(那时候我们既听不到广播也看不到报纸),我们到杭州后没遇到过大的台风,不知台风的威力,并未在意。8 月 1 日傍晚,风声开始渐紧。半夜时分风力加大,只听得屋上瓦片被掀动的啪啪声,雨从瓦的缝隙中飘落下来。凌晨,风更大,不少瓦片从屋顶翻滚着跌落地面,阵风来时,感觉房子也会微微颤抖。妈妈迅速坐起,把我们三个孩子紧紧地搂在一起,在惶恐中等待着天明。
  天微明,派出所民警、居民区干部顶着狂风沿街呼喊,要大家到保俶塔小学去躲避,不要待在家里,以免出危险。我们卷起了席子,将床毯和几件衣服打了一个包裹,搀扶着奶奶、抱着妹妹跟随人群沿着门前这条东边是房子、西边是河港的石板路往南向保俶塔小学走去。
  幸好此时风虽大但雨不大,我只能靠自己的勇敢啦,我裹着一条线毯迈着艰难的步履行走,正走到左转弯即可进入学校后门的岔路口,由于没了房屋的遮挡,一阵强劲的顶头风,将我吹得踉跄倒退七八步,差点跌落河港里。幸亏就近正巧有一位参与救灾的解放军战士腿快手疾,紧追几步将我一把抱住,救了我一条小命,才避免了悲剧发生。所以,我对解放军一直怀有崇敬的感恩之心!
  保俶塔小学原是省级机关子弟小学,新教学大楼是大屋顶三层的庞大建筑,在当时的松木场附近是最坚固的建筑物啦,我们在礼堂地上铺下席子,一家人席地而坐。一脸惊恐无奈的神色,时而互相望望,时而看着窗外的风雨发呆,担心着家中房子的安危。近中午有人送来面包、馒头和水,数量有限。在危难之中大家还是能互相体谅、谦让的,虽然都是饥肠辘辘,分发时秩序井然,没人计较。
  下午,风渐渐小下去,但阵风还是怪吓人的。傍晚,有人提出要回家。居民区干部劝大家在这里过夜,虽然拥挤,毕竟安全有保障。我们就互相依靠着迷迷糊糊、似睡似醒地过了一夜。
  8 月 3 日风势明显减弱,担心了一夜的人们忙不迭地回到家中。我们家的情况不算很严重,屋面瓦片被掀走的地方不多,东西多是被瓦缝中飘下来的雨淋湿。赶紧打扫并把淋湿的东西放到屋前石阶上晾晒,最可惜的是那些照片和大舅写给我哥的古诗纸片。照片有小部分揭不开被毁了,其他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