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江南北国知青路(连载)

  [复制链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3-30 06:2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回到双浦去寻找过吧?如今可是个好地方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2848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2930
发表于 2022-3-30 11: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可笑的是全民轰麻雀:定好一个日子——全民参与,敲锣打鼓、摇旗呐喊,能发出响声的东西都用上了,真可谓惊天动地啊,还真有麻雀受到惊吓无处落脚飞不动了掉下来的!多年以后才弄明白,这麻雀是蒙冤受屈了,才换成了蟑螂。
这个运动我有影象,当时我家住在学校,我妈给我一个铁皮的饼干箱,我拿了使劲敲。


          微信图片_20220330112311.jpg

      当年饼干箱的样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09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3329
 楼主| 发表于 2022-3-30 18: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3-30 06:22
应该回到双浦去寻找过吧?如今可是个好地方哟!

谢谢大乌珠.月雅湖互动鼓励!十几年前知青网在袁浦那边搞活动,我在途中就留意过麦岭沙那一带,原先的草舍村庄已经不复可见,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也就打消了觅旧的念头。其实平时上下杭州南高速口都要经过那一带的,再也见不到当年那贫困乡村的影子了。我曾经就读的廻龙中心小学所在地良户头村,我在杭新景高速三座桥的路灯施工过程里也经过好几次,除了地名依旧保留,再也看不见当年模样。现在更是变成了杭州卷烟厂的地盘了。下面我继续发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09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3329
 楼主| 发表于 2022-3-30 19: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兄长再下乡

  刚下乡的一段时间确实吃饭不要钱,按人口数量打饭(或稀饭),基本上能管饱。吃的是早稻米(籼米)。大队派人用木砻加工,比较粗糙,稗草籽多,不好下咽,但维生素含量充足。青菜、萝卜是主菜,都是大锅煮的,清汤寡水。过年前杀了几头猪,才有点肉味。过惯了苦日子的我们倒觉得还不错。
  下乡以前,我哥、我和大妹妹都没到学校告知就离开了。下乡后,父母和哥哥都直接参加了生产队的农业劳动。我插班转入廻龙中心小学(五上年级后半学期),大妹妹也同时转插(一上年级后半学期)。学校在离麦岭沙七八里路的良户头,学生宿舍被安排在离学校不远的据说是地主人家的一所老房子里。
  房子是两层楼,学生住在楼上,破旧的地板缝隙很宽,甚至有断裂的破洞,没有扶手的木楼梯踩上去直摇晃。稻草就地一铺,上放一领席子,许多外地同学挤睡在一条通铺。
  因为我们两兄妹只带一条棉被,起初是一人睡一头,夜里我朦胧中听见大妹妹在轻声哭泣,赶紧起来询问,原来是想家啦,于是我移到她一头来睡,经过轻声安抚才逐渐入睡。
  我们每星期六下午走回家,星期天下午再走到良户头。吃饭大家都在食堂吃,也不用交费。
  但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两个月学期就结束了。春节后新学期开学时,大妹妹就转到麦岭沙初级小学。我等五六个高年级学生也不再住校,每天起早上学,傍晚回家,天天要走十来里路,直至小学毕业。等到“吃饭不要钱”的风头过了以后,粮食也紧张了,只得从家里带饭,中午在学校食堂蒸热了吃,到六年级时带的已是番薯丝饭了,而且越往后饭里番薯丝的比例越大,这是后话。
  我哥距高中毕业还差一个学期,心想总得有个学业证明,于是春季开学后就到学校找了教导主任王祖勋老师,说明眼下的情况和要求。王老师劝导说:“就差一个学期就毕业了,毕业证书和肄业证明份量可大不一样。只要补上高三上的考试成绩,再读一个学期有了毕业考试的成绩就完整了。高三上的八门课程给你补考的机会,一个星期考一门,有的和那些不及格的同学一起考。时间是紧一些,但依你以往的成绩努力一下是能通得过的。复习中有不懂的地方可问任课老师,我给安排好。”
  王老师的一番好意令我哥非常感动,但考虑到费用负担,只能答应回家商议。回家跟家长一合计,因为现在算反革命家属了,不可能再享有减免费等待遇,再读一学期,至少需六十元。爷爷拿出了多年攒下来的不太多的积蓄全力支持,我哥才得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户口也是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从农村迁回杭城落在学校里。
  毕业后,我哥本不想参加高考。又是王老师来劝说:“人生道路上的所有机会都不能轻言放弃,何况农业、师范院校也都是免费的。考试也只需五角钱的报名费,还是参加吧!”我哥才勉强报名。然而考试后迟迟等不到大学录取通知。因为那年的教育政策突出政治,学校(不只是大学)的录取与否,家庭出身是第一位的标准,凡是出身不好的不论成绩有多好,一概“不宜录取”。落榜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出路就是到农场去就业。我哥他们这一大批青年学生就这样被安排去了位于余杭县境内的浙江省大观山畜牧饲养试验场。

点评

原来你后来也去到了大观山的。  发表于 2022-4-2 2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40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9
发表于 2022-3-31 1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80后的,在看老师的回忆文就像是在读天书。现今年代生活的我们,如果没有这样的文章,只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

点评

这样的“天书”看看一定会对你有好处的!  发表于 2022-4-2 20: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09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3329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2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鹰飞关注鼓励!要不说创立家传平台的文化工作者们是在抢救发掘正在被逐渐淹没的草根历史记述呢。下面我继续发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09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3329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23: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不起学费 录取通知进灶膛
  爷爷下乡那年也有六十七岁了,不可能再下田劳动,就让他在家里坐诊给村民看病,也不收诊金的(那年头农村都穷也付不出诊金),被治愈的村民会送些自留地里出产的少量农副产品作为谢礼。家里人身体有不适,爷爷也会以简单的土方医治,感冒了就用紫苏叶熬汤喝,喉咙痛就让我去竹林里拔来嫩竹芯熬汤喝,皮肤上长热疖就采来丝瓜叶捣烂了敷上……
  农村不光有田地间的劳作,农闲时还要搞副业,当地的副业是编竹篮、打草鞋、织草包、草席、扎草片(盖屋用)。我们的房东宝康奶奶上了年纪不下田劳动,常年在家打草鞋,打草鞋有专门的草鞋床,所用的是晚稻草,最好是糯稻草。将稻草捋尽草衣,用木锤敲打至柔软,以苎麻绳为筋编织。我经常要帮宝康奶奶锤打稻草,后来也跟她学会了打草鞋。
  未下乡前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在班级里总能名列前茅,而且一直享受免学费的待遇,书费(代管费)也一直由爷爷承担,每学期开学前总是跑到爷爷那里拿钱去学校报到。下乡以后,在一个年级人数不足一个班的范围里,竟没有了竞争对手,基本可以稳得第一名。
  在这所学校里我遇到两个巧事。其一,校长与我同名不同姓,叫谢松涛;其二,五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郁桂金是前不久刚从杭州师范毕业的,恰在与我们班交过朋友的 585 班,对我很关心,可惜到我六年级时他不知调到哪里去了。
  我喜欢看课外书,但没钱买,只能借来看。记得三、四年级时有位同学(名字想不起来了)家订有《少年文艺》杂志,经常借来看。其中有一篇连载故事《倒长的树》,写得新奇有趣,印象比较深刻。
  而且不仅限于儿童读物,凡那时只要能借到的书我经常会手不释卷,吃饭时看、走路时看、甚至大便时也看,睡觉前钻在被窝里还会看一阵子,而且眼睛居然没有因此近视。
  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勉励我的座右铭,作文也多次被老师选中贴在墙报栏里作为范文让同学展阅。记得六年级时,有一次在上课时间将小说书放在抽屉里偷偷看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走过来将书收走了,下课后让我去他办公室。我以为要挨批了,尤其怕书被没收,我拿什么还人家呢?所以去了就赶紧认错,老师听完后和气地对我说:“你看课外书并不影响学习成绩,我也就不多批评你啦,但是你在上课时看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哦,以后注意噢!”说着就将书还了给我。
  喜欢上中国古代文学是从四年级时开始的,我哥哥比我大五岁,由于提早两年(五周岁)上学,所以比我高七个年级,我念四年级时他已经高中二年级了,我在家里看见他高中一年级的文学课本,就拿来读,其中有些是文言文的,我就对照着注释和译成白话文的译文用心啃,渐渐理解多了兴趣也就更浓;到高年级以后,对历史、地理也比较偏爱,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地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养成了我后来职业生涯中勤于查阅地图的好习惯……
  然而成绩再好也没有用啊,在政治上受到歧视的岁月里没得再免学费了,因为交不出,所以六年级的 2 元钱学费就一直欠着(倒也没有被勒令退学)。也不知是什么缘故,这一年的考试政策异于往年——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合并进行的,也就是说,毕业考试通过了自然就可以升学。我这次考试成绩很好,语文、数学都是满分——双一百。拍毕业照的时候,要求都要穿白衬衫,可是我没有,只好向要好同学郑文奎(这也是我在这个班里至今唯一能记住名字的同学)借了一件白衬衫穿上,系上红领巾,拍下了这辈子的第一张照片。
  毕业典礼结束后,全班师生回到教室,老师发完毕业证书后宣布:“凡是没有缴清学费的同学请将毕业证书交上来,等缴清学费再来领取。”此时的我强忍着盈眶的泪水,一声不响地将自己的毕业证书放到老师讲台上,转身走出教室,再也忍不住两行眼泪潸然而下,走出学校大门就再也没有重新进去过。
  过了些日子,上泗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了,上面明白列出,需带学杂、住宿、伙食等各种费用共计 19 元以及小学毕业证书前往报到。
  基于家庭的经济困境,下乡后的爷爷也断了正常的经济来源,再也无力顾及他的孙儿了。我自知升学之路已经无望,再一次流着眼泪,将录取通知书塞进了炉火正旺的灶膛……

点评

看到这里眼睛有点湿润了,幼小心灵的这种泪,让读者难过!  发表于 2022-4-2 20: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发表于 2022-4-1 2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220401215600.jpg

代发:我人生的第一张照片——小学毕业照。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09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3329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2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桥工涛哥 于 2022-4-1 22:31 编辑

谢谢大乌珠帮我上传图片!搬家那么辛苦,还能助人为乐,我更该竭诚致谢!下面我继续发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09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3329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2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饥荒 断粮 13 天
  还在 1959 年冬、1960 年春,饥荒就已经露头了。我读书时带的午饭里番薯丝的比例逐渐超过了大米饭,饥饿始终困扰着我们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于是,上学、放学路上动脑筋找食充饥成了我们的本能,在人家收获过的荸荠田里踏荸荠,路过番薯地、菜园子偷挖番薯、胡萝卜、萝卜,在田沟水里洗洗就一路啃着走,大田里春天刚灌浆直到成熟期的麦子,摘几个麦穗放在手掌上搓一搓,吹去麦壳就往嘴里送,一路吃得可香了。等到路上找不到吃的那就只能忍饥挨饿……
  我小学毕业后就参加生产队劳动了,放过牛、剥过络蔴(黄蔴)、割过晚稻。入冬后田里没活了,就为家里割烧火的柴草,下河摸螺蛳、河蚌,下地寻觅能吃的野菜、野草。
  最艰难的岁月是 1960 年冬天,大队食堂从早先的吃饭不要钱渐渐地变成按人口称分量分饭,再到分粥、分稀粥。到最后食堂实在办不下去了,家家户户又将前两年拆毁了的小灶重新垒了起来,大队按人口分少量的米,各家再掺和着杂粮、蔬菜甚至野草煮粥喝。到后来连米也没有了,数量不多的米糠竟也成了充饥的好东西,我家曾有过13 天未见一粒米的困境,小学课本里描写的旧社会穷人吃糠咽菜的日子竟然成为了现实。
  断粮的日子里,我曾经跟着邻居们到隔壁生产队的地里盗割过胜利油菜苗(那时候真有点“饿死不如犯法”的劲头了)。偶尔有好心的邻居送过来一碗、半碗粥,方能让最小的弟弟妹妹吃到一口粮食……
  我的胃病和关节炎都是那年冬天得上的。隆冬季节带着弟弟妹妹孵太阳时,我还不忘记从稻草堆里寻觅没有脱尽的谷粒,小心地放入铜火铳里煨熟,再剥出米粒分给他们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