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大乌珠

《中国知青终结》连载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发表于 2022-11-1 09: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用血肉之躯筑成的文字,谁都看了动容!!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月雅湖 + 10 赞一个!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0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页面_副本16.jpg

中国知青终结·第五部分
16、引渡
       竹筏开始缓缓启动,干部站起身来开口了,他对犯人宣布说:你们听好了!你们脚下这只竹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我代表祖国人民宣布,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有个知青结结巴巴地分辩说:同志,你错了。我们是受国际反动派迫害的中国知青。
       傣族艄公瞪他一眼,拍拍蓑衣警告说:谁跟你是同志!你们都给我站到船头去……蹲下!不许说话!
于是知青看清楚,艄公蓑衣里面原来还藏着一件令人生畏的武器,那是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刀。长刀具有某种威慑力,它封住人们的喉咙。
       竹筏先往上游撑一段,然后开始斜斜地驶向对岸。混浊的江水拍打竹筏,温暖的浪花咿咿呀呀地歌唱着。竹筏驶入激流,风浪大起来,飞溅的浪花打湿犯人的衣裤。这时犯人们纷纷抬起头来朝对岸张望,他们看见中国渡口插着一面红旗,沙滩上散落一些草绿色的人影,他们手中的枪刺在夕阳下闪闪发亮,不消说那是全副武装的公安人员和边防军人。
       尽管犯人们对引渡后果有过种种设想,但是他们还是给这个场面吓坏了,那个化名叫做温庆生真名叫贺玉海的知青忽然绝望地哭泣起来,他看上去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急切而放肆地大声号哭,夕阳给他年轻的脸颊镀上一层燃烧的金箔。他的泪珠不停地溅落在竹筏子上,哭声像一个危险的信号刺激了绝望的犯人们,他们的身体开始像冻僵的蛇一样苏醒过来,有些蠢蠢欲动的意思。
       一个声音悄悄对刘义说:夺过竹筏……杀死他们!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耗子”李大龙,他看见许多知青眼睛闪闪发亮,他听见自己心中激烈地响应着那个惊天动地的声音:杀死他们……把竹筏子夺过来!毫无疑问,只有夺过竹筏子才能逃生。
       竹筏是惟一的生路。问题是那两个人手中都有武器。李大龙动员说:大家一起动手,他们只有两个人,拼个鱼死网破。
       干部高度警惕的目光一刻也没有松懈,他似乎觉察到犯人的不良企图,于是把上了膛的手枪紧紧握在手里。李大龙趋前一步说:同志,放过我们吧。我们真的不是罪犯。
       干部用枪指点着他厉声警告:你给我退回去!蹲下……谁敢捣乱,我就叫他下江里喂鱼!
       太阳恋恋不舍地站在江水尽头向大地告别,对岸渡口那些草绿色的人影已经整好队,枪刺像一排树,仿佛要召开森林大会。知青个个犹豫不决,他们与其说慑于那支黑洞洞的枪口,不如说对祖国心存敬畏。李大龙仰天长叹道:完啦……下地狱吧!
       他纵身跃起,但是他没有扑向干部,而是斜斜地插入江水中。人们惊奇地看见,这个来自嘉陵江边的老知青原来是一条快乐的鱼儿,他在江流中奋臂破浪,好像要去追赶那轮即将沉入江底的落日。
枪声响起来。
       枪声划破寂静的江面,干部对天鸣枪示警。惊雷一样的枪声好像一把大锤,把知青们砸得七零八落。
他们甚至来不及多想,来不及掂量后果,就像一段垮塌的河岸,一个个东倒西歪地跌进江水中,不久他们又纷纷浮出水面,被江水激流裹挟着迅速远去。
       当引渡犯人小黑再次从水中抬起头来张望时,他看见在夕阳熊熊燃烧的巨大背景之下,渡口江面沉浮着许多挣扎逃命的知青犯人。
       他顿时泪水模糊了双眼。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页面_副本17.jpg

中国知青终结·第五部分
17、女兵
       在游击队,男女比例悬殊,女知青几乎成为“保护动物”,一般不用直接上前线作战。但是到了70年代,游击队实力大减,南方根据地不幸陷落,总部机关不得已转移到北方,前方战事频频告急。在这个不断失利的危急时刻,一支女兵高机班奉命随同男兵开上前线。
       女兵班长就是潘国英烈士的妹妹潘东旭。高机班共有9名女兵,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她们拥有的主要装备是一挺“六七式”单管高射机枪,负责对空掩护。有消息说敌人最精锐的“骷髅”师正在发动猛攻,游击队伤亡很大,总部才不得不把女兵紧急调往前线。
       2000年,我在昆明一家新开张的茶吧采访潘东旭。潘东旭随手为我画了一张地形图,以便让我明了战场和敌我态势。高射机枪的位置摆在山头上,山头突兀,三面临谷,一面缓坡。女兵下面是炮兵连,谷底是敌人四号公路。这是一场伏击战,女兵的任务是为游击队提供对空掩护,以防敌机偷袭。
敌人果然气势汹汹地开来了。
       当敌人运兵卡车出现在公路上时,女兵们都从掩体里探出头来,她们惊奇地看见敌人汽车像小乌龟一样,慢腾腾地爬进伏击圈。这是女兵们第一次参战,她们的表情被炮兵看在眼里。炮兵连都是男知青,他们个个身经百战,对敌人见惯不惊,许多人还把中学的数理化知识运用到战争实践中,成为令敌人丧胆的神炮手。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这回却不同,一支女兵与男兵并肩作战,女兵们个个都跟天上的彩霞一样,如今彩霞就在他们头顶上,怎不叫男知青个个兴奋得有些失常呢?一个男兵仰起头说:喂,今天怎么没有飞机呀?真可惜呀。
       女兵们反击道:可惜什么呀,你们的对手不是来了吗?男兵们说:我们担心,飞机来了你们那家伙能打响吗?谁掩护谁呀?你们打下过敌人飞机吗?
       女兵们就有些气短,不敢接下面的话茬,因为高机班自组建以来还没有向敌机开过火。男兵们就得意了,大声激将说:你们既然没有本事打天上飞的,那就打个地上跑的给我们看看吧,你们能打中下面那些汽车么?
       班长小潘很冒火,当然不是真冒火,是半嗔半恼,因为下面许多男知青都是她哥哥潘国英烈士的生前战友。她扔了一个石头回答:打就打,没准比你们打得还准呢。
       下面就大声哄笑起来。男兵们说:看看,高机班挑战了。来场友谊比赛怎么样?
       你们打第一辆,我们打最后一辆。但是丑话说在前面,要是你们输了怎么办?
       女兵们赶紧把头缩回去商量,显得没有足够信心。这回男子汉更加得意了,他们挤眉弄眼地宣布说:要是你们输了,回到驻地乖乖地来给我们洗衣服。
       女兵们立刻反问:要是打中了呢?
       下面有人回答:那就送给你们战利品———一箱又白又软的卫生纸。
       女兵们立刻发出欢呼,因为卫生纸在金三角是最宝贵的生活用品,她们决心为胜利而战。友谊赛就这样决定了。阵地距离敌人至少有两千米,要打中那些小乌龟一样的敌人汽车绝非易事。女兵们齐心协力,观测手测出距离,副射手调整角度,弹药手装填子弹,长长的高机枪管倒下来,虎视眈眈地俯向山下。小潘亲自担任射手,她握住扳机,屏住呼吸向敌人瞄准。高机枪管猛烈抖动起来,明净而迷蒙的空气中响起一串高亢动听的歌声。小潘浑身一震,她忽然听见阵地上传来一片欢呼,原来敌人领头的汽车着火了。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终结尾声_副本.jpg

中国知青终结尾声
       2002年夏天,我正在紧张写作,老知青刘义忽然打来电话,要我去火车站接他。
       赶到车站,险些认不出我的老朋友,因为我看见这位远道而来的海外客人同先前那个熟悉的老知青刘义简直判若两人:一身白西装,遮阳帽,拎一只大旅行箱,无名指上多出一枚硕大无朋的宝石戒指,金灿灿地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我怎么看都像十几年前台湾回来的“还乡团”。刘义对我解释说:这是你阿嫂亲自上清迈置办的行头。海外返乡,怎么也得包装一下呀。
       我把刘义安顿下来,此后一连许多天,我陪同他到处观光游览。中国城乡的沧桑巨变令我的朋友极为惊讶,尤其是像蛛网一样密布的高速公路,一泻千里的滚滚车流。刘义惊叹地说:连号称“东方纽约”的曼谷至今也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啊。我告诉他,祖国短短十几年,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二,快要赶上美国了。
       刘义还同许多境外知青见了面。这些同龄人,尽管从前素不相识,但是共同的经历和岁月时光使得他们像亲兄弟一样,那种发自肺腑的战友情怀令一旁的人感动不已。我们在二杜的娱乐花园为刘义举行冷餐会,老唐、老邬都携家人赶来了,大家频频举杯,说了很多肺腑之言。感今抚昔,追忆死去的战友,追忆那段战火纷飞和撕心裂肺的金三角岁月,叹息一代知青早逝的青春年华,人们禁不住热泪滚滚。
       刘义终于喝醉了,他足顿胸捶地哭起来:我在金三角流,流浪……三十几年……三十几年啊!中国变了……可是我们……白活了啊……
       刘义要回金三角了。我开车送他去机场,他忽然压低嗓音对我说:告诉你一件事,你千万不要难过。
       我的手抖了一下,汽车险些冲出高速车道。刘义低声说:老查,他死了,几个月前……
我的心彻底沉落下去。车轮唰唰地从地面碾过,把我的心脏碾成一张薄纸片。一个声音断断续续地飘过来:老查……走私……伏击……马帮……
       我目送老知青刘义的熟悉身影走进候机厅,一直走进检票口的巷道深处。当我走出机场,一架巨大的喷气式客机在我头顶腾空而起,转眼间它就变成一个银白色的亮点,然后消失在大海一样深邃碧蓝的天空中不见了。
       这时候我的眼泪才夺眶而出,像淅淅沥沥的小雨。
       哦,小雨,小雨……

【全书转载完】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终结尾声_副本4.jpg

       1971-1978年,云南省国营陇川农场插队1978-1982年,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学士学位;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任讲师、副教授。
       1953年,邓贤出生在广元,四川大华纱厂。他的祖父是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裕大华资本集团老板,商界显赫人物。外祖父的叔叔石凤翔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是中国纺织工业教育的先行者,石凤翔的女儿石静宜嫁给了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他在中国最贫乏的年代,有着比其他孩子更优越的童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到来,邓家突遭变故。北京的红卫兵从中央统战部拿到名单,来成都照单抄家,邓家与旧时代的成都名流邓锡侯、刘文辉等8个家庭,成为四川第一批被抄的人家。
       此后,邓家人成为“黑五类”,邓贤成了“狗崽子”。这时邓贤还在上小学。家庭影响使邓贤性格早熟,志向高远。他总要求自己比别人做得多,做得好。上中学时,他总是在半学期时把整学期的数学自学完。那时的中学教育,有“与工农相结合”一说,邓贤曾在电子管厂学习3个月,在学校办了一个“二级管厂”。后来他提前离校到边疆,“二级管厂”成为他留给母校的礼物。
       邓贤从小有两个梦想:一是打乒乓,打成世界冠军;然后当作家,做托尔斯泰1969年上初中,只上了两年,两年期间,两次夺得成都市中学生乒乓球团体冠军。 正当少年邓贤做着冠军梦的时候,他被集训队开除了。一天,他被军代表叫出来,给他念了一段当时引用率很高的毛主席语录:“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按照当时主旋律的阶级斗争观念,邓贤这种家庭出生的孩子被预设为会有“恨”。第二天,他就离开集训队,回普通中学了。
       他觉得要去就得彻底,去越远的地方越好。母亲留不住他,只得忍心让他走,并在他的手腕套上一块欧米茄表。那是邓贤的父亲在1943年随中国远征军去印度作战的时候,邓贤的奶奶给他的。后来,这个代表着邓家光荣历史的“传家宝”,被邓贤在云南农场劈柴时摔坏了。
       1971年7月7日,开始试运行的成昆铁路,载着邓贤一行一千二百多青年,向边疆进发。他们预先被告知,边疆建设兵团“不招工、不招干、不招兵”,也就是说,他们可能终生落户在那里。
       “那一天本来天气非常好,但是火车要开的时候,就下起大雨来了。”邓贤永远记得那情景,“火车一动,整个车站哭声一片,我就看见我母亲和我弟弟妹妹给那个人群挤得非常可怜……我感到生离死别,悲从中来,我第一次嚎啕大哭,躲进厕所,大哭了一场。” 试运行的火车经过两天的摇摇晃晃到达楚雄,改坐大卡车。150辆卡车在滇缅公路上卷起阵阵黄沙。周围越来越荒凉的景物,是邓贤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又经过6天汽车颠簸,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怒江以西,南望缅甸。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0: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已经聚集着13万知青。他们来自重庆、成都、昆明、北京,主要是上海,他们的正式称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建设兵团,简称为“云南建设兵团”。邓贤在这里进入的具体编制是,云南建设兵团3师10团3营5连。
       落脚下来,邓贤刚好满18岁。他将在这里度过将近7年艰苦的青春岁月。
       1977年10月,当人民日报的人经过15天的跋涉来到陇川知青农场,带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邓贤已经在那里度过了6年零3个月的青春。18岁离开成都来到边疆。
       高考,对于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的初中生邓贤来说,意味着机会来了。
       他打着赤脚,从工地到考场,他憋着太大的冲动,他不自觉地在考场上展示才华,而忘记应该争取分数:语文考试两个作文题,《青松赞》和《攻书莫畏难》,只须任选其一,但他把两个题目都做了。“我一拿到《青松赞》这个题目就觉得文思泉涌,没有打草稿,直接在考试纸上写的,一气呵成。完了,又写了另一篇。完了,还剩下10分钟,我写了一首诗。” 后来,邓贤的高考作文《青松赞》在《云南日报》刊出。到云南大学中文系上学之前,他就在学校出名了。他晚去了一个星期,学校已经根据他的履历,确定他为年级党支部书记。写作课老师又把他的高考作文作为教学范文。
       5年“更夫”成了条件反射,在云南大学的学生宿舍第一天早晨醒来,他习惯性地跳起来去敲钟,“差点从高床上摔下来”。当他看到同学们都在睡觉,看到“这世界上还有不出工的地方,觉得很不平等”。这种心理错位居然整整一个月才调适过来。
然而,毕竟学校才是邓贤最应该去的地方。在学校,他如鱼得水。
       大学时期,他疯狂般练习写作。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这一年,他一鸣惊人。他用一周的时间,把作家航鹰的短篇小说《明姑娘》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在云南台播出受到欢迎,又在中央台多次播出。后来,他的这部电视剧处女作获得首届全国大众电视金鹰奖
       同时,这一得意之作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莽撞:它未经著作权人航鹰的允许。许多年后,人到中年的邓贤对此深怀歉疚,他说自己很希望有机会对前辈作家航鹰当面道歉,说一声对不起。
       1987年,邓贤要调回成都了。他对知青的命运一直耿耿于怀。当时的感觉是,“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他请了两个月创作假,揣了两百块钱,准备开始他的知青历史的写作。可是,他在搜集素材途中,改变了主意。
       他发现了抗日战争的旧战场。那是一座山,山之陡,达到60度。满山战壕,坦克壕、雕堡,松树上还有弹痕。这是他父亲的战场,这里牺牲了2万军人。父亲属国民党远征军,他从来没有向邓贤讲过他当年的抗争。他想,才过了40多年,历史不仅被扭曲而且被遗忘,连儿子都不知道父辈的牺牲。作为知青,不过是劳累,比起战争算什么,比起父辈算什么,比起战火中的青春算什么,父辈的英勇抗战关系着国家的存亡,而我们呢?邓贤感到个人在历史面前的苍白渺小。他说,“我在山顶上坐了一天,我就从那儿站了起来,长大了。”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0: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决定写他的父辈。1990年,邓贤的第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记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的历史的《大国之魂》,获得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
       但为邓贤赢得更大名声的,却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知青梦》。接下来有《天堂之门》《流浪金三角》《中国知青终结》,共5部纪实长篇小说。邓贤出名了,他被称为“知青作家”,甚至被称为“知青代言人”。
       知青情怀,是邓贤永远的烙印。
       人生是这样乖谬,憎恶和缅怀,可以指向同一事物。邓贤认为,知青运动完全是一场破坏,如果说要找一点积极的东西,那就是带去了一点都市文化,一个赤脚医生,一个会计,但这点微不足道的东西,也完全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而不是知青下乡的形式。知青是强迫去的,跟志愿者组织不一样。所谓“国家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家长也不满意”。就个人选择来说,“如果可以打乒乓,我不会去当知青,如果可以当兵,我也不会去,但是,这一切都不可能,我去了,我认真地生活过……我每天在劳动,但是,心怀不满。”
       但是,邓贤也“感谢生活”。书写那段历史,成为他个人的历史任务。那里也成了他的一种精神联系,他至今每年都要回云南好几回,当然也少不了去看当年生活学习的地方,去看“干妈”,那些曾经互相照顾过的人。
       邓贤用极大的热忱去描写知青的命运。为了写那一群知青中的“极致”——带着输出革命理想去缅甸打仗的知青,他两次深入缅北山区,深入那些在外界传说中异常危险和奇异的地方。第一次出去带回《流浪金三角》,第二次后有《中国知青终结》。“终结”二字不是邓贤的原意,是出版社的主意。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作家,他书写历史,而对知青的历史认识远未终结。
       不过,邓贤认为他有激情过度的时候。他说,因为当时太激动,《中国知青终结》这本书“写得太使劲,太投入了”,还可以写得冷静些。
       知青是邓贤永远的激动。邓贤崇尚理性,但他仍是一个充满感性的人。正如他自称“不爱哭”,但有时却会哭得没有收拾。《中国知青梦》出版以后,去鲁迅文学院讲课,讲到盈江农场的故事——一个女知青在床上看杨沫的《青春之歌》,睡着后油灯引起火灾,烧死10个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上海女知青。她们共同拥有一个半圆形的坟墓,朝着上海的方向——的时候,“本来挺平静的”,结果,“突然悲从中来说不出话来,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在那儿嚎啕大哭了半个小时”。
       曾有年轻学者批评过他的作品“自恋”。邓贤说,“我要警惕自己,不要自恋。我希望自己不要停止反思。反思使自己的‘情感质量’更高。我爱知青,但是,知青曾经很无知。
       今天,知青一代已经成为社会中坚,有重要的领导干部,有社会学家和作家,但是基本上没有科学家。一个人不能拔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知青一代需要克服自己的缺陷。 ”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9

主题

1万

帖子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808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9 1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缅共旗子_副本.jpg

       缅甸共产党是缅甸政党之一,由缅甸德钦党内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39年8月15日建立。1936年,吴努昂山仰光大学的学潮中被开除,他们加入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我缅人协会”。
       1937年,仰光大学学生会领导人德钦登佩进入“协会”的领导层,“协会”的领导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当时的领导人是:昂山吴努、德钦梭、德钦丹东、德钦巴欣、德钦巴登顶等人,他们中许多人当时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为后来缅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39年8月15日,缅甸共产党正式成立。昂山被选为总书记,党的领导人还有德钦梭、德钦巴欣、德钦巴登顶昂山吴努等人后来退出缅共,并建立新的政党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1979年,我国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与缅共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开始付诸实现。由于经济上长期对中国的严重依靠,使得缅共自身几乎没有任何造血的财政收入功能。长时间的打仗,军费与根据地的巨大开支越来越成为了问题。尤其是在被“断奶”之后,更是乱了章法,终于做起了鸦片生意。毒品的巨额利润,反过来又使许多中高级干部私欲膨胀,成为了“拜金主义”者。最终由腐败走向了崩溃。
       1989年缅共开始分崩离析,分为:果敢佤邦小勐拉,分别转向与缅甸政府和谈。缅共中央委员以上领导人由中国收养,1975年起任党中央主席的德钦巴登顶,从1989年至1997年生活在中国北京,1997年12月24日德钦巴登顶于北京病逝,享年83岁。
       缅甸共产党经过50年的努力,最终降下了历史的帷幕。但时值今日,由缅共时期开辟的地下毒品贸易和运输通道,至今还在被使用着。

不要曲意求人重视,不怕忍受被人忽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10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3018
发表于 2022-11-14 09: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夫 于 2022-11-14 09:15 编辑

缅甸共产党也是随着我党早期领导人的去世而彻底垮台的,而我们的这些个知青,就是完完全全的牺牲品!作者能这样多次深入缅甸,并写出了感天动地的纪实作品,这也是我们有眼福能看到的,在此,向同是知青的作者邓贤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